特朗普改口,4年后会交棒给鲁比奥吗?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专访中明确表示,“我想度过伟大的四年,之后交棒给别人,理想状态下是共和党人”。
这与今年3月其接受同一节目专访时表示,考虑第三任期“不是玩笑”、有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言论大相径庭。
对于共和党在202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的接班人,不管是谁现在讨论都为时过早,不过,身兼数职的国务卿鲁比奥最近绝对是特朗普眼前的红人。因为在专访中,特朗普还专门点名鲁比奥为潜在的接班人选。
5月1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调整,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被提名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而国务卿鲁比奥将临时兼任国安事务助理一职。
这一调整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核心团队“换血”。在5月4日的专访中特朗普表示,不指望鲁比奥“长期”代理,但也不着急替换他,这背后既有泄密丑闻的推动,更有深层的政治含义。
华尔兹的离任其实早有伏笔。3月24日,《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杰弗里·戈德堡被误拉入白宫高层讨论对也门军事行动的Signal群聊,导致美军打击胡塞武装的作战计划曝光。
尽管华尔兹公开道歉并称“承担全部责任”,但这一“史诗级乌龙”暴露了白宫内部的信息管理混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华尔兹与特朗普本就有分歧。
作为传统鹰派,华尔兹主张对俄强硬、支持北约承诺,并在俄乌问题上坚持军事援助乌克兰,这与特朗普推动俄乌和谈的立场相悖。
此外,华尔兹的“傲慢强硬”作风引发白宫幕僚长苏珊·怀尔斯等核心幕僚的不满,极右翼人士更指责其“不够忠诚”于“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
特朗普选择鲁比奥代理华尔兹职务,既是危机应对,也是权力重构的重要一步。
鲁比奥如今身兼四职,除了国务卿、国安事务助理,还担任国际开发署代理署长、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临时负责人,当然这一安排背后体现了特朗普的用人标准始终以“忠诚”为核心。
华尔兹因政策分歧与极右翼势力交恶,尤其是劳拉·卢默等人持续攻击其“不够MAGA”,最终导致其失势。相比之下,鲁比奥虽属共和党建制派,但近年来积极向特朗普靠拢,在俄乌问题、对华政策上全面迎合特朗普的意志,成为“安全牌”。
特别是鲁比奥身兼国务卿与国安事务助理两大要职,成为自基辛格以来首位同时掌控外交与安全决策权的官员,这一安排很明显可以看出,特朗普对华盛顿官僚体系十分不信任,也逐渐暴露出将权力向个人亲信集中的倾向。
现年53岁的鲁比奥是古巴移民后裔,2010年凭借茶党运动当选参议员,以反华立场臭名昭著。他曾推动涉台法案,鼓动对华科技脱钩,并因涉港、涉疆反华议题被中国两次制裁。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鲁比奥从建制派批评者转变为MAGA阵营盟友,并推动对伊朗极限施压,成为特朗普外交团队的核心。
这次鲁比奥上台后,主导美国务院重组,裁撤132个机构并削减15%人员,其“效率优先”的做派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高度契合。
而鲁比奥主张从中东、欧洲抽身以聚焦“大国竞争”,更符合特朗普“集中资源应对亚太”的基调,美国务院与国安的权力合并,定会进一步强化特朗普外交决策的“交易主义”色彩。
不过,鲁比奥现在虽是特朗普身边的红人,其反华姿态既是个人政治资本的延续,也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具象化,但其命运如何却仍然受制于特朗普的“实用主义”。
特别是鲁比奥的意识形态色彩虽然符合当前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整体氛围,但若中美关系真的因鲁比奥的激进政策恶化,特朗普很可能将责任归咎于其“执行不力”,以“对华缓和”为名调整人事,将其牺牲掉,这种“背锅侠”模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屡见不鲜,前国务卿蒂勒森就是因此被解职。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需要警惕鲁比奥推动的“全政府对抗”,但也不必高估其个人角色的决定性,毕竟,在“美国优先”的剧本中,任何角色都可能因特朗普的一时兴起而谢幕。
华尔兹的离职与鲁比奥的接任,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的权力更迭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忠诚高于专业,短期利益压倒战略稳定。
在当前的美国权力游戏中,鲁比奥的角色或许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言:“他是特朗普的传声筒,而非政策制定者”。而这,正是鲁比奥命运最大的不确定性。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