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士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最近爆出的中日友好医院的肖主任、董大夫的事儿,引出了协和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王辰,还有邱院士等一大批的医疗、卫生、教育、企业的大伽。至少,在院士圈子里,总算有了与大名鼎鼎的何祚庥院士齐名的人物了。何院士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但是,说到其对中国物理学的贡献,他总是王顾左右而言它,引得网友们怀疑、生笑,总觉得他的院士很水。但王辰院士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王院士的贡献,差不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初、中国人民正举国掀起全民抗疫人民战争的时候,王辰院士就为抗疫做出过了不起的贡献,核酸检测,就是王院士提出的;另外,更加重要的是,王院士还是来自美国的抗疫特效药“瑞德西韦”又译为“人民的希望”的主要推介者,堪比“网宏”。
这一次,中国网民通过肖主任、董大夫的事儿,又发现,原来医疗领域“4+4”培养医疗博士的政策,是王辰院士从美国引入的并落实的。这个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当然不是王院士一个人的功劳,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院士、大学校长、副校长、医院领导等的大力配合。
所谓“4+4”制度,就是不管什么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只要经过四年的医疗培训,就可以获得医疗博士学位,再加上一年的规培,就是医生了,就可以给人诊断、抓药、开刀了。
这个制度,的确是解放思想的结果,非常大胆、勇敢,其特殊贡献,体现在以下八个“打破”上。
一是打破了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壁垒、隔阂。都说医疗这种事,专业性极强,分工很细,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专业壁垒十分严重,这个科的医生不能给另外一个科的病人看病,“条块分割”、“楚河汉界”,这给病人制造了很大困惑和麻烦,甚至也增加了其医疗负担,也影响了各科室的团结、协作,甚至影响了各科室之间的公平。董大夫博士专业是内科,导师是骨科,论文是妇科,规培是胸外科,就职在泌尿外科,董大夫的经历表明,各科在培养董大夫问题上,完全是密切协作的。这说明,王院士从美国引入的“4+4”制度,就完美打破了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隔阂,解决了各科室之间不公平、不团结、不协作问题,实现了精英人才在各科室之间的自由流动。
二是打破了医疗体系内部不同著名医院之间的壁垒、隔阂。“同行是冤家”,不同医院,尤其是著名三甲医院之间,那是有“鄙视链”的。平时,还互不服气,简直势同水火,你死我活。比如北京,三甲医院太多了,最著名的三甲医院,好多都在北京,所以,尤其互不服气,壁垒森严。比如,饶校长麾下的医院,就看不上王院士的协和。王院士的“4+4”制度,完美清除了各大著名医院之间的隔阂、壁垒,实现了高级人才可以在不同著名医院之间的交流。
三是打破了教育体系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隔阂。钱学森再厉害,也不敢给病人开刀;于敏再厉害,也不敢给人正骨;才旦卓玛再是歌唱家,也不敢给癌症病人开药;郭沫若古文再好,也不敢给孕妇接生。航天、考古、历史、曲艺、建筑、表演等专业,相互之间的差别极大,术业有专攻,不好跨专业。但是,经过王辰院士从美国引入的“4+4”制度之后,这一切专业之间的隔阂、壁垒,就几乎不存在了。经过王辰院士的“4+4”制度培养之后,搞经济学的、搞建筑的、搞媒体的、跳舞的、演电影的,以后,都可能经过四年的医学培养,就给病人开刀、给孕妇接生……饶毅先生虽然对王院士不太满意,但是,对王院士从美国外入的“4+4”制度,还是极力推崇的。
四是打破了体系、教育体系、经济体系、企业体系等体系之间的壁垒、隔阂。同样地,中国医疗卫生、教育、经济、企业等体系,也是“隔行如隔山”,相互之间,不说“老死不相往来”,那也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因为大家的业务工作,“互补性”可能很强,但是,相互之间的取代性,几乎没有。我的活你干不了,你的活我也干不了。总之,关系淡漠,条块分割,相互之间无欲则刚。王院士发明的“4+4”制度,就完美打破了这些体系之间的隔阂、壁垒,让这些体系之间的差别、界限、陌生,都消除了。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的未来,也可以称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相互配合,不分彼此。
五是打破了中美两国两个教育体系之间的壁垒、隔阂、疏远。众所周知,中国教育体系,在美国教育体系面前,有着十分深刻的自卑感,似乎中国教育远不如美国教育那么先进、发达、进步。中国教育,在理论、方法、标准等方面,是必须向美国教育体系看齐的。美国教育,似乎占据了教育领域的“道义至高点”,可以对中国教育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向美国教育体系靠拢,是以美国教育体系为榜样进行自我改造。这也是王辰院士从美国引入“4+4”制度并在中国得以顺利推行的社会大背景。不过,近些年,教育风气有所变化,“海归派”不太吃香了,人民对所谓留学生,并不那么崇拜了,中国整体上有些鄙视美国的教育体系了,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的关系,有些疏远。如王辰院士、饶毅校长这样的大伽,要是晚归国十几年,可能找不到工作,无法施展其特长。这就形成了中美两国教育体系之间的壁垒、隔阂、鸿沟。但是,王辰院士从美国引入的“4+4”教育改革制度,就完美地打破了中美两国两个不同教育体系之间的隔阂、壁垒,填平了这两个教育体系之间的“鸿沟”,让曾经在美国读了四年本科的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到中国医疗教育体系,甚至通过医疗教育体系,走上政治岗位,成为中国医疗教育体系的领导人、决定者、指挥者。
六是打破了不同家庭之间的隔阂、鸿沟。这个,属于意外,不宜多说。
七是王辰院士从美国引进的“4+4”制度,还打破了天使与恶魔之间的隔阂、差别、鸿沟。天使,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恶魔,打着治病的旗号,赚钱,害人,升官,发财。王辰院士从美国引入的“4+4”制度,就完美打破了天使与恶魔之间的隔阂、差别、鸿沟,使天使与恶魔共处一室,共同“救死扶伤”。
八是王辰院士的“4+4”制度,还打破了美国医疗体系与中国医疗体系之间的隔阂、壁垒、鸿沟,美国的医疗体系,经过王院士之手,就渗透到了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之中。这个问题,似乎还未经证实,不太好说,存疑。我是参考董明珠所说的“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不好分辨”而推测出来这个贡献的。这个问题,需要由安全机构调查一下。
王辰院士的贡献,也让他收获了丰富的奖励,比如“十大杰出青年”之类。王院士的奖章,比许皮带只多不少。
王辰院士,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改革历史和现实的“富矿”,也是中美医疗卫生关系的“富矿”,是“活化石”级的人物,可与高院士并驾齐驱。王院士的伟大贡献因为中日友好医院肖主任和董大夫的事而被广大网友知晓,受到了广大网友的高度重视。大家一定要保护好王辰院士。王院士也一定要自我保重,以防不豫。
【文/吴铭,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