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走向全世界,而不是仅仅走向英语世界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AI时代了,还需要学英语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晨枫
  • 我们说的好像没有矛盾啊。不过你请了洋人帮你写广告、写文档,总还是需要看一看、确认无误吧?

除非我(或者公司相关)拥有相关文化背景,熟悉英语本地语境。这已经不是中国的英语教育能够解决的了。必须要有英语国家的生活工作经历。否则无法知道现下当地的习惯,仅凭借“二手传入”一定会“滞后于现实”的资料,是无法贴切评估当下英语国家本地需求的。所以这不是中国英语教育的锅,而是中国和英语国家交流的锅。所以你如果想深入掌握对方国家的语言,就不能仅仅谈语言文字,而是要理解以下不限于国情、民情……语言不过是载体,没有附着的活人,就无意义(除非是考古)。重要的是人,不是死的字。解决晨大你设想中问题的方案不是什么加强中国的英语教育,而是加大对英语世界的“渗透”(中性词),不过现下英语世界已经对此防范了(不论你是恶意还是善意)。反而,非英语的第三世界国家对此欢迎。所以为何总提“英语”?外语难道只有“英语”这一种?

实际上,正如印加节度使说的那样。英语表达其实并不差太多。因为中国长期是高强度和英语国家交流的,“渗透率”很高。使用英语文案,相关人问题不大。有问题的也就不是相关人(占中国绝大部分的通识人群其实和你设想中的使用英语程度并不相关,他们中很多人连汉语使用都有问题)。反而是其他语种问题很多。这些反倒要加强。毕竟中国是走向全世界,而不是仅仅走向英语世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