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静气谈5+3+3与4+4培养体系

随着中日医院董小姐事件的发酵,协和医学院的4+4培养体系浮出水面,在观网上引起了口诛笔伐,我也在观网转发或者写了一些帖子,看了很多评论,觉得有些问题应该讲清楚。

1、5+3+3和4+4毕业出来的是执业医师还是预备医师?

很多帖子的评论总是喜欢说:如果你看病,是选择5+3+3毕业的还是4+4毕业的医生?

我的回答是:只要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获得执业医师合格证的,都可以。

这其实反映了大家的一个误区,总以为5+3+3也好,4+4也好,毕业出来就能独立执业了

其实,不管是5+3+3还是4+4毕业,都只是拿到了学位,要想执业,还需要通过规培,通过国家考试才行-----但是我国有些院校5+3+3,甚至5+3执行的就是毕业即执业,下面再具体说。

如果认为4+4的不行,那么应该质疑的就是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了。

2、5+3+3毕业的是什么学位,4+4毕业的是什么学位?

我国的5+3+3毕业都是被授予博士学位,4+4毕业的授予的也是博士学位,在我国,博士学位往往翻译为Ph.D。但是美国的4+4毕业授予的MD学位,要想获得Ph.D学位,还需要读一个博士。

3、毕业论文是必须的吗?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毕业论文不仅是必须的,而且还是很重要的,硕博士都必须要有在规定级别的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这种制度,目前在我国也有很大的争议,在不少高校,已经呼吁,本科、硕士不需要发表论文,本科甚至不需要毕业论文。

但是在美国,4+4体系中,毕业论文并不是获取MD的必须,在著名的哈佛医学院,甚至可以没有毕业论文。

4、如果和美国培养体系相比,5+3+3培养是什么,4+4培养的是什么?

如果按照美国的语境,我国5+3+3培养的应该对比是美国的医生科学家,在毕业后直接开始做科研,或者再去获取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当然,这个比较也并不确切,因为在美国,获取Ph.D的时间,总的算下来,要比5+3+3长。而且二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想取得执业医师,同样都要完成若干年的规培。

4+4体系,在美国只能获得MD学位,当然,我国同样翻译为博士学位。

5、中美医生职称安排的区别

美国的医疗体系只有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两级,也就是说住院医师在完成规培以后后即完全独立行医。

4+4体系,培养出来的就是临床医生。就是一辈子做患者的主管医生,直接负责诊治患者。他们从此不再有教学和科研任务,也不会有任何其它的职称和晋级的问题。在非医学院附属医院或者非教学医院工作。

医生科学家是指那些少数的以科研为主要工作的临床医生。就是少数选择在医学院附属医院或者教学医院工作的医生,他们一般有临床、教学任务,有时也会有科研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有职称评定的要求,通常有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助理教授,临床副教授和临床教授职称的区别。

中国的医生职称体系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层级,并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的13级划分。

职称与岗位等级对应关系

‌初级职称‌

医士/技师(对应13级):中专或大专学历毕业生通过初级资格考试后的初始职称,主要在辅助科室承担基础工作。

住院医师/医师(对应11-12级):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获得,可独立开展基础诊疗,例如初步诊断和常规医嘱开具。

‌中级职称‌

主治医师(对应8-10级):需通过中级职称考试,具备独立处理常见疾病能力并指导下级医师,例如管理病床、组织病例讨论。

‌副高级职称‌

副主任医师(对应5-7级):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中级职称工作满5年(硕士/博士可缩短年限),能处理疑难病症并参与科研教学。

‌正高级职称‌

主任医师(对应1-4级):医生职称的最高级别,需在副高岗位工作满5年,承担学科带头人和重大医疗技术指导职责。

其他说明

‌教学医院职称‌:部分医院增设教学序列职称如助教、副教授、教授,需结合医疗与教学成果。

‌晋升机制‌:采用“考聘结合”模式,初级和中级需通过全国统考,高级职称需评审,且普遍要求科研成果(如论文、课题)

6、职称与手术级别是否相关

在美国,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美国国家住院感染监测系统(NationalNosocomialInfectionsSurveillance,简称NNIS)分级,手术权限和手术主刀医生的职称无关。

在中国,手术分级一共有四级,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具体分级项目由县级以上的医院自行制定,尽管卫健委提倡手术分级与职称不挂钩,但是全国大多数医院,都把职称和分级挂钩,比如副教授以上才能主刀三级手术

7、学位与就业

在中国,没有博士学位已经几乎不可能进省级三甲医院了,有些著名医院甚至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在美国,就业受限于住院医师职位,因为必须要满足规培要求。

8、规培与实习

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对规培时间要求各不相同,例如:

山东省:专业型硕士可减免1年,博士减免2年;广州市:临床能力达标的硕士可减免半年至1年;上海瑞金医院:博士且通过能力评估者可直接进入第2年培训。

总之,就是缩短规培时间。

南京医科大学新出的九年本博连读,就是连规培一起都下来的,毕业即可以获得本博毕业证,学位证和执业证。

事实上,有些大学,执行的5+3制度,如东南大学,除了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四证”,还可以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即“六证合一”,毕业后即可直接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工作。

在美国,规培时间是内科3~4年,外科5~7年,取得专科医生资格,还需要加上2到5年。

在我国,学生实习期为一年或以上,实习项目有临床技能培训、临床轮转实习、全科医学社区基地实习、自选实习等。

美国医学院的医学生在学习的第3~4年、甚至更早,就会直接到医院去学习。这种学习,不是普通的临床见习,而是直接参与管理住院病人或者直接上手术台作为助手帮助外科医生做手术,从而直接从床边和从病人身上学习诊疗。美国的第3~4年级医学生已经没有任何的理论课,临床课程的学习全部是通过直接看病人或者看书自学,并且一直延续到住院医生或者专科规培的那几年。

由此可知,我们目前是尽量缩短规培时间

美国是保证医院实习和规培时间,没有足够的规培时间,无法取得考试资格,所以前面说的住院医师职位受限,成为美国医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9、继续教育

在之前的帖子就谈了,我国的执业医师证不需要重新考试,但是需要参加足够的继续教育,挣够学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政策,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出国考察等按照不同的级别算不同的分数。

在美国,专科医师资格需每7~10年更新,需完成继续医学教育(CME)学分并通过再认证考试。

10、为什么美国医疗技术发达,美国平均寿命还不如中国等很多国家呢

首先,美国医疗技术发达是不争的事实,2023年的数据,中国癌症平均五年生存率为30%左右,而美国五年平均生存率可以达到66%以上。

但是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就不是为了老百姓普惠设计的,而是为资本家获取利润设计的。

而我国的保障体系,从全民全费保障转为现在的全民普惠有限保障,和以前的我们、苏联朝鲜体系不同,也和美国的保障体系不同。

既不是无限保底,也不是唯财是举。

结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继续教育上,在规培制度上等,我们已经摒弃苏联体系,学习欧美的培养体系了。所谓4+4,不过是延续深入罢了……

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劣势,学习他人的优点,规避他人的缺点,而不是傲慢地认为我们一切都好,或者持有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一切都差的偏见,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而已。

多说一句:

4+4培养,除了协和医学院,还有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