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000年美国通过三次大的美元强弱周期潮汐循环对世界的掠夺

美国主导的第一次美元弱强周期:(拉美化陷阱)

美国在冷战中增强军事实力,20世纪60年代又由于越南战争的庞大军费支出导致财政恶化,60年代后期,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持续扩大美元通胀,各国纷纷到美国兑换黄金,致始美国黄金大量流失。偷偷滥印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美元发行量远远超出其黄金储备,美元大量流向海外,美国无法继续保证美元与黄金的兑换。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成为纯信用货币,1973年3月全球正式进入浮动汇率制时代,牙买加体系取代布林顿体系。此后美国又与沙特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974建立了“石油美元”体系。美国为主导构建全球产业分工布局,控制产业上游,进而推进美元循环。开始“理论先行”的舆论造势,利用全球宣传主导权,大肆鼓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推动在此基础上的“全球化”。

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资本主义为利润而生产,资本家为了不断获取超额利润必然要不断扩张生产规模,开拓市场空间,逐步将全球纳入其资本主义生产范围。美西方发达国家当时的工业文明和物质富足的现代化成就为全球广大大发展中国家所仰慕,他们发展经济的做法自然被效仿,美西方发达国家深谙这一道理,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以理论先行舆论开路,构建符合美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利益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金融体系。受此影响推动下,从1980年代开始全球化的资本账户自由化趋势快速发展,不仅工业化国家全面放弃了资本流动管制,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也跟着大幅放松了对跨境资本流动性的限制,全面纳入美元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美元以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为世界提供交易工具,获得过度特权,客观上赋予了美联储无限发行美元的能力,并轻易将过度滥发美元产生的负面影响扩散到全世界造成相关国家和地区金融动荡危机。

美国利用为全世界提供交易工具美元这一垄断条件,可以通过美元潮汐调控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实现美国利益,同时美西方利用期货市场对全球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的定价收获利益。而那些被忽悠中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毒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采取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与金融自由化,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削减政府开支等一系列“新自由主义”经济举措。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将自己的大门完全洞开而不加设防,国家作用受到弱化,跨国资本得以不受阻碍的涌进和流出,被动服从美西方实施的全球产业布局,成为跨国资本和美犹金融资本的狩猎场,经济被控制,贸易受操纵并反复遭受金融洗劫,翻身无望。这方面阿根廷是其典型,从1970年代的准发达国家沦落到目前的窘迫境地。

此时美犹资本家组织彼尔德格集团推出“石油美元再循环”战略,美联储实行超低利率何超宽松货币政策,美犹银行金融机构打开向发展中国家借钱的突破口,非常缺少硬通货又急于发展的拉美国家大量借入低息美元,投资石油开采工业建设等。等到拉美国家积累的美元债务足够大,在1979年10月第二次石油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犹资本集团发起毁灭性的金融冲击。当初美元与黄金脱钩政策的主要策划者保罗-沃克尔时任美联储主席,他公布了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打着“将通货膨胀挤出体系”的旗号,快速激进加息制造流动性紧缩,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迫切需要的货币。短短时间里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美元的市场利率逼近20%,美元回流,油价大幅下跌,美元走出了不同寻常的5年强势周期,高利率下的强势美元一直持续到1984年,联邦基准利率一直在10.23%之上,制造世界性通缩。1982年8月,墨西哥首先爆雷,此后整个拉美深陷美元债务陷阱,拉美经济被压垮,不得不打骨折价出售国有资产以换取美元这一硬通货,世界上出现了“拉美化陷阱”一词,通过美元循环回流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巨额财富输送回美国,美国伴随“大通胀”造成的“滞涨”得以缓解。这是第一次美元潮汐,美犹资本集团吸足了血,抚平了美国内的滞涨。

标志着美国以美元为载体的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实现全球独立循环,不断剥夺广大发展中国家积累起来的资金,回流美国实现美国的财富积累和债务抵消。美犹金融资本积累本质上是一种剥削的血肉积累,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标准定性。

第二轮美元潮汐收割。这一次美国对准的是日本(日本从可以说“不”到失去的几十年)。

在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也常常表现为其他国家必须被动适应美国的需要,然后美国以此作为政策引导锁定下一个收割目标。美国货币政策除了通过释放美元债攫取债务国利益这一途径外,更重要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证券投资渠道传导,致使新兴市场经济体陷入:“资本流入——本币升值——泡沫积累——危机爆发”的恶性循环。这一次美国对准的是当时势头正盛如同当空骄阳的日本。典型1985年“广场协议”就是为满足美国需要而签署,当时美国面临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美国主导,联合德,日,法,英共同干预外汇市场,由美元强势转为弱势,引导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出口竞争力,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其实质是输出美元布局抄底他国资产,与之相配合美联储从984年开始降息,从10.25%一直降到1987年的6.5%,美元走出几年弱势。这期间美元流入日本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布局,此后不到三年日元升值一倍,东京房地产价格至1990年五年间上涨三倍,日经225指数从1985年的12000点暴涨到1989年的38957点,时机成熟美国资本高位套现,美联储19883月开始加息一直到19895 ,美元基准利率由6.5%上升到9.8125%助推美元回流。日本被美国狠狠的大肆收割,资产泡沫破裂,日本试图构筑的亚洲日元雁阵经济体系(日本领头,四小龙南朝鲜,台湾,新加坡,香港紧跟,当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被认为是后起的“四小虎”亦被打破。直到1997年美国发起的东亚金融风暴彻底打回原形,这就是后话了)美国又一次实现美元无偿回流,白白享受了这些美元购买回来的巨量实物财富。当时的美犹国际投机者从日本资本市场逃顶大赚一笔,日元套换成美元又再次大赚一笔,为了将美元带出日本,甚至雇人穿上和服用于大量夹藏美元从日本携带出境。这一次可以看作第二轮美元潮汐的对外收割,对象比较单一就是逮着日本猛薅,不过当时日本经济及其强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逼美国,血厚肉足,着着实实让美国饕餮饱餐一顿,此后的日本进入下行线,不断的一再“失去几十年”。

第三次美元潮汐收割。(经互会卢布区的倾覆到东亚东南亚金融风暴)

1989年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系统总结为“华盛顿共识”。是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为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社会量身定制的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纲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其中关键可操作的内容: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保护私人财产权。                1990年代迄始,美国刚刚从日本吸足血。开始培养下一步的收割目标,1990年7月-1992年,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从8%降至3%,美元大量向新型经济体流入。这时前苏联一夜解体,苏东剧变,整个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变色。整个政治经济制度急剧逆转。

 苏联为了保护国家的货币主权,拒绝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将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定为 1:1,同时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的金融体系——“多边清算协定”,即以转账卢布(transferable Ruble)为中心的货币区。苏联卢布的货币权力弱于美元。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战后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石油与美元挂钩”等金融秩序安排,将美元渗透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系统中,形成了对货币流通区域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具备一定的货币权力。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卢布,发挥的作用更多是一种计价功能,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结算与清算工具,并没有像美元一样形成对货币流通区域的强有力控制,货币权力较弱。

但是,苏联的对外贸易以美元计价,这样苏联无法避免被卷入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秩序中。1980 年代,石油在苏联外汇收入中最高曾达到 54.4%。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布走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旦人为操纵石油价格下跌,卢布就会走弱。从 1985 年起,世界油价开始大规模下跌,到 1986 年,已经从 1985 年的 30 美元每桶下跌至 12美元每桶。面对美国通过石油美元发起的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苏联无法承担石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巨大外汇损失,以卢布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货币体系陷入流动性危机。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建立起的金融体系逐步走向崩溃,1990年代初,以自由化为核心的“休克疗法”诱发了俄罗斯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卢布大幅贬值,为了规避卢布风险,投资者开始大量使用美元交易,俄罗斯国内的美元化问题日趋严重。1995年 7月,为了应对国内严重的美元化问题,俄罗斯也采取了固定汇率制度,俄罗斯卢布开始与美元挂钩,受美元影响,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则意味着卢布已经受控于“美元”,货币实力进一步被削弱。

对前苏联实行“休克疗法”的市场化改革,隐藏着华盛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粗暴阴谋。破坏莫斯科同每一个加盟共和国及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在俄罗斯周边建立虚弱不稳定的经济体,这些经济体完全被西方资本和美元所掌控。

苏东剧变带来的“休克疗法”使前经互会卢布区经济联系被割裂,俄罗斯经济迅速被孤立,不但没能挽救和扭转俄罗斯经济的颓势,反而使俄罗斯的经济彻底崩盘,没有几年的功夫,俄罗斯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财富快速集中到巨变期间暴富的极少数寡头大资本家手中,最著名的有“七大寡头”,这些金融资本家在动乱中趁机低价收买了大量的产业,几乎完全控制了俄罗斯的能源、动力、钢铁以及金融等行业,掌握了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当然前苏联多年积攒下的经济利益也被他们输送给国际跨国资本。

前苏联是完全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没有私营企业主,更不会产生拥有巨额财富的资本家,戈尔巴乔夫上台搞“新思维”没几天苏联即快速解体,这些寡头哪来的巨额资金购买整个前苏联经济命脉。从“七寡头”中有六位犹太人,和前苏联解体后“卢布区”的急速“美元化”看,完全可以合理推断这些寡头们的资金来源于美犹资本。前苏联一夜解体,整个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经互会由“卢布区”彻底沦陷为“美元区”,美国又一次吃的肚肥肠满。

与此同时美元利率在1992年降到3%后一直低利率维持到1994年,1995年美元利率加到6%,此后一直维持高利率强势美元至2000年。一切前戏做完后美帝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渔猎开始收网,导演了一场东亚金融风暴,这些国家通过多年加工贸易积累的一点家底被美国洗劫净尽,又被美犹资本反手将其支柱企业掌控。所以有了当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哭着骂索罗斯幕后操纵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这个事岂是区区一个索罗斯所为,幕后是美犹资本集团主谋以国家为推手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集体掠夺。韩国更有广大女性捐出珠宝首饰试图保住自己的现代,三星这些大企业集团,免遭美犹资本乘虚掌控,结果努力成了徒劳。日本,韩国身为人均GDP很高的发达国家,实际国民生活并不宽裕就很容易理解了,有美国的持续吸血,剩下的财富就有限了。

美国通过将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互会的“卢布区”变为“美元区”,吸食前苏联倒下的死体攫取了巨大利益,再通过发起东亚金融风暴对新兴经济体的掠夺回流了美元,实现了美元的第三次潮汐循环,所以到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之交克林顿任期结束之时,美国的去工业化虽早已开始,产业空心化日益凸显,又打了一次海湾战争,但靠着美元金融霸权的全球循环掠夺,美国政府不仅没有负债,而且出现了财政盈余。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上没再发生大范围区域新兴经济体极端金融危机。倒是美国自己自爆,08年发生次贷危机遭受重创,此后一直靠超发美元来缓解危机,有了美股世纪性的长期上涨不断创新高,美国国债坐火箭般上窜,目前已经突破36万亿,美联储利率不得不长期维持高位,更是急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与全世界大打关税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