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开设“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医学院校有三所大学
1.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模式特点:面向全球高水平大学(QS、Times或U.S.News排名前100)的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招收理、工、文等多学科背景学生,学制4年,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 招生要求:需通过英语CET6级或同等水平考试,具备医疗志愿服务经验,并通过笔试、多站式考试和专家面试。2025级和2026级每年计划招生45名,学费前两年8000元/年,后两年10000元/年。
- 课程设置:第一年学习医学通识课程,第二年临床核心课程与见习同步,后两年临床实践,第四年可选个性化学习模块。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模式特点:国内最早(2002年)启动“4+4”试点,从“双一流”高校选拔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学制4年,培养临床医学博士。2025年计划招生不超过30名。
- 创新拓展:2025年推出“4+4+X”医工交叉模式,本博贯通培养,学生可获医学博士(MD)与哲学博士(PhD)双学位,强调医工交叉研究能力。
- 生源质量:本科需就读于教育部认定的36所一流大学A类(如清华、北大等),且需具备推荐免试资格。
3. 浙江大学医学院(巴德年医学班)
- 模式特点:采取“八年一贯”制,前4年为非医学本科(如生物、工程等),后4年进入医学院学习,最终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生源通过高考或校内二次选拔。
- 课程融合:本科阶段需完成医学预科课程,注重跨学科基础,为后续临床和科研训练铺垫。
其他信息
- 培养成效与争议:协和和上交的“4+4”毕业生临床能力与八年制学生接近,但科研产出略低(因学制较短);部分医院对“4+4”背景毕业生的认可度仍存争议。
- 政策背景:教育部近年推动“新医科”建设,鼓励“医学+X”交叉培养,上述项目均为适应这一趋势的探索。
具体招生细则,可参考各校官网或招生简章(如协和官网附件列出了37所认可的中国高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