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yu99: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

500

上海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巨型焚烧炉前,运输干垃圾的卡车队列正在缩短——这个曾日处理1500吨垃圾的行业标杆,如今正面临"无米下炊"的尴尬。

• 上海:12座焚烧厂日处理能力1.3万吨,分类后干垃圾量下降15%,部分焚烧炉停运率达50%;

• 江苏:全省90座焚烧厂中,30%因垃圾不足被迫“开三停一”;

• 浙江:温州焚烧厂设计产能1万吨/日,实际处理量仅7000吨,余热锅炉常年低负荷运行。

• 陕西咸阳:设计日处理1500吨,主城区仅产800吨,焚烧炉半年闲置;

• 河南商水:静脉产业园焚烧厂因垃圾不足,2021年起长期单炉运行;

• 湖南某县:虚报垃圾产量获批800吨/日项目,实际收运量不足50%。

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焚烧厂平均负荷率仅60%,超40%产能闲置。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很多垃圾焚烧厂都在饿肚子,换句话说就是,垃圾不够烧了。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持续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垃圾处理技术不断演进,其中垃圾焚烧因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优势,已成为中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之一。

垃圾焚烧的目的

垃圾焚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处理,使垃圾中的可燃物质充分氧化分解,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标。具体来说,垃圾焚烧可以:

• 减量化: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可减少90%左右,重量减少80%-85%,显著减少了垃圾的体积和重量。

• 无害化:高温焚烧可以彻底消灭垃圾中的病原体和有害成分,如细菌、病毒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资源化: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或供热,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所以近年来,中国的垃圾焚烧设施数量和处理能力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463座垃圾焚烧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56.8万吨,占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的62%。

垃圾焚烧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超过填埋处理。


为啥现在不够烧了?

1. 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部分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被分离出来,减少了进入焚烧厂的垃圾量。这虽然有助于资源回收利用,但也导致焚烧厂的处理量有所下降。

厨余垃圾分离使可焚烧物减少30%,上海强制分类后湿垃圾分出量翻4倍,入炉干垃圾减少20%。北京朝阳区焚烧厂接收量下降25%

2. 政策目标的达成: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中国要实现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占总无害化处理能力的50%以上。这一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导致后续的焚烧设施建设速度放缓。

规划冒进:2017年五部委“超前建设”指导意见催生盲目投资,多地脱离实际需求布局。部分城市盲目追求“无害化处理率”,在人口不足 20万的县城上马日处理500 吨的焚烧厂,如浙江磐安县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300吨/日,实际日处理量仅170吨

3. 产能过剩:由于过去20年间垃圾处理设施的快速扩张,一些地区的焚烧厂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使得部分焚烧厂的运行效率降低,甚至面临经济性问题。

山东嘉祥:6个相邻县市共建5座焚烧厂,总产能超实际需求3倍。河南商水、陕西咸阳等地甚至出现 “停炉保供” 现象。

4. 环保要求提高:很多企业推行无纸化和环保化,减少了垃圾。

快递业推广电子面单,每年少砍 700 万棵树;农夫山泉采用轻量化瓶身,每年减少 3200 吨塑料。深圳建立 “奶盒回收碳普惠” 机制,每回收 1 吨奶盒可减少 1.6 吨碳排放,这些可回收物从源头上脱离焚烧链条。


不过中国很多产业也是这样经过竞争会有头部公司产生,很多垃圾焚烧厂也在开始变革。

从单纯的垃圾处理商转型为资源运营商,从依赖政府补贴转向多元收益模式。

南京某焚烧厂将闲置厂房改造为充电站,利用余热为新能源汽车供热,年增收超 500 万元。

上海老港开发 “垃圾配方” 专利,将工业边角料与生活垃圾按比例混合,热值提升 30%,年增发电量 15%。

广州某焚烧厂从炉渣中提取稀有金属,每吨灰渣可回收铁、铝等金属 150 公斤,年收益超千万元。

浙江推出 “垃圾指标买卖”,产能过剩地区将处理指标卖给短缺地区,2024 年交易额突破 5 亿元。

湖北华新水泥通过碳配额回购融资 1 亿元,深圳焚烧厂将减排量转化为碳普惠核证,每吨减排量可交易 51 元。

所以中国得垃圾处理行业也正从 “量的扩张” 转向 “质的跃升”。

城市垃圾也会从 “城市负担” 变为“战略资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