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暴跌50%!原因找到我们头上来了?这次西方钻石巨头真坐不住了

2025年年初的戴比尔斯集团复盘会上,高层们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作为全球最大的钻石矿业公司和钻石零售企业,被称为天然钻业内龙头的戴比尔斯(De Beers)正面临一场巨大“浩劫”:集团的滞销钻石库存已达到146亿,简直就像是堆了一座“钻石山”。

500

数据显示,2023年戴比尔斯的毛胚钻石销售收入下降30%,而2024年上半年营收仅为22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的28亿相比,又下降了超20%,两年来整体已下滑超50%,昔日的钻石老大如今活成了“王小二过年”。

首席执行官阿尔·库克(Al Cook)不得不向大众坦白:“今年的原钻销售情况十分不妙。”当被问及原因时,好面子的英国佬只道是“经济环境不好,钻石不好卖了”。然而私底下,集团高层们却把原因归咎到我们头上,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柘光”为首的河南培育钻石品牌崛起,抢占了全球市场所导致的。

提到培育钻石,大部分人可能第一反应都会觉得是“假钻”,其实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与莫桑石、锆石完全不同,培育钻石在物理属性上与天然钻石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就连机器都无法将两者进行区分。

500

201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式明确了标准,将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共同归纳为“真钻”,希望以此来纠正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同时,中科院这一年在培育钻石技术上的突破,也让我国培育钻石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的机会。

直到2024年,河南培育钻石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70%以上,其中柘城县的产量为400万克拉,占河南的80%,成为了“中国钻石之都”。大部分曾经的天然钻石客户,纷纷转向到了培育钻石的怀抱,而热度、技术、销量等方面尤为突出的“柘光”自然成为了最招西方天然钻石商们恨的。

截止2025年2月,柘光在京东平台钻石领域“名列前茅”,仅次于某奢侈品大牌。对于选择培育钻石的消费者而言,他们看重的便是“钻石大不大、够不够闪、价格划不划算”,而柘光恰好满足了需求者们对于钻石的美好想象。

500

如果几年前你和别人说可以花8000元买到1克拉D色、VVS净度、3EX切工的真钻钻戒,还带18k金戒托,那懂行的人肯定会告诉你你被骗了,然而现在柘光却真的做到了。品牌负责人此前曾公开表示:“只做高端、保证品质不单单只是一个口号,我们向消费者承诺,永远只做最好的。”从京东、天猫等平台上消费者们的留言反馈来看,负责人还真没吹牛。

500

而有钱人更是把培育钻石“玩出了花”来。一些财富自由的钻饰爱好者,更是找上了柘光等国内钻石品牌,要求帮他们做“孤品复刻”。那些拍卖会上动辄成百上千万的钻饰,柘光等品牌可以做到1:1还原定制,价格只有拍卖会上被“吹上天”的天然钻1/10不到,但钻石的品质却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做到更好。

随着培育钻石热度的不断升温,曾经的天然钻石巨头们彻底坐不住了。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珠宝品牌也纷纷看上了这块蛋糕。LVMH旗下资本甚至入股了以色列人造钻石Lusix公司,此外LVMH还在旗下Fred和泰格豪雅等品牌的钟表中使用了培育钻石。然而欧美品牌此时此刻就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想要同国内已然趋于成熟的培育钻石品牌争夺市场,显然已是不可能的了。

贝恩咨询此前预测,2025年培育钻石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在30%左右,市场规模有望超300亿元。有人说,培育钻石不仅是价格的胜利,更是对消费本质的回归,真正的奢侈,应该源于品质与诚意的双重保障。相信国内的钻石品牌能够凭借自身的硬实力征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最终汇聚成“星辰大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