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性保守环境,最近10年强奸案持续增加,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继续讨论强奸案持续增加这个话题。
前面文章说了,过去30年间,我国历年强奸案立案数量,从90年代到2007年左右,呈现总体下滑趋势,到2015年左右,下降到历史最低,从最高峰1996年4.2万起,降到了2.8万,然后呢又开始增加了,2021年以后,连续3年强奸案都在4万起以上。

2024年最新数据,也还差不多是这个水平。最高检公告这里有点模糊,“对实施强奸...逮捕3万余件3.4万余人,依法起诉3.4万余件3.8万余人”,逮捕人数比起诉人数要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但总之,最近几年我国强奸案总体数量,比起05-17年间,确实有明显增加。
这个数据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因为按说经济形势越好,恶性犯罪事件就会越少。过去30年间,我国凶杀案呈现明显大幅下降趋势,从90年代每年近3万起,2003年是5000多起,下降了85%多。

至于抢劫等其它重大暴力犯罪,也有类似特点,下降很多。
总的来说,因为社会经济形势变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以就没有必要去犯杀人抢劫这些重罪,这里面有基本逻辑关联。
按说,强奸这种暴力犯罪,和杀人抢劫应该类似,也会持续下降才对。
当然从90年代一直到08年左右,确实有明显下滑趋势,后来有所反复,但变化不大,到2016年左右,下降到最低点,这些都符合基本社会经济形势,为什么从2017年以后,强奸案又大规模增加了呢?
这里,恐怕就要联系过去20多年,一些社会热点事件。
首先,为什么是从2017年以后,强奸案数量开始大幅增加?
如果你对互联网热点事件还有记忆,应该记得2017年有一场席卷全球的“me too”运动。

这场运动被认为是过去10年全球女权主义思想又一次高峰。当它席卷到中国以后,叠加到我们国家经历的城市化进程,不同于西方国家和日韩,实际上这才算是我们国家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后工业化时代的女权运动。
女权思潮,本身是好的,但我国的女权思想,现在看来有点泛滥了,甚至可以说过度了。很多已经转变成女拳。
或者就像网上评论那样,有点类似于极端那啥啥搞恐怖主义,温和那啥啥就享受利益,女权运动也是极端女权冲锋,温和女权受益。
这种女拳过度泛滥,导致男女性别对立情绪日益严重,过去几年,什么杨笠普信男,各种地铁偷拍诬陷...实际上就反映了某些女性是想要特权。
当持有这种过度女权思想的女性越来越多,而整个社会司法体系也明显更加支持甚至是偏袒女性以后,强奸案数量肯定会增加。
因为“违背妇女意愿”越来越变成了某些女性的单方面说辞。
怎么才算“违背妇女意志”?其实这个问题,存在很大模糊空间。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模糊空间,司法体系太偏袒女性,根本不给男性活命空间。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很多以前不能算强奸的案件,很多原本比较模糊的,很难说就完全违背妇女意愿的性关系,都变成了强奸。
就像大同这个案子,整个细节推敲下来,完全和大家常规理解那种强奸案,很不一样。
大众普遍理解的强奸,肯定伴随严重暴力,像《投名状》里面破城以后大肆奸淫那种。

大同案子整个过程,很明显没有什么暴力胁迫,再加上订婚,彩礼各种细节...所以,即使法律层面定性是强奸,但至少很难让大多数男性服气。
所以才有这么多争议,所以更加加剧了这种男女性别对立。
这些就不多说了。
那么,还有一个因素,其实也极大影响了强奸案发数量。就是整个社会性保守环境,或者说是整个社会对扫黄的打击程度。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还是先叠个甲,本文仅仅是理性讨论社会话题,不代表任何支持黄色产业立场,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
叠甲完毕,言归正传,关于我们国家整体对待黄色产业态度,过去20年间,也有一个较大变化。
想必大家都听说国莞式ISO这个词

某部电影曾经再现了莞式ISO场面

那么,莞式ISO是什么时候兴起,又是什么时候最疯狂呢?
根据网上相关资料,东莞色情产业,最早开始于90年代,因为港商来内地投资而兴起,后来随着南下打工人群逐步扩大,整个产业越来越兴盛,到2008年金融危机,大批外贸工厂倒闭,很多厂妹更是涌入了这个产业,使得莞式ISO走向巅峰。
所以,我们看前面那个图表,从90年代到00年代强奸案发数量逐年下滑,就是在2008年到过当时最低点。
转折点是2014年,央视《焦点访谈》都重磅报道,东莞大力扫黄,彻底清除了这个行业,曾经的莞式ISO成为历史名词。

当然,莞式ISO彻底消失,还需要几年,因为东莞酒店产业都被打击关停了,但这些从业人员又流动到了别的城市。
之后,随着扫黄力度持续加强,莞式ISO才彻底消失。
最近这些年,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总体来说越来越偏性保守。我一直举的例子,就是《武媚娘传奇》变大头娃娃,这个事也是发生在2014年。

当然,网上也有一些不同意见,说如今对卖淫嫖娼处罚力度其实有所减弱了,当年黄海波事件,还被收容教育了6个月,现在只是行政处罚了,这能说明扫黄力度增加吗?

对这个情况,要看待收容制度变迁。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不展开了。
但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越来越偏保守,或者说,对比00年代那么狂放,如今越来越收紧,这个判断错不了。
就简单举一个例子吧,2000年代互联网上的开放程度,当时网上各种视频啊,各种啥啥啥...再对比如今网络环境,对吧?你应该能理解这个差异。
所以这个整体文化环境,不是针对性产业保守了,也不是说只是对扫黄力度加大了,而是那个整体那种,对吧,那个,你懂的
好了,本文也不是要讨论扫黄的是是非非,这不是本文重点。
引出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偏保守这个论题,是为了说明,它会如何影响婚恋。
怎么影响呢?
试想一下,如果咱们国家是美国那种社会环境,中学都是快乐教育,大学随便上,周末动不动开趴体,性行为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这还不是扫黄不扫黄的问题啊,就整个社会大环境,获得性资源非常便利情况下,会如何影响社会婚恋?
就比如大同这个案子,很显然男方,在当地社会大环境下,如果没有结婚,他就没有合法获得性资源的条件。
你说谈恋爱,两情相悦自然就发生关系了?很明显对于当前大多数三四线地区底层牛马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自由恋爱的条件,要不然也不至于天天相亲。
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制也是如此,整个中学阶段,很多都是衡水式军事化管理,填鸭刷题,天天恨不得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大多数乖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老老实实读书,完了又没考上大学,找个大专读2年,实习,进厂,打工...
这就是大多数农村男性底层牛马的人生,你让他怎么谈恋爱?根本就没有那个环境啊。
然后,这种老实孩子,基本上也和黄色产业绝缘的啊。
更不用说,其实色情产业价格也挺昂贵啊,大多数底层牛马都得攒钱买房,准备彩礼呢,他也舍不得去那啥啥啊...
所以,相亲,结婚,就是大多数底层牛马唯一合法满足需求的途径。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是不是也可以说,相亲对象就对很多底层男性牛马有了更多拿捏余地了呢?
或者,是不是可以说,为什么彩礼价码越来越重,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呢?
为什么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里面,只有东亚这片,结婚要提供如此高额彩礼?哪怕是临近的日本韩国,需要彩礼吗?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会加大扫黄力度,因为这是逼迫底层牛马就范,让他们乖乖背上房贷,彩礼,老老实实当牛马的完美套路。
就是要让性资源变得稀缺起来,就是要让底层牛马没那么容易获得性资源,他们才愿意老老实实当牛马,挣钱,攒钱买房子,提供彩礼

这只是限制底层牛马,所以上层社会,其实不受影响,所以保养什么的就不犯法
像徐波这种,众所周知的情况,他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惩罚。

所以,最终所有都要靠底层牛马来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