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屏三十年,到销声匿迹,为什么现在看不到清宫剧了?

不夸张地说80、90后这两代人是从小看着“阿哥格格电视剧”长大的。曾几何时,只要打开电视剧,满屏幕都是半秃瓢的男人和戴着大拉翅的女人。这些龙子凤孙都不好好呆在宫里,喜欢满世界乱跑,美其名曰“微服私访”。皇帝阿哥们一个个都爱美人不爱江山,动辄出家、殉情。

一切的滥觞都源于1991年播出的古装爱情连续剧《戏说乾隆》。在90年代初,那个中国大陆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娱作品的年代,这部由郑少秋和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那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男帅女美,风景好看,故事讲得又有意思。从此之后“清宫戏说之风”一发不可收拾。

500

《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李卫当官》就是根据这个思路打造出来的,简单说来就是要么皇帝出宫不停邂逅美女,利用自己的身份惩治贪官污吏。要么就是好官和坏官斗智斗勇,为民请命——其实这些题材完全可以放在其他朝代背景里,为什么要盯着清朝薅羊毛?别的朝代的皇帝就那么无聊和不堪么?这就要问问背后主创的心思了。

戏说清宫剧的巅峰就是1998年播出的《还珠格格》。《还珠格格》系列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传奇,创造了收视神话。也把乾隆皇帝打造成了青少年儿童心中的“慈父”。嘉庆皇帝如果看到肯定要觉得流泪,觉得这个慈祥的爸爸好陌生。

500

当然也有所谓的“历史正剧”,比如根据二月河小说改编的《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把满清皇帝们描绘得十全武功,忧国忧民,爱民如子,却只口不提“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和罪行累累的文字狱。

就这样,辫子戏在大众荧幕上横行了足足三十多年,最后一个高峰就是2011年孙俪主演的《甄嬛传》。之后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虽然也掀起了一点风浪,却再也达不到前人的高度。

500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自从2019年之后,除了偶然重播的老剧,电视荧幕上已经基本看不到清宫古装剧了。曾经横行屏幕的辫子头就像是被人用扫帚扫过一样,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是“清朝热”终于退烧了?还是资本们放弃了这个市场?

答案是:有人作死。

2019年,公安部破获了一起满遗及满洲分裂势力的案件,抓捕了18名骨干成员。该协和会是一个注册在美国的NGO组织,致力于满洲复国,拥有成熟的组织架构和4000名成员。根据公安机关查获的证据显示,他们不仅私自印刷了大量宣传伪满政权的小册子,还策划在东北地区搞非法集会,妄图制造社会动荡。

500

满洲复国思想自2011年起在社交媒体上兴起,主张恢复满洲国领土,包括东北三省、热河、内蒙等地,并希望以民主自决方式争取独立。他们提倡使用“满洲”一词来取代东北,以此表达对东北在满洲国时期繁荣和文明的怀念。将推翻满清统治的孙中山先生视为“贼”,甚至计划前往日本参拜靖国神社,以祭奠那些所谓的“为满洲国献身”的日本人。

何其荒唐,何其可笑,满清已经覆灭一百多年,竟然还有人为它摇旗呐喊。但是话说回来,这些年轻的复辟分子难说是不是清宫戏看多了,觉得全国人民都爱戴他们满清皇帝,在电视机里找到了自认为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就在协和会被端掉前后,观众发现霸屏多年的清宫剧突然没了踪影。原定于2019年底播出的《大清江山之龙胆花》,宣传片都放出来了,却硬生生没了下文。据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是广电总局的一纸禁令,明确要求“暂停清宫题材影视剧的审批和播出”。

500

真是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这些人固然自作自受,却也终于把饱受辫子戏荼毒的中国电视观众解救了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长长的三十年里,又是谁致力于给满清招魂,为其歌功颂德,孜孜不倦,非要等闹出危害国家的大事才阖然放手?

另外需要值得警惕的是,根据公安部的侦查显示,协和会的活动经费有一部分来自海外账户,其中最可疑的线索指向韩国。据韩国学者金永焕在20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透露,首尔某基金会曾在2000年代向“满洲历史研究会”提供了约3000万韩元的资助,而这个研究会正是协和会的“海外靠山”之一。2019年下半年,从韩国运往中国的印刷品数量骤减三成,文化交流项目的审批也变得异常严格。

韩国人从来没有掩饰过对中国国土的觊觎,他们把我们的长白山叫作“白头山”,无视两国并不接壤的现实,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甚至宣称我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创造的高句丽王朝是韩国人的祖先,因此大言不惭地向我们所要高句丽文物乃至领土。这些地方,正是所谓的“满洲地区”。

剪掉荧幕上的辫子,是我国文娱产业正本清源的第一步!

500

抹茶白金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