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面板驱动IC均价季减1%-3%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第一季面板驱动 IC 平均价格季减约 1%至3%,第二季仍有小幅下滑的趋势。
显示驱动芯片(Display Driver IC,简称DDIC),也被称为面板的“大脑”,是显示面板成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成了电阻、调节器、比较器和功率晶体管等部件,主要功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向显示面板发送驱动信号和数据,从而实现对屏幕亮度和色彩的控制,保证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一套完整的显示驱动解决方案一般由栅极驱动器(Gate Driver)、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时序控制芯片(TCON)、显示器电源管理芯片(PMIC)组成。其中,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统称为显示驱动芯片,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对显示屏的成像进行控制;时序控制器芯片则负责控制栅极驱动器和源极驱动器。
2025年上半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品牌厂商在面板方面的操作策略间接牵动面板驱动IC的价格走势。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第一季面板驱动 IC 平均价格季减约 1%至3%,第二季仍有小幅下滑的趋势,但变动幅度有限,显示出近年价格持续下跌的趋势出现缓和。
从需求面分析价格跌势趋缓原因:其一,由于品牌厂和面板厂调整备货节奏,库存逐渐恢复到健康水位;其二,中国市场去年开始实施的政策调整刺激需求回升,推动驱动IC出货表现逐季成长。从供应面来看,因为成熟制程的晶圆代工价格相对稳定,成本面未再出现剧烈波动,有助整体报价保持平稳。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近期市场仍存在变数,首先是原材料金价持续飙升,近日一度突破每盎司3,300美元,创下新高。由于面板驱动IC封装需使用金凸块(gold bump),金价调涨将增加厂商材料成本,尽管目前售价未因此调整,但若金价持续走高,业者很有可能会将相关压力反映在报价上。
以目前的局势观察,今年下半年面板驱动IC价格大致有机会持平。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的发展与面板行业及其终端消费市场发展情况密切相关。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 和电视等屏幕的载体依然是 DDIC 下游需求的主要来源。汽车未来几年汽车中控屏的需求增幅 可能比较小,但是以后视镜、HUD 抬头显示为主的车载显示屏应用将会进入高速增长期。此外,AR、VR 等新型显示应用产品的增长也将为屏幕市场贡献增量。
在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中,虽然目前韩国厂商和中国台湾厂商仍然占据较大份额,但中国大陆厂商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
随着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产能的增长,对显示驱动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大陆的显示驱动芯片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逐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新相微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整合型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等,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显示驱动芯片的需求。
此外,随着中国大陆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发展,显示驱动芯片的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也为显示驱动芯片的国产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大陆的显示驱动芯片企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大的突破,进一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AMOLED显示技术以其高对比度、可弯曲、快速响应等优势,正在成为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主流显示技术。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2024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预估将达到8.4亿片,同比增长约25%。随着AM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上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全球AMOLED出货量有望超过8.7亿片,同比增加约3.2%。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