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销告急,但泸州老窖的营销“预备队”也快拼光了

导语:泸州老窖确定的2025年目标并不算高,仅为维持正增长。

01 “高调”停货的背后

在2024年财报发布的三天前,也是国窖1573高度酒跌到840元之际,泸州老窖(000568.SZ)开始全品系停货。

500

500

4月27日,泸州老窖发布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其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下滑17%,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2%,这表明泸州老窖在去年底发货节奏有所控制,但在2025年一季度开始,又保持了过往的发货节奏。

三天前的4月24日,有市场传闻称,泸州老窖全品系停止订单接收、停止发货;且全面整顿市场秩序,至端午节前全国各公司(国窖、特曲、窖龄、大成浓香)全面清理价格、渠道和政策。

对此,泸州老窖证券事务部门人员回应称:“这属于白酒企业阶段性的工作安排,不单是我们,其他的酒企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主要为了清理价格、维护渠道等”。

对于熟稔白酒的业内人士而言,淡季控货的确是一种常规手段;相比其他酒企只做不说,泸州老窖几乎每年都会以高调姿态,向市场、渠道传达“控量”这一信号。

在每年最大的消费旺季——春节前压一波库存、完成公司业绩增长的目标之后,酒企往往于淡季停止发货。停货的目的,消化积压库存的同时稳定价格体系,这属于业内常规操作模式。

停货之前,无论是3个月左右的渠道库存还是今年一季度的发货量,均已维持在不算低的水位。因此在4月底发出停货指令,也是应有之义,本身并不值得过度关注。

但“宣告”停货的动作,可以看作是一种渠道精细化管理的手段。

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与总经理林峰,是泸州老窖的核心人物。二人均是出身销售一线的营销高手,都出任过老窖销售公司总经理,其中林峰还担任过泸州老窖营销总监。

多年来,二人搭班联合主政泸州老窖的销售体系,帮助泸州老窖在2016年-2021年行业景气周期中超额增长。当然,他们也在这一轮行业下行周期中,承受着保业绩增长的巨大压力。

02 “强渠道”遭遇下行周期

在中国最著名的四家头部白酒企业中,泸州老窖是唯一一个“强渠道”的特例。

在四家巨头中,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和汾酒(600809.SH)同属“强品牌弱渠道”类型,即依靠强品牌力就可以实现高效率增长,在渠道运作精细度上相对粗糙。

泸州老窖注重渠道运作的原因,与价格带竞争格局有关。

茅台在2000元-3000元价位,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汾酒在50元-400元价格带也具有独特的品牌竞争力。

然而,在900元-1000元价格带有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两家名企,二者形成强竞争关系。相比之下,泸州老窖的品牌力弱于五粮液,这就使得泸州老窖想要在千元价格带实现高增长,必须另辟蹊径、在渠道运作上发力。

以高利润绑定经销商和终端渠道,加之精细化的渠道运作、直控终端和品鉴会开拓高端客户,是泸州老窖尤为擅长的运作模式。在西南基地、京津冀和华东等几个核心市场做深做透,给了泸州老窖很高的“渠道杠杆”。

500

笔者对比五粮液、泸州老窖两家收入数据发现,自从2016年行业进入景气周期后,一直到2022年,泸州老窖增速一直能与五粮液持平或超过。但在2023年-2024年,从真实回款增速就能发现,泸州老窖的增速骤然下降。

500

500

这是因为,在白酒行业上行周期中,泸州老窖的渠道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弥补了与五粮液的品牌力差距。但到了2023年,白酒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后,行业整体需求持续萎缩低迷,泸州老窖的渠道优势也被显著抑制,难以发挥。

这或许是因为,当收入预期下降带来预算下降,千元价格带的终端消费更倾向于拥抱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商务宴请或送礼等“刚需”场景。

包括国窖1573在内,汾酒的青花30以及舍得(600702.SH)、水井坊(600779.SH)和酒鬼酒(000799.SZ)等所有品牌的千元价格带产品,显著受到了周期影响,动销几乎都存在一定困难。

03 “预备队”要拼光了?

刘淼与林峰治下的泸州老窖,其渠道精细化操作,还有不可忽视一只“预备队”。

从销售人员数量看,截至2024年末,五粮液有1185人、泸州老窖有963人。

重视销售渠道的泸州老窖,销售人员反而更少,这是为什么?

不同于其他白酒品牌,销售公司在“报表内可见”。泸州老窖的销售公司是专营公司,在上市公司表外运作。

本质上,渠道运作拼的是人海战术。铺足够多的人,并辅以有效激励手段,才能对渠道更有渗透力。

但白酒企业一般是地方国企,薪酬、激励都会受到体制内约束。将销售公司放在表外,可突破这些约束,对销售团队也能施加市场化薪酬激励措施。

高效率的另一面是,泸州老窖的表外销售公司,是一只不透明的“预备队”。

泸州老窖出货模式,是由上市公司(酒厂)出货给销售公司,由销售公司再出货给经销商和终端。销售公司负责市场费用投入,以及渠道返点等。

由于销售公司在表外,其进货价与出货价的价差,一贯不为外界所知。据笔者向业内了解,在2023年之前,该价差估计有25%-30%的规模。

既然是“预备队”,就有调节作用。最大的一次调节发生在2023年。

这一年,从报表看国窖1573增速在25%左右。但笔者从业内多方了解,仅就2023年国窖给销售公司的结算价就提高了15%左右,再考虑到渠道库存有所提高,由此估算终端动销增速只有个位数。这远低于报表呈现出来的25%高增长。

之所以大力动用“预备队”,正是因为从2023年开始,白酒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趋势变得鲜明。行业需求加速下降传导到头部白酒,单靠自身的渠道能力,泸州老窖已无法完成原定增长目标。

大幅度提高结算价也压缩了销售公司价差毛利空间。笔者估算,泸州老窖的“预备队”或被一次性“拼光了”,剩下大概还有十来个点毛利率空间。

考虑到这十来个点的毛利率,还要支付终端市场费用的投入和团队的薪酬费用,并不可能完全收回到报表端。在此之后,笔者认为泸州老窖的报表端的收入增速,也将越来越接近终端真实的增速。

今年的泸州老窖,是否能完成增长目标,先要看过去两年。

以其核心大单品国窖1573看,2023年和2024年回款增长目标,分别为20%和15%。而最终实际完成增速,据笔者从业内了解到,2023年仅增长个位数,2024年还出现了下滑。也就是说,国窖的回款目标,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完成。

据接近泸州老窖的人士向笔者透露,泸州老窖确定的2025年目标并不算高,仅为维持正增长。这背后,与茅台一样,同样有来自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

但考虑到刚刚过去的2025春节终端动销下滑,完成全年正增长目标还是有相当难度。且单纯依靠市场需求,已经被证明难以满足。本次停货之后,泸州老窖可能继续向渠道压货,或是使用其他腾挪手段,也并非不可能。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