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日本对美国说“不”!
不再对“你”唯唯诺诺。
作 者丨东木褚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4月17日,日美展开首轮贸易谈判,谈判前后,日本的态度始终强硬,首相石破茂甚至说出了“不会唯唯诺诺听从美方要求”的话。
日本的“硬气”从何而来?
“各位,准备共克国难吧。”
4月8日上午,日本首相石破茂召开了全体阁僚会议,他用“国难”来形容美国关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前一天晚上,日美围绕关税通了电话,据《读卖新闻》报道,通话气氛剑拔弩张,两位首脑在谈到日美汽车贸易的问题时,差点儿吵了起来。
特朗普一上来就表达了不满,“我去过日本几次,在街上一辆美国车都没看到,日本车却在美国到处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电话另一边,石破茂和官房长官林芳正面面相觑,想把谈话带到日美“感情”的轨道上,“5年来,日本对美国的投资余额是7833亿美元,为美国创造了97万个工作岗位,世界上没有比我们投资美国更多的国家了。”
可是,特朗普不为所动,继续穷追猛打,“汽车是美日贸易逆差的象征,我希望把对日本的逆差降到零。”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表达对日美汽车贸易的不满,2014年奥巴马访日的时候,就曾在银座的寿司店“质问”安倍——
“来这家店的路上,我可是一辆美国车都没看到。”
“总统先生,您看到宝马、奔驰了吗?有很多外国车。”
“外国车再多,也没有美国车啊,左舵的美国车!”
据日本汽车进口协会统计,2024年日本进口了1.6万辆美国车,出口美国的日本车则有137万辆。美国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将对日本造成13万亿日元经济产值的打击。
汽车确实让日本大赚美元,汽车工业也是日本的立国之本,占其制造业的50%,以及8%的就业总人口,没有让步的余地。
通话最后,石破茂强压着想要反驳特朗普的冲动,提出建议,“关税问题,能否在内阁层面进行协商?”
得到同意协商的答复后,石破茂指定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为对美谈判代表,赤泽早年留学美国,读了康奈尔大学的MBA,参加过日美航空谈判,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克服这一堪称国难的状况。”
在赤泽亮正启程赴美前,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认定美国公司谷歌违反了日本的《反垄断法》,并首次对美国科技巨头发出了行政中止令。
石破茂也在同一天表态,“不会在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也不急于达成协议,如果不能从逻辑和情感两个层面充分理解总统先生的主张,日美就无法成为互相信赖的同盟国。”
回顾历次日美谈判,从1950、60年代的日美纺织品、彩电谈判,到1970、80年代的汽车、半导体谈判,只要美国使出关税这一招,日本都会在截止期限前“达成协议”。
这一次,或许是有中国对美国关税大棒“奉陪到底”,日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罕见强硬地对美国的要求说了“不”。
对美说不的另一边,石破茂就任首相后,的确有努力在推动着中日高层沟通的势头,他希望早日访华,并在高层会谈时主动提到自己的恩师田中角荣:
“1972年,田中首相为了中日邦交正常化访问中国,他说,‘日中两国为了未来进行对话很重要’”。
拥有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实力、世界第一大市场潜力的中国,能给日本经济带来可持续的机遇,与中国的关系逐渐升温,对华出口额屡创新高,或许也正是日本敢于对美强硬的原因之一。
4月17日,赤泽亮正启程赴美,让他没想到的是,谈判从飞机升空就开始了。
飞行途中,日方代表团正准备休息,外务省的随行职员突然拿着手机过来通报,“有情况,特朗普总统会出席谈判。”
原来,当天早上,特朗普毫无征兆地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宣布,他会亲自参加日美谈判。
当时赤泽亮正穿着睡衣,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因为按照外交惯例,国家首脑不会直接参加部长级的会谈。
特朗普如此急迫的原因,是希望尽快取得成果,加征关税以来,股市、货币、债券齐跌的局面让他和幕僚压力山大。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赤泽亮正感受到了特朗普的压力。他事后对媒体回忆,起身握手时,总统的大个子很有压迫感:
“他对我说,我能和你聊聊吗?我回答,感谢您屈尊与我见面。”
赤泽亮正与特朗普的会谈进行了50分钟,他转达了石破茂首相的想法,即早日达成一个让日美经济实现双赢的协议,并赠送了大阪世博会吉祥物“脉脉”造型的金色存钱罐,因为特朗普喜欢金色,前首相安倍就曾送过他价值3755美元的金色高尔夫球杆。
特朗普对赤泽亮正说,与日本谈判是最优先事项,然后回赠了自己签名的MAGA帽子,在一旁的白宫摄影师按下了快门。
在75分钟的部长级磋商中,赤泽亮正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提出了日方的要求,“降低或取消对日本汽车、钢铁、铝制品的关税”,美方的要求有三点,包括多进口美国车、开放农产品市场以及多承担美军驻日费用。
双方的谈判刚开始20分钟,特朗普就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是,在磋商后的记者会上,赤泽亮正公开了相当于原地踏步的“三点共识”:双方力争尽早达成协议;本月内举行下一轮谈判;还将推进事务级谈判。
会后,赤泽亮正戴上MAGA帽子的照片,引发了日本部分议员“像是朝贡外交”的批评,也有人表示理解,无论场面如何,他还是完成了任务:
“表达了诉求,坚守了立场,拖住了局势。”
今年是美日著名的广场协议40周年,去年特朗普当选以来,日本经济界就一直在讨论“第二次广场协议”的风险,大家最担忧的是:美国用“高关税和诱导美元贬值的组合”迫使日元升值。
怕什么来什么,在日美首轮贸易谈判结束后,日本财相加藤胜信就被要求,在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谈时,讨论日元的汇率问题。
对于美方可能提出的日元升值要求,有知情人士称,“日本会拒绝任何让日元升值的要求。”
这背后,同样也有中日的交集。
4月21日,石破茂会见了公明党代表齐藤铁夫,并将一封亲笔信交给了对方。
第二天,作为日本执政联盟的代表,齐藤铁夫带着信访问北京,与此同时,据日媒报道,石破茂也通过驻日大使收到了来自中方高层的亲笔信。
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亲笔信的含义非同一般。
观察者们因此预言,这彰显了两国携手应对不确定的风险的姿态。
而说到携手,中日之外,还有更大的棋。
上个月底,中日韩三国的经贸部长在首尔见了面,大家一致同意,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始于2002年,到今天进行了16轮谈判,期间中韩签订了自贸协定,但三国的谈判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谈谈停停,其中美国是很关键的场外因素。
如今,美国对全世界征收的高额对等关税,似乎正变相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度。
中日韩分别位列世界第二、第四和第十二大经济体,三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1999至2023年,中日韩三国贸易额从1300亿美元增长到了超7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8.7%。
但是,三国相互间的贸易依存度只有不到20%,远远低于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欧盟(65%)和北美自贸区(40%),潜力巨大——
以半导体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日本是半导体材料大国,光刻胶的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韩国则拥有尖端芯片的制造技术,市场、材料、技术一应俱全。
4月24日,继日本之后,韩国也表明了对美关税的谈判态度,“不会急于求成。”
原因无他,汽车也是韩国的立国之本,去年韩国向美国出口了347亿美元的汽车,占其汽车出口总额的一半,25%的关税会让韩国损失两成的汽车出口,韩国GDP已经连续四个季度“零增长”了,说出大天也要让美国取消关税。
如果中日韩能结成一体化的经贸区,不仅有利于东亚的经济再度腾飞,也会让整个亚洲在美国霸权面前更加有底气。
一位日本学者就因此发出呼吁“如果美国不再是自由贸易的旗手,那么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区,将美国之外的国家都拉进自贸区,才是亚洲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