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姚班,正走出一支军团

最近几次交流中,身边投资人不约而同聊起了姚班系。

一家base上海的知名VC透露,他们每年定期举办一些聚会,邀请来自高校的院士和教授交流最新技术趋势,其中就包括清华姚期智院士,由此总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姚班孵化的创业项目。

尤其AI热潮下,姚班系师生正在成为VC争抢的对象,“只要姚班大神传出创业的风声,很快就能收到投资机构的TS(投资意向书)。”

为何是姚班?时间回到2005年,已经是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姚期智回国创建“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就是后来的“姚班”。过去20年时间里,姚班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界“黄埔军校”。

今天(4月27日),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4周年。百年沧桑,水木清华,昔日极富传奇色彩的班级“EE85系”撑起中国半导体半壁江山,如今在轰轰烈烈的AI大潮里,清华学子身影更是层层叠叠。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他们都来自姚班

“其实从姚班开班那时起,我们就时刻盯着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一家北京VC合伙人聊起,早在上一波AI浪潮里,姚班系创业者就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

其中姚班三剑客创办的旷视科技,一度引为创投圈佳话——三位创始人唐文斌、印奇以及杨沐,都是出自姚班的高材生,其中唐文斌、印奇是2006级同班同学。杨沐比他们小一届,他曾经说,"在姚班,解决无人区问题是日常。"后来三人因为一场创业大赛走上创业之路,拉开了姚班系创业的序幕。

记得去年11月,小马智行成功美股IPO敲钟。身后掌舵人楼天城,便是姚班大神的代表之一——他于2004年进入清华计算机系就读,机缘巧合下成为姚班首届学生之一,后来又继续师从姚期智攻读博士。

薪火相传,如今创业的火把传到新一代姚班学子手中。

不久前,具身智能企业原力灵机完成 2 亿元天使轮融资,集结君联资本、九坤创投、启明创投。公司核心创始团队都曾在旷视科技工作,成员包括范浩强、周而进和汪天才。

其中,范浩强 2017 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姚班。2010年10月,他还未进入大学,就应清华大学信息学总教练唐文斌的邀请,成为旷视的 6 号员工。大学期间,范浩强不仅在姚班保持着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还在大一军训时完成一篇 ICC 论文。

另一位90后学霸胡渊鸣,他在高一就被确定要保送到清华大学,后来经过二次招生,成功进入清华姚班。2017 年 7 月,胡渊鸣作为优秀毕业生从姚班毕业,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不久后他又入读麻省理工大学(MIT),攻读硕博学位。

2020年初,一篇名为“99行代码的《冰雪奇缘》”的文章爆红,让胡渊鸣名震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正是凭借这篇文章,他成功拿到红杉中国的天使轮投资,并在2021年创立太极图形。

更多姚班名字在创投圈浮现出来——

500

过去几年,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多次投资了姚班出身的创业者。在他的印象里,早年的姚班创业者多在 AI 发展初期,专注于基础技术研发;新一代创业者处于 AI 技术快速发展和融合阶段,大模型、多模态等技术发展成熟,他们能站在更高的技术起点上。

王光熙向投资界总结,姚班学生都拥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AI理论基础,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算法、模型等核心技术。“况且姚期智院士强调培养学生回馈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感,这在两代创业者身上都有体现。”

姚班是如何炼成的

这要从创立者姚期智讲起。

1946年,姚期智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北孝感。数十年里,他远赴美国留学,在哈佛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后来又放弃物理学重新学习计算机技术,仅用两年时间,便拿下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

此后,姚期智相继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任教,成为计算机领域国际顶尖的学者。直至2004年,作为首位荣获图灵奖的华人学者,姚期智放弃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选择回国加盟清华。次年,“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正式成立,“姚班”启程。

500

姚期智与姚班毕业生合影(图源: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官网)

官网显示,姚班专注于“因材施教”和“深耕精耕”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设置阶梯式培养环节:前两年实施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后两年实施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等方向的专业教育;着力营造多元化、富有活力的学术氛围,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而能进入姚班的学生,大多是一群“天才少年”。他们可能是信息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竞赛的金牌得主,也可能是各省的高考状元,亦或是通过二次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历经二十年,姚班逐渐成为了清华大学的金字招牌,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界的“黄埔军校”。图灵奖得主、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曾这样评价姚班:“这里拥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姚班”已有17届本科毕业生,总计663人,深造率为87%;“姚班”学生本科期间共发表468篇论文,155人次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共涌现出7位“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得主、5位“斯隆研究奖”得主。

VC历来看重创始人的学习背景。在王光熙看来,姚班系在AI领域的地位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教育模式、资源网络与创新文化的综合结果。“某种程度上,姚班系创业者以‘解决无人区问题’为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中国AI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时至今日,姚期智仍然对培养学生这件事充满热情,“我们必须要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这样才能有足够好的一流研究生资源。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尽办法去培养一流学生、设计一流课程。”

中国AI最强门派

毋庸置疑,清华正成为中国AI江湖中最强门派之一。

不久前,智谱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冲刺国产大模型第一个IPO。身后恰是一支从清华实验室走出的团队——CEO张鹏本硕博均毕业于清华,董事长刘德兵、总裁王绍兰同为清华校友。炙手可热的月之暗面,同样由三位清华校友创办,其中带头人杨植麟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大二时转专业进入计算机系,在那里开启对人工智能的探索。

成立仅16个月就累计融资10亿的无问芯穹,也是一支由清华电子工程系推动集结的队伍,发起人是汪玉教授。作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最年轻系主任,汪玉曾与学生姚颂创办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后来在2023年发起创立无问芯穹,公司CEO夏立雪、首席科学家戴国浩均是汪玉的学生。

细细梳理下来,除了我们熟知的王慧文、王小川,还有小马智行彭军、Momenta曹旭东、商汤杨帆、银河通用王鹤、无问芯穹汪玉、面壁智能曾国洋……从清华走出的AI创始人,星光熠熠。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主席、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曾感慨,清华不仅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摇篮,还成为了越来越多创业者梦想开始的地方。

王光熙认为,清华系AI创业者的成功,本质上是“顶尖学术资源+产业生态网络+技术商业化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核心优势在于:技术深度足够解决真实需求,资源网络能够加速商业化落地,而校友协同则形成护城河。

而在同样是清华校友的源码资本合伙人王星石看来,清华系AI创业者拥有强烈的科技创新愿景,善于深度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践行上坚守务实态度。同时清华一直推崇务实与创新,秉持为国家持续输出优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励创业创新。“因此在整体文化和氛围的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发创业意识。”

不同以往,我们看到这一波AI创业者均是名校出身——正所谓“北清华,南交大”,上海交大系一直是AI江湖中响当当的力量。此外,坐落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走出一支叱咤风云的AI军团。

今年以来,以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为代表的浙大系异军突起,身后浙大系创业队伍同样壮观。连投资人也开起玩笑,中国AI产业竞争的尽头,可能就是一座座高校。

历史的河流,浩浩荡荡。此时此刻,我们身处于AI新时代的起点,庆幸的是一批批来自不同背景的国产AI军团,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奔赴远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