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给时间!各地开始官宣:结婚要发钱了,生孩子发更多
哈哈哈。
周末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事:
各地开始发放婚育补贴。
其实还是生育补贴的一部分:
结婚当然就是瞄准了头胎生育率。
看看补贴政策:
最高4万。
广州市某街道,双方初婚维持一年,奖励2万,如果双方都是当地户籍,奖励4万。
同时还有生育补贴:
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可获得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励。
也就是说:
如果当地两个年轻人初婚生了三个孩子,可以奖励10万。
哈,这个奖励也有点,不太多吧。
现在的婚育成本远不止这些,不过呢,比起其他地方,4万的结婚补贴还是多的。
我们看其他地方:
绍兴,每对在当地登记结婚的夫妇提供价值1000元的礼包。
衢州,对在当地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25周岁及以下(至少一方为常山户籍)的夫妇,给予1000元奖励。
吕梁,对在当地初次登记结婚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发放1500元奖励金。
这奖励不多,限制条件还挺多。
其实呢:
想结婚的不给钱也会结,不想结或者结不起的这点钱没啥意义。
当然可以理解有关部门的心情,比较着急,看下历年结婚人数:
一直在下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人口趋势
我们看结婚登记开始快速增长开始于2004年,在2014年达到巅峰,为什么会出现结婚高峰?
因为1980-1990正好是第三波生育高峰,时间往后拨24年正好对应结婚高峰。
按照这个逻辑:
2024年往后拨24年正好是2000年,90-00后大家都知道的政策,早就没有人口高峰了。
从人口趋势来看,下降的现象是正常的。
2、经济压力
因为房价飙升,男女比例失调等原因,房子和彩礼的问题,成为年轻人结婚路上最大的两只拦路虎。
我们看结婚登记的走势:
2016年之后迅速下滑比上升趋势陡峭,而且一路跌破千万。
2016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家都知道,房价翻番,很多年轻人全款变首付,首付变厕所,没办法只能推迟结婚计划。
而且农村地区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导致男多女少,进一步推高了彩礼价格,也让结婚成本更加难以承受。
3、观念变化
从发达国家以往的经验可以得出: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靠个人就能过上正常生活的话,结婚和生育一定是会下滑的。
以前生产力低,大家都穷,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在个人只要肯努力,几乎不存在穿衣吃饭的问题了,当然要找个喜欢的,而不是随随便便进入婚姻。
所以,这个事情急不得:
只能慢慢打造婚育友好型社会了:
一方面,在经济上多补贴,在政策上多支持,在就业上多倾斜,减轻年轻人的婚育压力。
另一方面,在观念上也要多宣传,现在年轻男女对立比较厉害,男女之间谁也看不上谁,恋爱都不谈了。
其他的,只能交给时间了。
中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