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的否认,美国媒体翻译得更刺激
这两天的中美舆论场很有意思:特朗普一个劲儿地说中美正在谈判,中国商务部、外交部接连辟谣。
外交部发言人4月24日的一句表态受到外媒广泛报道:
凤凰卫视记者:近来美方不断有消息称,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达成协议。你能否证实双方有没有开始谈判?
郭嘉昆:这些都是假消息。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
None of that is true. For all I know, China and the U.S. are not having any consultation or negotiation on tariffs, still less reaching a deal. (参见“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公众号)
“None of that is true”语气相对中性,更像是一句事实陈述;而美国媒体基本都用了更有冲击力的词——“fake news”。
美国保守派媒体《纽约邮报》这样翻译外交部的表态:
“The reports are fake news,” Guo said. “As far as I know,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not held consultations or negotiations on the tariff issue, let alone reached an agreement.” (April 24, New York Post)
“fake news”这个词,不是普通的“假消息(false news)”那么简单,它是特朗普的口头禅,早已红遍中美网络。它的语义强度不止在于“这是假的”,更在于“这是有人故意编的(lie intentionally)”。一句“fake news”,不仅在否定,还顺带扣上“不诚实”的帽子,具有明显的道德指控意味。
《纽约邮报》是以保守立场鲜明著称的小报,深受特朗普青睐,是他案头常备报纸。
如果我们再仔细“把脉”这两句译文的“语气(tone)”,不难发现,《纽约邮报》在“据我了解”这句话的处理上,态度更笃定、更“确定”。
“as far as I know”与“for all I know”之间的语气差别,可以用 ChatGPT 或 DeepSeek 一秒对比出来:
ChatGPT
DeepSeek
虽然两者都暗含“我的信息可能不完全”,但“as far as I know”听起来像是掌握了某些事实,语气较为自信;而“for all I know”则语气偏向模糊,不确定性较强。《韦氏大词典》对“for all I know”的定义就说得很直白:
—used to say that one has little or no knowledge of something (Merriam Webster)
你看,中美对话不好译,语气拿捏更是一门功夫。选词这件小事,藏着大讲究。一不小心,语气轻重就拐了个弯,容易引人遐想。
移动互联网时代,外媒编辑部越来越喜欢直接翻译中文,而非照搬官方译文。这有好有坏,应引起业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