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策扩消费!解套中国人为儿为女才消费
八策扩消费!解套中国人为儿为女才消费
赵 宏伟
何为扩大消费?所谓“刚需”,即不买不行的那笔消费,是跟扩大消费无关的。超过刚需的消费,才是扩大消费,即比刚性的生活所需消费扩大了的消费,才是对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的扩大消费。
可是,中日韩是儒文明,勤俭持家,储蓄为德,高消费被认为是浪费。经济统计中的年储蓄率,中国世界第一,常常达到50%,即一半的收入都存起来了。粗略地说,会有一半的劳动成果卖不出去,如果又不能出口的话,就不能继续生产了,按马克思的逻辑,就会有市场经济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了。日韩的年储蓄率仅次于中国,达到30%以上。可见,老大中国的父母们存钱癖尤甚。中国人是不存足了孙辈一生所用财产,决不甘心的。看了老赵此文的父母各位,可以扪心自问一句“我家存够了吗?”
中日韩,怎么才能让国民扩大消费?日韩喊了四十年扩大内需了,老赵在日本生活了四十年,没看到日本扩大消费成功过。观察中国近二十年了,也没见到成果。对比之,没见过美欧政府喊过扩大消费,它们反而是常常担心储蓄率太低,消费过度。
怎么办?结论只能是:没有强制性政策,在中日韩就不可能有扩大消费。有人主张发钱,发消费券。不过官方心知肚明,虽然可以赚得一时的人气儿,结果只会是拿到消费券的人,把同额现金留在了银行卡中不花而已。
那么,可以找到那些强制性政策呢?仅举八策,掀一个头脑风暴。
1,父辈爷辈不爱花钱,可是为儿辈孙辈则肯花钱。因此要多多创新父爷辈为儿孙辈花钱的便利化措施和方法。蚂蚁金服曾搞了儿孙花父爷存款的方法,遗憾的是后来被“道德”大棒打趴下了。
政府可以对父爷辈买的儿童用品,给予退税。这又可以成为奖励生育的一项措施。
2,党员必须生三孩儿。这样消费就扩三倍了。只有党才能救中国。这也是新加坡在维持华人政权上的经验。人口是民族存亡的终极安全课题。人口在减少,消费当然会同比减少,人口不增加,那除非人们开始“浪费”型消费了,消费才会有扩大。
3,恢复革命传统。单位多发实物,多搞联谊活动,替职员消费。当然,单位还要像曾经的那样,党政工青妇齐努力,让全体职员都恋爱,结婚,生子。
4,搞活房地产。房地产在任何国家都是支柱产业,带动着电化产品、装修服务等六十多项关联产业的兴衰。各国每月发布的房地产建筑、交易等指数都是大幅度影响证券市场的支柱指标。
一是学美欧日韩,开放外国人自由买房。让外国人来进行浪费消费。
二是重拾重庆经验,大建廉租房,让农民工们人人有其房,每月房租可以换算成买下廉租房时的首付金。这就引导农民工积极买房了,这又是促进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5 ,扩大境外人来华消费。
一是对全球外国人免签证。
二是创新来华外国人消费便利化措施。如,入境时,给每位外国人发一枚银联卡,放入100元人民币,告诉他们可以购物、乘车了,让他们高高兴兴的。
三是银联卡都是实名制,所以这银联卡又是这外国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了,不知不觉中,中国大数据便控制无数外国人了。这可是100元买不到的数据财产。当然也利于监控那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外国人,必要时可以立即纠查,断了他的卡,没收他的钱。
四是还可以配套发外国客一个绑定好了银联卡的过剩手机,开通好了微信、支付宝等手机支付服务。此举的消费效果不只是外国人可以立即在中国便利地消费,他的银联卡和手机中的剩余人民币会永远存在,就像我们手中常有几张美元一样。这是促成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持中国卡和中国手机的外国人也会顺理成章地想着再访中国。
五是还应该给来华外国人和华人发外籍证、华人证,持此卡再访华时,免签证。就如台胞证、港澳证那种有中国身份证功能的证件。中国的消费支付,特别是网上支付,及旅游,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外国人、华人们来了中国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多花钱呢。
6,打破美国金融霸权秩序的清归戒律。要扩大境外来客的消费就必须打破它,及其它多年之中作用我们大脑而植入的固化观念。
世纪初,美国借口卡死犯罪及暴恐团伙的资金,防范偷税漏税,防控金融危机等等,定了一大堆规矩,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各国严控开账户,严守资金充足率,严管使用限额,银行须对他国税务当局提供本国居民的金融信息等等。而其后,我们发现了只有美国没遵守纪律。如给暴恐团伙提供资金的竟是美国;也是美国搞放漫金融,故意不及时救危机,来冲击国际金融市场,以利于美国抄底割韭菜;美国的所谓国际金融秩序主要是为了严守美元金融霸权而已。
比如,中国曾按规矩严管境外客在中国开银行账户,有账户的也被限制使用额度,结果只是限制了境外客在中国消费,使境外客只有美元等外币账户,无缘使用人民币。这些规矩跟防洗钱,防诈骗,防危机没有关系,没什么作用,仅是保障了只用美元的霸权秩序。
老赵本月在北京的经验:因是境外客,微信支付被限制在2千元,下出租车付款时,才知道超了限额,无法付钱了,只好由国内友人付了。超额的原因是我当天给妻子转账了一千元钱。为了防风险,限制大额转账,是有些许道理,可是限制消费支付做什么呢?老赵的中国银行的账户也有月额2万元的限额,境外人来旅游,却不许多消费吗?
还有,境外人的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只要一离开中国,就不能用了。如今网上购物已是主流,结果境外人都很难进入中国的网商购物了。身在国外却进入中国的网商购物,这是贡献中国国内扩大消费的好事呀!为什么要设置层层障碍?
总有人说,需严防风险;而实际上,中国掌握了境外人的支付卡的大数据之后,才会有监控手段,才能及时发现异常转账和支付,并能断卡防控。
老赵还有一位朋友,在日本小住,日本税务署却找上门收税,出示中国的银行应日本要求提供的吾友在中国的账户,说:你在中国有房租收入,请交税。
老赵告诉友人:一是,你的收入是在中国产生的,上税也应该在中国上税。二是,中日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日本不可再征税。三是,不过你只能先交了税之后,再上日本法院打官司。只是中国国内的银行和税务是不会给你个人当证人,来证明什么的,所以你打不赢官司。吾友只好交税消灾。
中国为什么要守美国规矩,提供中国人在国内的银行的数据,帮美欧日韩收刮属于中国的税收财富。
7,取消存款准备金。
这也是美国定的规矩。银行收到存款,不得全都贷款出去,必须交一定比率给中央银行储蓄起来,以防万一。但是,实际上各国银行的最后保险人都是中央政府,特别是大国用不着存几个钱做保险。所以,现在美欧日都取消了存款准备金。
我们都知道日本为摆脱通缩,激活经济,搞了负利率;即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反过来需给中央银行付利息。其目的是逼着各银行把存款不要存入中央银行吃利息,都借贷出去,促投资促消费。
存款准备金原是不许借贷出去的,既不得用于投资也不得用于消费,换句话说是压箱底的。这是土地主财政金融意识作怪,压箱底钱是死钱,是还需付利息的亏损钱,这笔钱的占比就是消费或投资缺失占比,今天,中国还有6.6%存款准备金率,用它扩大6.6%消费或投资,不好吗?
8,必须强迫企业减少储蓄。这是日本采取的强制性政策。日本设有0.5%的“游闲资金税”。除去一年所需的流动资金所剩的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被认定为“游闲资金”,要交税0.5%。而企业用这些存款做理财,去投资证券什么的,就不算是游闲资金了,不需交税了。可见,投资也是消费,且是大头消费,巨额消费。
日本人也是儒家文化,土地主财政金融意识强,是守财奴,日本企业都有大笔的存款,被称为“企业留保”。如果就让这巨额钱款存死在银行,市场上就少了这巨额消费或投资。企业用存款去理财了,也会利多证券市场。反观中国,还在鼓励企业存钱,不得炒股,不得花钱等等。没有认识到,企业存钱越多,越是紧缩了内需市场。
通缩比通胀更可怕。这是日本的教训。常人的感情是厌烦物价上涨,嫌恶通胀,可是通缩是最难解脱的顽症,日本政府设定了通胀上涨达到2%的指标,可三十年也没达到,2024年才好容易达到了。日本企业在通缩中无利瞎忙了三十年,企业被拖穷拖死,民族也失去进取心,失去希望了。中国常年物价指数在1%左右,必须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强制性措施扩大消费了,不要不知不觉中走上日本的通缩覆辙。
人们总是有金融危机的担心。老赵的结论是只有中国不用担心,体制上的优越性使中国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金融危机,美欧日韩固有的,且事实上也都发生过的金融危机,也都没能把中国卷进去,反而每每都是中国的贡献帮助他们渡过了危机。
从中国金融界友人口中听到过,“忙!在层层底线思维,查风险!”如前所述,体制上的优越性使中国从未发生过金融危机,防国外金融危机的危害,也是中央政策才能做的事,与基层搞底线思维;防危机全无关系,层层动员搞底线思维,查风险,只能釀出紧缩气氛,搞坏景气预期。中国中央政府能力超强,市场的心态应该是天塌下来有中央顶着,吾辈义无反顾,朝着发展第一要务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