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睡不好、老得快…肠道分泌的“蛋白饱腹激素”可能在缩短你的寿命!
你是不是也这样:刚搓完一顿火锅烤肉、大鱼大肉,肚子明明已经溜圆,但心里还总觉得缺点啥,总觉得这顿饭不够“完整”,于是又默默盘算着再来点蛋糕、奶茶或水果?
难道我们真的有两个胃,一个用来装正餐,一个用来装甜点?这“甜咸永动机”背后,难道只是简单的口味偏好吗?
最近,由丹麦学者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一篇文献[1]告诉我们:这可能不是简单的“口味”问题,而是一条连接肠道、大脑、食欲的调控通路在起作用,甚至还关乎我们的睡眠、生育和寿命!
肠道也能“品尝”蛋白质?
为了探究身体如何“知道”蛋白质摄入的,研究者们选用了利用基础代谢和信号通路与人类高度相似、观察方便、生命较短利于衰老研究的果蝇。
他们给果蝇喂食了“量大管够”的富含蛋白质的酵母,相当于我们吃了很多肉。结果发现:
吃饱蛋白质的果蝇,对蛋白质(酵母)的食欲明显下降了;
与此同时,它们对糖水(甜食)的渴望却显著增加了!
图注:果蝇摄入酵母或糖后的食欲变化
蛋白质虽然激发了饱腹的信号,但同时也会激发另一种对糖的食欲,使果蝇们转而去寻求“餐后小甜点”。这完美复现了我们开头“吃完大鱼大肉就想吃甜的”这个现象。那么,这个“口味转换”是如何做到的呢?
食物的美味由舌上的味蕾“上传”,而营养物质则是由肠道感知、“上传”的。我们的肠道里有一种肠内分泌细胞(EECs),它能直接“品尝”进入肠道的营养物质,并且在感知到蛋白质时,会分泌一种叫速激肽(简称Tk)的激素。
于是,研究者干扰了果蝇EECs产生Tk的过程,结果,即使果蝇已经吃了很多酵母,却依然胃口大开,而对糖水则兴趣平平。也就是说,Tk就是肠道感知蛋白质后,发出的“口味改变”信号!
图注:肠道分泌的Tk调节蛋白质的食欲偏好
既然锁定了关键信号,那么问题自然来了:EECs又是如何精准地“知道”我们吃到了蛋白质呢?研究者深入探索了EECs细胞的感应通路,发现:这种感知其实结合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感知氨基酸
首先,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而EECs的细胞膜上有个蛋白“搬运工”Slimfast(Slif蛋白),能识别并把氨基酸运进细胞内。
氨基酸进入后,就会激活细胞内的TOR信号通路(感知营养、与寿命高度相关的核心通路),从而生产更多的Tk,为后续的释放做好准备。而如果抑制TOR通路或Slif蛋白,Tk的生产和释放就会减少,在细胞内“堆积”。
图注:蛋白信号通过slif转运,激活TOR通路调控Tk生产
间接感知代谢压力
除了直接感受,细胞还能通过TrpA1离子通道感知另一种与蛋白相关的“间接信号”——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肠道的代谢负担,促进ROS产生,从而激活TrpA1通道,同样能够促进Tk的释放。
图注:TrpA1通道感知肠道环境促进Tk的释放
也就是说,肠道对蛋白质的反应不仅仅取决于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还可能与身体整体代谢状态和肠道环境有关!神奇的是,无论是直接吃肉(酵母)、吃纯化的酪蛋白,还是直接喂氨基酸混合物,肠道都能准确捕捉到“蛋白质”信号,有效激活Tk的释放。
图注:任何形式的蛋白质都可以被“识别”
并且,这种机制并非是果蝇独有的!研究者在小鼠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高蛋白饮食同样会 上调小鼠肠道中类似Tk的基因Tac1的表达,并升高血液中相应的肽类物质——P物质水平。
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肠道类器官中,抑制TOR或TRPA1通路,也同样会影响Tac1的表达和P物质的释放。也就是说,这条通路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也可能存在!
图注:小鼠中的Tk受营养和环境传感器TOR和TRPA1的调节
当然,这些激素肽最终的“使命所在”,都是要调控我们大脑的食欲。那么,既然肠道的感知这边已经清晰了,大脑这边呢?
从肠道到大脑的食欲调节
研究发现,Tk并不直接作用于大脑,而是扮演了“信使”角色:它会作用于大脑中负责产生AKH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PCs)表面上的Tk的受体——TkR99D。
APCs被Tk激活后,会大量释放另一种叫做AKH(脂动员激素)的激素。AKH的功能与我们人类的胰高血糖素非常相似,主要负责在需要时动员身体储存的能量,调节血糖和代谢。
图注:果蝇体内的受体分布情况
所以,整个信号的传递就清晰了:
吃蛋白质→肠道EECs感知→释放Tk→作用于大脑APCs上的TkR99D受体→APCs释放AKH→最终调节全身代谢和食欲。
如果阻断这个传递链的任何一个环节,比如人为“去除”APCs上的Tk受体,或者抑制肠道Tk的产生、干扰肠道对蛋白质的感知等,AKH激素就不会被释放。
图注:肠道来源的Tk调节果蝇的AKH信号传导
于是,AKH的减少就会产生类似抑制Tk的效果:果蝇对蛋白质(酵母)的食欲始终如一、持续旺盛,不再想换换口味吃糖。
图注:Tk通过果蝇的AKH信号调节饮食选择
而最重要的是,这条由肠道Tk启动,经由大脑AKH放大的食欲调节通路,其影响力可远不止选择“吃蛋白”还是“吃糖”!因为它还与睡眠、性能力,甚至寿命息息相关!
抑制“蛋白饱腹信号”竟能延寿25%+?
延寿25%+!
研究者们发现,不论是从“源头”减少肠道分泌Tk,还是阻断大脑接收Tk,还是直接减少大脑分泌AKH,还是干扰身体细胞接收AKH信号,这些果蝇的寿命都显著延长:寿命的中间值足足延长了25%以上!反之,持续激活肠道Tk释放的果蝇,则惨遭“折寿”。
图注:抑制Tk-AKH途径延长了果蝇的寿命
而这现象,简直与蛋白质限制“不谋而合”!所以,真相可能不是蛋白质在“催人老”,而是过量蛋白质摄入后激活的Tk-AKH信号通路在折损寿命!
但代价是…生育力下降?
但是,“活得久”和“生得多”之间,总是有些矛盾,动物们的食欲调控机制也有一部分是为寻找这种延寿和生育的平衡。而研究者发现,Tk-AKH途径也参与了这场平衡的调控:
研究者们对一些雌性果蝇进行了“基因改造”,抑制了它们的Tk-AKH途径。结果,它们的寿命虽然明显延长,但后代数量(繁殖能力)却比正常果蝇略有下降了;而如果反过来“强行”激活肠道Tk释放,也会导致蛋白质的失衡,降低果蝇的生育力。
图注:Tk-AKH调节对雌性果蝇繁殖力的影响
也就是说,“蛋白质充足”可能才是身体“优先繁殖”的信号,而抑制它才能让身体的更多“资源”用来维持生存和延寿~这也与热量限制、蛋白质限制等抗衰方法可能会出现的生育力下降现象类似。
调节睡眠
除此之外,在动物(和人类),的世界里,“吃饱”和“睡觉”总是相互关联的。食物短缺时,AKH就会被释放,抑制睡眠并增加活动,让动物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觅食[2]。
于是,研究者们把果蝇放进特制的“睡眠监测仪”里,观察它们在不同饮食后的睡眠。结果发现,吃了高蛋白食物的果蝇在白天的“午睡”的时间相比吃糖水的果蝇明显更少。
而当人为地“阻断”了Tk-AKH对食欲的调节后,即使果蝇吃了足够的蛋白,白天睡眠的时间也会变长,变得和吃了糖水的果蝇相同甚至更多。
图注:饮食对睡眠和活动模式受到果蝇肠道Tk-AKH通路的影响
也就是说,当吃了高蛋白食物,Tk-AKH通路就会被激活,减少果蝇的睡眠时间,而这看似提神的“好处”,久而久之可能会干扰宝贵的睡眠节律。
所以,看似简单的“吃完肉就想吃甜”的背后,关联着调控寿命的密码!Tk-AKH通路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蛋白与糖的食欲调节,将饮食与睡眠、生育甚至寿命连接在一起。
我们也期待着,随着对饮食、食欲与寿命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未来我们或许能够针对Tk-AKH开发出有效、精准、安全的干预手段或药物,例如通过靶向药物温和抑制Tk,或者是通过特定饮食和益生菌优化肠道信号,可以让我们在享受美食、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得到长寿!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疾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