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黑特朗普,一不小心玩崩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这绝对是好莱坞影视圈当下最离谱的操作之一。

影史级的奥斯卡影帝首次出演小荧幕。

幕后班底全员高配,包括但不限于业内资深制作人、顶级媒体人、普利策奖获得者。

可最后,烂番茄53%,爆米花53%,imdb7分,豆瓣7.4……

质量吧那是相当凑合。

不过吸引Sir的是它的脑洞。

给2025年的世界,真写了一个what if线——

“热烈庆贺2024年民主党大选胜利暨向拜登和哈里斯总统致敬献礼”。

500

零日风暴

Zero Day

500

01

Sir可不是胡诌。

因为这剧首先吸引眼球的。

是人物设定——

500

500

当,电影里美国的现任总统长这样。

很难说不是故意的啊。

500

同样,德尼罗饰演的前总统穆伦,融梗一个没少。

像只当了一届总统,主动放弃连任。

同样有一个早逝的儿子。

风评和口碑上则对应的应该是一个(幻想中的)民主党版里根——

在两党都拥有强大支持。

500

最搞笑的是,他也有一段和下属的办公室恋情。

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八卦。

直接cue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梗。

500

而他的对立面。

一个天天在互联网上煽动民粹,大搞阴谋论,鼓励民众怀疑政府的自媒体主播。

一个科技公司老板,亿万富豪,天天喊着要参与政府革新。

500

500

emm……

到了2025年,也都知道在说谁了。

500

可不是Sir在空穴来风。

从幕后班底就能看出这剧的政治属性:

如制片人里,德尼罗几乎是好莱坞最出名的反川普人士之一,曾在颁奖礼上直接开骂。

500

其他的制片人,如诺亚·奥本海姆,是NBC新闻的总裁;迈克·施密特,因为曝光川普第一届任期违规行为获得过普利策奖;乔恩·格里克曼是米高梅的总裁,他父亲做过克林顿政府的农业部长;而《零日》的法律顾问,更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过新闻秘书……

倾向已经足够明显。

《零日》的设定,显然就是一个“2024年大选民主党获胜”的时间线。

一个what if版的新世界。

用拍影视剧的方式去探讨,民主党赢了之后,会不会更好?

问题是抛了出来。

可回答了吗?

并没有。

因为《零日》的故事,也是一场典型的虎头蛇尾。

02

有一说一,虽然脑洞略大,但开头的设定还不错。

故事设定是近未来某年,一次突如其来的线上恐怖袭击,让全美通讯网络和电力直接中断了一分钟。

别小看这一分钟。

这一分钟的中断,引发的意外车祸,地铁相撞,飞机坠落,以及工程、医疗事故,在剧中直接造成了3402人死亡。

比得上一次911恐怖袭击了。

也因此,总统震怒,拍板要严查。

但是当下美国政坛的对立程度,看新闻的人都知道,必须要找一个在两党都能服众的人物。

思来想去,找到了退休在家的前总统乔治·穆伦(罗伯特·德尼罗 饰),由他率领一个特别调查组“零日”,授予近乎无限的权力,负责此案,查出真凶。

500

只看这个设定,看点就很足。

“零日调查组”,意味着特别行动组,有在紧急时刻突破宪法的权力,这不得不让人害怕。

《零日》的底子很好,任何一个角度的深度挖掘,都可以做出不错的分量。

可好莱坞也好,德尼罗也罢,在抛了一个赛博恐怖袭击的优秀开头之后,又一次把故事生硬地掰回了熟悉的传统套路里。

怎么说?

因为民主党的正确,所以剧中那些煽动民粹,搞怀疑论的,都是“国贼”。

开场就被穆伦当街怒斥:

你以为你在做正确的事吗?

你没有,你害怕了

500

甚至直接开除国籍。

你的举止不像美国人

也不像是个爱国者

500

之后又反复鞭尸。

对科技巨头放任阴谋论表达强列不满。

我介意的是故意传播危险的虚假信息

500

而一场如此巨大的危机发生之后,产生的最大危机是——

政府里的鹰派对总统施压:

肯定是俄罗斯人干的,我们要对俄宣战!

都2025年的政治惊悚剧了,居然还是美俄冲突,全剧只提了一次东方大国的名字。

500

当然,这俄罗斯也是熟悉的虚晃一枪,老背锅侠了。

因为随着调查深入,穆伦总统毫不意外地宣布:

敌在华盛顿。

500

这种刀刃向内的桥段。

在好莱坞政治惊悚题材里,一年能拍八百回。

甚至故事涉及到的主题讨论依然是好莱坞最熟悉的老三样:

自由,自由,还是tm的自由——

对一个超级权力组织侵害民众自由的担忧。

所谓公权与民权的探讨。

“自由”是让你这样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自由权”是保护我们其他人

免受像你这样的人侵害

500

500

如果说唯一有什么和时代接轨的新意。

可能就是对自媒体阴谋论和政府掩盖真相的行为开炮:

当然也顺带揶揄老对手。

500

明明有一个颇有新意的危机设计。

可剧集不论是处理,还是表达的内核,都老套,规矩,一板一眼。

连最后的反转也可以被预料到。

这也让评论区都是一片对“美国主旋律”的无奈。

500

500

但,除此之外《零日》也有挽尊的地方。

原因非常一致:

罗伯特·德尼罗。

这么评价吧,如果不在乎背后主题上的离谱与老旧。

只是看老爷子飙演技,还是值回这三百分钟。

03

只看评论区。

德尼罗这次的扮相有人说像丁勇岱,有人说像基辛格。

500

500

500

反映出来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衰老。

对,罗伯特·德尼罗,这位当今好莱坞最优秀的演员之一,已经82岁高龄。

相对于前两年的《爱尔兰人》用特效把他变年轻去演出。

500

这一次的《零日》更贴合他的真实年龄,一个早已退休的前总统。

Sir之前说过,一个好的表演需要考虑三个维度。

大众认知、剧本塑造、演员发挥。

演员在里面是最弱小的,他必须服务于编剧的创作,也必须符合大众的认知。

少一分撑不起角色,觉得假;多一分个人标签太重,会被说演自己。

所以对好演员的最高评价是,准。

德尼罗就是一个很准的演员。

演老教父的时候特地去西西里岛采风学口音,不论杀人还是放火全程都外表收敛,内心盘算,要的就是一种底层精英的不卑不亢。

演特拉维斯的时候,抓住角色背后的社会情绪,演一个越战老兵在当时社会从内心到外表的逐渐扭曲,一步步沦为嬉皮士的过程。

500

500

成功的案例太多。

而《零日》同样。

一个前总统会是什么样?

功成名就,过着优渥的退休生活,忙着写回忆录,但穆伦的设定里,还有一个中年丧子以及八卦丑闻。

因此第一集就可以看到他的“老练”。

面对夸奖,眼神肯定,嘴角上扬。

500

但一戳到痛处,也是毫不给脸,下令逐客。

一种久居上位者的强势。

500

500

而一个不得不提前结束政治生涯的前总统,突然获得了回归政治舞台的机会,还拥有了滔天权力,会发生什么?

当然是,对过往的回避,以及对当下权力的重视。

所以剧中虽然脸上不显山不露水,但德尼罗演出了对权力的忠犬模样,一个标准的政客。

比如零日委员会组建的时候,虽然他之前嘴上说着诚惶诚恐,但他特意绕道到工作间去跟大众打招呼,享受大家拥戴的掌声。

一个细节,他发表完讲话。

下一幕是在卫生间直视镜子,背景音是心脏砰砰跳动声,暗示他严肃外表下内心对重新被拥戴的激动。

500

剧中用了三次打招呼,来指代他的人望与事件的进展。

而另一面,他也不择手段,比如对拘留的嫌疑人威逼利诱,威胁对方全家,手段露骨到手下都要求禁止录音。会一个人躲起来看自媒体主播对他过往的批评破防到破口大骂,最后动用权力公报私仇。

500

对,穆伦总统,设计上就不是好人。

但为了调和,也有个麦高芬的设计。

困扰穆伦的精神幻觉,强烈的心理紧张。

所以你会发现,剧中的德尼罗需要在惶恐不安与精明强干中间来回切换状态。

500

500

比如这句笔记本上反复书写的“杀死小鹿斑比”,直接对应到《闪灵》里打字机上重复的句子。

暗示穆伦总统内心的疯狂和不稳定。

而这种一强一弱之间的转换在剧中相当丝滑。

一面还是铁腕领袖,但力不从心又是可以被看到。

500

500

而这种困惑感又和政治惊悚的元素结合,带来的效果就是角色丰满、立体。

他的衰老与恐惧,他的贪婪与坚守。

得益于快300分钟的时长,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德尼罗近年来最用力的一次发挥。

但问题也在这里。

超神的演出,也改变不了《零日》在内核上的陈旧。

它依然规避当下更普遍的问题,更激进的情绪,以及在不满背后,一个个活生生的底层人的恐惧。

依然把问题归结为上层的阴谋家,中层的唯利是图,底层的不爱国,不服从大局。

才导致了这样一个拍给昔日光辉的美式英雄的挽歌。

变成了一场意淫当下的虎头社会。

就像帝国的毁灭里,颤抖着的元首一样。

500

嘟囔着:

只要回到过去,一切就会安然无恙。

只要赢了,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这是《零日》的问题,也是好莱坞的问题,更是普遍意义上进步力量的问题。

那个关键的问题:

好莱坞为什么没法大卖了?

因为当影视创作从各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变成唯某项价值观马首是瞻。

那既不会有价值观。

也不会有价值。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