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有关海贸的问题
明朝立国起就发行宝钞,但对宝钞的维护一直做的不好,所以到了张居正执政时代,政府财政已经举步维艰。再加上海贸兴盛、西班牙白银大量输入,民间贸易已经开始白银结算,所以张居正改革也算顺应民意,全面贵金属化,直接抛弃宝钞。张居正改革在当时对财政确实有所裨益,但同时也把大明的财政主导权拱手交出。而且,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贵金属货币都是最糟糕的货币,因为贵金属有贮藏性,比如有名的“没奈何”,所以如果依赖贵金属货币,那么社会经济很容易转向通货紧缩,全变成“窖银”了。
还有一点海贸与边贸竞争的问题。
美洲金银矿大量开采,西班牙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当时海贸极为兴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美洲白银流入中国,致使中国的商业也大为繁荣。但17世纪初西班牙发布白银禁令,白银向中国流入的速度大为减慢。由奢入俭难,在其他市场贸易额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海商只能寻找新的白银提供商,他们盯上了建州。
传统上来说,蒙古、建州都属于边贸范围,海商想赚钱就只能侵占边贸商人的份额,但边贸都有军头做靠山,而且皇帝是军头的靠山,所以冲突是难免的,最有名的公案就是“毛文龙案”。
表面看起来是海贸胜了,但实际上是边贸胜了。建州人被请进关,砍了脑袋,还要金银。所以嘛,有秩序你可以讲理,没秩序那就是“有理讲不清”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