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核弹,美联储能否成为关税风暴中的最后诺亚方舟?

500

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程度不同的输家。——克鲁格曼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以10%普适性关税为基座,叠加20%-49%的惩罚性关税,将全球贸易体系拖入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以来最危险的境地。

这个被美国商会称为“现代版经济自杀”的政策,在24小时内引发全球股市蒸发12万亿美元市值,黄金、美债等传统避险资产同步下跌的奇观,预示着这场危机的非典型性。

一、历史镜像中的政策陷阱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平均关税提升至59%,直接导致全球贸易额缩水66%。

如今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虽在税率上有所克制,但覆盖范围从当年的2万种商品扩展至全部贸易品类,波及185个国家。

更危险的是,其“动态惩罚”机制允许随时对顺差国加征最高49%的附加税,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已成为市场毒药。

二、数字背后的全球共振

中国34%的对等反制关税直接击穿市场心理防线:美国大豆出口价格暴跌21%,波音未交付订单蒸发78亿美元,苹果供应链股价平均下挫14%。

更深远的影响在能源市场显现,WTI原油暴跌9%的背后,是市场对全球工业活动收缩3%的预期。美国劳工部超预期的非农数据沦为背景板,证明经济基本面在政策冲击面前的脆弱性。

三、美联储的“不可能三角”

鲍威尔面临的困境折射现代央行的结构性矛盾:既要应对因关税推升的3.2%核心通胀,又要缓解资本市场流动性危机,还需平衡美元国际信用。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市场已提前透支4次降息预期,这与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的“最多2次”形成危险预期差。这种货币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对冲,正在制造新的系统性风险。

四、华尔街的“灾难资本主义”

迈克尔·哈内特的策略图谱暴露资本嗜血本性:标普500每下跌100点对应着不同的“抄底套餐”,从新兴市场ETF到期权做空工具,危机成为量化模型的狂欢派对。

但这种精密计算忽视了一个关键变量——当全球70%的跨国企业采用即时生产(JIT)模式,30天的供应链中断就可能导致45%的制造业停产。

这场危机最危险的信号,是政治理性让位于选举算计。特朗普在美股暴跌8%后仍坚称“这是致富良机”,暴露出将货币政策武器化、贸易政策工具化的危险倾向。

历史告诉我们,1929年大萧条期间道指下跌89%用了34个月,而2025年的市场在48小时内就蒸发了15%的市值,现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程度不同的输家。”当全球产业链深度交融,任何单边主义举措都如同在瓷器店里挥舞大锤。

华尔街的算法可以计算点位得失,但算不出中小企业主的绝望眼神;华盛顿的政治秀可以制造头条新闻,但造不出替代中国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夜幕降临时分,交易员们盯着美联储声明逐字解析的样子,像极了古罗马占卜师观察献祭牲畜的内脏。

这种集体焦虑本身,就是全球化退潮的最佳注脚。或许我们终将明白:21世纪的经济安全,不在于筑多高的关税城墙,而在于能否构建更具韧性的合作网络。

500

(周愚,评论人、商业评论人、财经评论员、策划人、投资人,某宝前十品类操盘手、多家媒体及机构邀约评论人,发表商业评论千万字,已委托快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