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赛博世界,越来越像“末法时代”了
在《中国小伙,靠玩抽象营销破圈海外市场》一文中,我们分析了Tony homie破圈的底层原因,在于美国社会各种价值观和立场的割裂和对立。
△Russell Peters(左)和Jim Jefferies(右),相信好这一口的小伙伴多少对这两位有点眼熟
同样是在六十年代,黑人演员也开始在单口相声领域获得全国性的关注,Dick Gregory、Bill Cosby等一批黑人演员在各大城市的夜场,甚至全国性电视节目上崭露头角。
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特征,但同时也有一些自觉性地,这批黑人演员拒绝用自己的肢体来搞笑,而将表演幽默的来源根植于对当下政治、社会生活和种族议题的讨论中,而出于种种原因,这种讨论更多是以对自己种族群体的自嘲表现出来的。
作为黑人演员,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策略。事实上,少数族裔通过自嘲来搞笑,在美国社会的语境下是一种政治正确。少数族裔也利用自己的身份特征和这种政治正确,通过单口相声等形式来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而这种看似热闹,但实际离权利中心较远的参与方式,又恰恰反照出少数族裔在社会中的卑微地位。
△从Bill Cosby到欧阳万成
时间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是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中表达自己的渠道和方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符号化的“中国人”。在我看来,《硅谷》中杨建的角色,与傅满洲根子上没有太大区别,可见一部分人对其他族裔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是根深蒂固,代际传承的。
我们必须要注意和警醒的是,当在主流媒介或者说能上的了台面的媒介,你能看到这样的对某族群刻板印象的刻画时,这角露出来被我们看到的冰山,在水下可能是难以想象的情境。
比如一个名叫Paul Miller的,花名包括“真人小丑”(Real Life Joker)、“右翼谜语人”(Right Wing Riddler)、“吉普赛十字军”(Gypsy Crusader)等。从这些花名你大概猜的出来这哥们是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懂相面的朋友可以先别往下看,分析一下Paul Miller的面相
据wiki上的资料,保罗·尼古拉斯·米勒出生于1988年8月11日,是一个以"吉普赛十字军"等名号行走网络的白人至上主义者(white supremacist)。
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和民权组织的档案里,他的标签是反犹主义与种族主义。而事实是,他反一切少数族裔。作为一个极端右翼分子,Paul Miller反少数族裔、厌女、反移民,宣扬种族战争。他之所以“出名”,是源于在Omegle上与网友对线的视频。
初看上去像是在开玩笑。
你或许刷到过类似的视频,中国小伙和几个黑人小伙直播对线,中国小伙问对方春游的时候是不是去农庄采棉花了,黑人小伙问中国小伙考试考不好爸爸会不会打屁股,中国小伙则问你爸爸是不是你2岁时就抛弃你和妈妈了。
但看过一些Paul Miller的内容后,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两码事,his shit is next level。
比如上面的中国小伙视频,你能感受到双方其实是友善的,虽然嘴很损,但是实际上是在表达“我知道一种对黑人/亚洲人的sterotype,我觉得很搞笑,因为我能理解你受困于此,因为我也是如此”。其形式看似相互挖苦攻击,实际上是一起合作自嘲。就像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两个损友,哪壶不开提哪壶,专往你伤口撒盐,但是你能感受到他知道边界,你也能感受到他底层的善意。
而Paul Miller完全是上面情况的反义词,千万不要被其cosplay的人物形象、布景和特效给迷惑了,这是彻彻底底的仇恨言论。
Miller和很多“键盘侠”只在网上与人对线不同,他在线下活动也十分频繁。2018年在纽约街头的Antifa活动上与人爆发冲突,极左翼Antifa牛鬼蛇神大战极右翼吉普赛十字军。
△Antifa游行活动
Antifa名字叫“反法西斯主义行动”确实好听,但落地执行起来就会不可避免且意料之中地有很多偏差,正所谓教义归教义,解释归解释。
现实中Antifa逐渐成为极左牛鬼蛇神的大本营,用户画像大概是这样的:
△美国精神小伙小妹可比中国非主流恐怖多了
所以当你在SNL、The Late Night Show上看到一些不痛不痒的种族议题、平权议题的讽刺剧与讨论时,要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你看到的冰山一角,其下还有Paul Miller,恐怖的是,Paul Miller也不过是你能看到的冰山,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在你能接触到的日常的背面,多少人性的阴暗和极端藏匿于无从窥视之处。
这让我回想起Michael Sandel教授的公开课《正义》,第六课关于平权运动(Affirmative Action)的讨论,课上Sandel教授以一个白人学生申请德州大学法学院,但因为学校追求种族多元化,她虽然分数足够,但却因为是白人而未被录取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
△《正义》这门课在哈佛大学开设于80年代,2009年由Michael Sandel主讲的课堂录像公布于网络,相信是很多人对于在线公开课的初次接触
课堂上,支持学校在审核入学申请时考虑种族因素的,和反对这一做法的正反双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辩论。
早年时我听下来觉得都有道理,而现在再听,却能从不同人的观点中看到一些深埋的“种子”,能隐隐看到这些“种子”如何在美国社会环境中发芽和生长,从而使得一个人即便到了最高学府,在理性辩论的课堂上,也仍然不可能摆脱某种由种族带来的烙印。
所以如果你问,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有Paul Miller吗?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之所以说Tony homie掌握了在美国社媒上爆金币的流量密码,就是他抓住了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主线。研究和观察这条线索的人会发现,情况没有一丁点好转。
1620年五月花号登陆美洲大陆,船上102名清教徒与北美原住民的短暂和睦,很快被殖民扩张的暴力碾碎。
到18世纪独立战争时期,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写下“人人生而平等”,却拥有600多名黑奴——这种价值观与现实的割裂,成为美国种族矛盾的原始基因。
△从左至右:1767年杰弗逊登报悬赏捉拿逃跑的黑奴;杰弗逊建造并蓄奴的蒙蒂塞洛庄园;蒙蒂塞洛庄园里的奴隶铁匠
南北战争时期,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南方各州迅速通过《吉姆·克劳法》,用种族隔离制度延续白人至上主义。
二战时期,12万日裔美国人被关进集中营,而非裔士兵在海外为自由战斗时,国内仍面临种族隔离。
60-70年代,民权运动通过《投票权法案》拆除了法律层面的种族隔离,但系统性歧视转入住房、教育等隐形领域。
到90年代,在罗德尼·金案引发的骚乱中,韩裔店主与黑人社区的冲突,暴露了少数族裔在资源争夺中的结构性困境。
△1992年洛杉矶市区韩裔与非裔的冲突最终演变为一场小规模战争,当地韩裔凭借普遍兵役制度而具备的军事素质和组织能力,有效地进行了武装抵抗,为自己赢得了代表彪悍的“屋顶上的韩国人”之称
2008年奥巴马当选,曾制造“后种族社会”的幻象,但特朗普时代将暗流推向地表:
2017年夏洛茨维尔白人至上主义者游行、2020年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BLM运动、2021年针对亚裔的暴力激增,直至2024大选前“大替代理论”成为主流政治话语。
△2021年1月6日,大批特朗普支持者暴力闯入国会大厦,打断认证总统选举结果的进程,制造了“国会山骚乱”的“名场面”
这些事件并非孤立爆发,而是经济不平等、移民政策、文化战争等多重压力下,种族矛盾必然的宣泄口。
从1992年韩国城事件到“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权力体系总将种族问题引向底层互害。
非裔抱怨亚裔“抢占教育资源”,亚裔指责非裔“犯罪率高”,却少有人追问:为何曼哈顿上东区从不需要防弹玻璃商铺?当特朗普用“法律与秩序”口号动员选民时,真正受益的从来不是街头的抗议者或小店业主,而是需要转移矛盾焦点的统治集团。
△2020年佛洛依德事件再次掀起一波“黑命贵”运动高潮
纵观美国种族问题的演变轨迹,左翼的进步叙事与右翼的保守回调如同钟摆往复:废奴运动后的重建时期看似左翼胜利,却催生了3K党恐怖;民权法案通过后的"色盲社会"理想,反被新自由主义撕成经济不平等的新鸿沟。每次社会看似要向种族正义转向时,总会有反向力量将其拉回原轨——奥巴马当选后的"后种族"幻觉,最终被特朗普的种族牌击得粉碎。
这种周期性震荡背后,是分配制度的结构性失效。无论经济腾飞(镀金时代)还是停滞(石油危机),种族身份始终被用作转移阶级矛盾的缓冲器:当华尔街制造2008年金融危机时,茶党运动攻击的却是拉丁裔移民;当自动化吞噬铁锈带工作岗位,红脖子们愤怒的矛头对准了"抢饭碗"的亚裔码农。
更致命的是社会信任的全面瓦解。非裔看到弗洛伊德之死是系统性谋杀,白人蓝领却认为这是对法律秩序的破坏;亚裔在新冠期间遭遇的仇恨犯罪,被另一些人解读为"过度政治正确"。当Paul Miller之流在匿名论坛获得百万点击时,说明种族仇恨从未消失,只是从公开的燃烧十字架,转入了加密聊天室的meme战争。
在Rich & Morty的一集中,某维度被Rick的研制的药剂意外地“柯南伯格化”了,所有人变成了黏黏糊糊的怪物。
如果你相信平行宇宙理论,那么就必然地推导出会有这么一个维度的宇宙,Paul Miller之流大行其道,以至于真的发动了种族战争,这在我看来就是世界柯南伯格化了,而当今世界的种种事情,让人不得不有种错觉,我们似乎就处于这样一个柯南伯格维度。
按佛陀说法,我们身处末法时代,其特点之一是:
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 佛说法灭尽经
△另一个柯南伯格化的世界
行文至此,只是抛出了现象和问题,没有给出回答或行动方案。相信你和我一样,在看到Paul Miller的视频后,先是猎奇,然后很快就变得沮丧,如此直接地看到他人之恶,难免对人类生存的境况感到担忧。
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是他人的他人,所以你应该顾此即彼,发心变得更好,为世界做出贡献,难免会有些烦躁。而这也正应了末法时代的特征,无人在意修行。
I don't know,也许像Tony homie一样借势去爆金币才是正途,而且这行为本身还有一丝幽默感,幽默有时是对抗崩塌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