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支持中小学增加春秋假?
经济学家@李稻葵:
最近,不少地方公布了今年的假期安排:清明连休5天,五一连休9天,比法定假期多出了好几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涉及到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新增的假期——春秋假。
咱们来讨论一下,其实春秋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过去,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除了有寒假、暑假以外,在每年春秋两个季节都会放三五天的短假期,也叫做农忙假。我自己在农村读小学,对这段经历特别清楚。一到农忙的时候,我们小学就放假。后来随着双休的全面普及,才逐渐不再实行了。但是最近这几年,春秋假又开始被广泛关注。
前两天,国家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方案中就专门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消息一出,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有朋友赞同,认为春秋假能让孩子们去探索大自然,比成天呆在教室里更有意义。但是也有朋友持不同意见,担心增加假期会不会耽误学业,孩子放假,家长上班,请假还得扣工资,孩子没人带怎么办?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首先,我表明我的态度,我本人明确支持放春秋假。因为,首先这方面是有成功示范的。早在2004年,杭州中小学就开始实行放春秋假,21年的实践下来证明,这个假放得没啥问题。孩子们可以走出课堂,放松身心,去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探索世界,这些都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教不了的。现在,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出现也表明一个趋势,就是传统专注课本学习的教育模式必须要改变了。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这样的错峰放假对文旅消费的提振也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去年春假第一天,杭州萧山机场的旅客量对比前一周就增长了10%以上,杭州东站的客流量比往常也明显增加。这些家长和孩子去其他城市,又会带动餐饮、住宿、文旅等方方面面的消费提升。
还有一个理由是,春秋假在一些大学试点推行,效果也不错。人大的春假同样也持续了20多年,可以让师生有更好的机会调整学习和工作的节奏。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春假更有意思,主题就是去赏花、去恋爱,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嘛。
当然,增设春秋假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家长担心放假把孩子的心放野了,孩子们放假,家长们上班没人带娃,请假扣工资,上托管班又要花钱,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小问题而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去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放不放、怎么放、放多少天不能一刀切,更不必搞全国统一,应该给每个地方自主权,让它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决定。毕竟城乡有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业压力上也有差异。建议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鼓励放假,其余让各个地方自行决定。
还有一条必须要说,放春秋假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能一放了之。如果家长都是双职工,学生放了春秋假没人带娃怎么办?这个问题不能全扔给家长,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社区提供更多的配套方案让家长们选择。这样就算家长没时间带娃,也不用担心带薪带娃的问题了。
孩子们在春秋假里也能有比较好的去处和丰富的社会体验。当然,更优的方案是什么呢?带薪年休假全面普及和落地,让家长不用担心请假扣工资,能与孩子们一块放假,还有可能实现弹性错峰休假、提振消费的初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一到法定假期全国人集中出游造成的拥堵,这也是建立声誉友好型社会的一项有力创新和举措。这样一来,我们再去算放春秋假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