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在山西鸣条灭夏桀,那偃师二里头的夏都是什么?

夏朝被灭亡的终极一战,源自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发生在约公元前1600年,是夏朝末年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

也就是说,在今商丘附近的南亳,跑到今山西夏县西边的鸣条和夏桀大战了一场,最终灭了夏桀,然后在偃师商城建立了商朝。

战争的起因是夏桀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商汤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准备。商汤先削弱夏朝的盟友,再发动总攻,最终在鸣条之战中大胜夏军,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请记住这一战,鸣条之战,是发生在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的标志性一战!

而夏商年代交替,也是公元前16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断代)。

关于这一战,‌《书•汤誓序》和《帝王乾坤:历史名战通鉴》均记录了鸣条之战‌。

500

那么问题来了,商汤既然是在山西夏县鸣条灭的夏桀,那么鸣条就应该是夏代王朝的都城,这个应该没问题吧。

的确如此!

先说鸣条在哪里?

山西运城夏县安邑的东下冯遗址。

500

因为夏商之战爆发了几十次,基本上都是在偃师西亳东边的顾国(河南省范县东南‌)、昆吾国(今河南许昌东‌)、韦国(今河南滑县‌)、葛国(今商丘宁陵县‌)。

500

而斟鄩(zhēn xún),就是今天偃师的二里头,却东线无战事

商汤灭夏桀的大战,毫无疑问的是夏县的安邑(鸣条),夏朝都城“之一”

夏县安邑为什么是夏朝都城“之一”,因为如果安邑是夏朝的都城,那二里头(斟鄩)又是夏朝谁的都城呢

又或者说,夏都究竟在哪里?

考古界主流偏向二里头或许是夏朝,但二里头是否为夏都,则态度就两极化了,2017年中国文物局对此也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500

而河南省文物局偏偏就把“夏都遗址”的头衔安在了二里头遗址头上。

500

既然如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让人头大的很的二里头吧……

现今发掘的二里头(斟鄩)“夏都”遗址,离商朝的今偃师商城仅六公里之远,那商汤舍近求远的来来回回的打,却偏没有在斟鄩(现二里头夏朝遗都)打,那他商汤到底是在跟谁打?

500

500

如果说现在的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遗址,那么商汤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的和相距一百五十公里以远的西边山西夏县的鸣条打,而却没有和斟鄩(现二里头夏朝遗都)打,因为偃师二里头和偃师商城同区域同年代啊,我们后面会提到年代重叠的问题……

500

这就奇怪了,那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大规模的都朝遗址,到底是姓夏还是信商呢?

这时候我们再回到碳十四测定绝对年代的时间线上。

偃师二里头夏朝遗址,和相距六公里同是偃师的商朝的商城(汤亳)遗址,居然和谐共处(历史重叠)了80年……

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商的断代,偃师早商时期的商城(汤亳)碳十四的绝对年代上限为公元前1600年(商始年),而二里头四期发掘的碳十四绝对年代下限则是在公元前1520年这中间有80年显示早商的偃师商城和晚夏的偃师二里头,竟然是八十年的“姊妹城”

500

其后我国高精度碳十四技术的发展,对二里头反复测啊测,即便是把碳十四误差都算上,80年重叠也就缩小到20-40年,但就是抹不平这个重叠期。

500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出了一个简版,正版则是20年后的2022年才出版,央视专门为此制作了一集《探秘二里头遗址》的节目,当年因为疫情困在家中观看了这期节目,看的我一头雾水。

咱们社科院学部位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魏说,“商人推翻了夏王朝,夏王朝一些后裔,在二里头遗址生活过一段(时间)”

500

500

既然二里头遗址是夏王(夏桀)的后裔们在居住,王都不在了,那么二里头遗址又凭什么是“夏都遗址”呢

绝对年代这边抹不平,遗址城墙的发掘又挖出一个BUG!

随着二里头的发掘,人们不仅找到青铜器冶炼作坊,还找到宫殿遗址。最新考古发布的消息是去年终于找到二里头城墙,妥妥的一个都朝遗址。

500

500

500

既然二里头遗址是“夏王都城”的遗址,那么这个“王”又是谁?

肯定不是“夏桀”!

因为夏桀在山西夏县的鸣条被商汤杀的片甲不留跑到安徽去了,而二里头既然作为夏朝的后裔所在地,又何来“王”说,更何来“王庭”

此外,新华社郑州2025年12月26日电(记者桂娟、袁月明)记者从河南洛阳古城村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夏文化探索取得重大突破。在与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隔洛河对望的古城村,新发现一道夯土墙,极可能是中国考古人苦苦寻找60余年的二里头“王朝”的城墙

500

我勒个去,二里头遗址在洛河南岸,离商朝的偃师商城六公里,那么后来发掘出洛阳古城村遗址在洛河北岸,一个二里头王朝遗址的城墙都修到河对岸去了,“商夏两城”岂不是更近了?

渡口找到了吗?

500

二里头遗址因古城村城墙被发现,那古城村遗址到底是二里头文化(夏朝末期)还是二里岗文化(商朝早期)呢?

反正专家组言之凿凿的说是二里头文化,毕竟二里岗文化是后期文化,二里头文化也可以向古城村和偃师商朝传递。

但隔着一条河,你当是我大武汉市隔着一条长江,有长江大桥和江底隧道可以让江南江北的老百姓如此方便往来啊……

既然二里头遗址是夏都遗址,作为一座王朝都城,先把洛河南北岸的渡口找到吧

战争BUG

根据史料文献《墨子》记载,“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乡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天命融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

我靠,商汤连“火神祝融降火”的阴招都用上了,说明商汤灭夏之战异常惨烈,将夏桀都城都焚烧在“夏都西北角”……

那么,墨子笔下的夏之城间又是哪里?

应该就是二里头西北处一百五十公里外的山西夏县鸣条

安邑,古代都邑名,是夏朝都城之一,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南北两岸的东下冯遗址。

下冯村,通过碳十四断代法测定,大约存在于3900至3500年前,绝对年代上限是公元前1875年,下限则为公元前 1475,刚好卡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交替的公元前1600年界限中。

安邑都城,一座很军事化的内外城墙围垒出备战的样子,很符合“鸣条之战”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样子

安邑都城遗址内的遗迹丰富多样,主要可分为六期,其中第一至四期属于二里头文化,第五至六期则归为二里岗文化(文化遗存)。

既然鸣条之战的安邑都硝烟弥漫了,我们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发掘出战火纷飞的场景吗?

我看没有吧,我们的二里头“夏都遗址”根本就是歌舞升平,一派和平的样子,有没有和早商建国的偃师商城互通有无,情意绵绵就不得而知。

最不得其姐的是,二里头遗址不仅没有呈现出任何王朝衰亡迹象,最后的三、四两期(公元前1610年前到1520年下限)反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人口在增加、服务于贵族的手工业作坊制作的青铜器愈发精良,还可以从容不迫的祭祀,整个社会真特么的其乐融融,哪有“火神祝融降火”的惨烈!

500

500

偃师商城开国的的绝对年代上限可是公元前1600年,二里头下限年代则是在公元前1520年,这可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在2022年正式版都划出的绝对年代。

500

而商汤灭夏前曾经在景亳(今商丘),召开“景亳之命”会盟,得三千诸侯于北亳(今商丘)拥护,欲推翻夏桀取天下共主之位,那我就不禁要问了,参与“景亳之命”的诸侯中,其中有二里头参与吗?🤣

因为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商丘古城)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换句话说,商汤在商丘备战,从东南向西北进攻,在山西夏县鸣条彻底打败夏桀后,才到偃师商城建立了商都……

也就是说,商汤伐桀的鸣条之战,没二里头“夏朝遗都”半毛钱关系!

消灭了夏桀王都(夏桀被流放卒于安徽南巢),然后回到西亳(今偃师商城商城)建都成立商朝,那同时期的偃师二里头遗址,王没了,不知道谁的后裔在二里头,还一片融合,到底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要么,你告诉我鸣条之战是个假的,要么,你告诉我《二里夏都遗址》是假的,头大……

夏商啊,你俩的断代年限为什么就偏偏要定在公元前1600年……

除非,夏前辈们先建立了二里头都城,然后到了夏桀这一辈又跑到山西夏县鸣条建都,二里头遗留了没走的后裔,在二里头继续莺歌燕舞,等商汤在公元前1600年前灭了这些二里头夏后裔的夏祖辈,商汤跑到偃师商城,建立了一个与偃师二里头平起平坐的商都,然后二里头在80年后的公元前1520年衰落……

那么二里头夏都遗址,充其量就是个夏朝没有王的废都或者弃都,大概就这样子!😂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