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的一种较高毒性除草剂在中国广泛被使用

500

乙草胺在我国使用量仅次于草甘膦,近年来,乙草胺所占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乙草胺庞大的市场需求量仍支撑着它主流除草剂的地位。

乙草胺由美国孟山都公司1985年引入市场,在东欧和中国等地销售,1993年孟山都公司解决了该品种的安全性问题后,市场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性品种。乙草胺为内吸性酰胺类除草剂,在杂草出土前施药,可被植物幼芽吸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使其叶皱缩,整株枯死。乙草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在玉米、棉花、豆类、花生、马铃薯、油菜、大蒜、烟草、向日葵、蓖麻、大葱等农田中均可使用,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牛繁缕、菟丝子等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但是效果比对禾本科杂草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在使用乙草胺过程中发现,暴露在乙草胺每日摄取容许量以上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同时地表水中乙草胺代谢物对人体具有危害,现在还不能排除基因毒性的存在。乙草胺已被欧盟列入禁限用名单,但国内对欧盟出口乙草胺较少,对乙草胺出口影响不大,值得关注的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会效仿欧盟的做法,因此仍然有潜在的影响。在我国,作为长残效除草剂的乙草胺,多年来连续大量使用后,防效下降,致使一些抗性杂草种群上升。乙草胺虽然在使用中发现一些问题,由于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和经济性,仍在大量使用。乙草胺是我国玉米田除草剂中的当家品种,在棉花和大豆田除草剂中使用量名列前茅,是农民春播花生的主要用药。我国每年使用乙草胺制剂2万~3万吨。从全球来看,2005、2006年由于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影响,市场有所下降,以后逐年恢复,2007年全球销售额4.50亿美元,2011年达到近年销售峰值5.3亿美元。

目前,我国在农业部登记乙草胺原药的企业有32家,产能接近15万吨。2013年全年实际产量4万~5万吨,主要集中在江苏常隆化工和山东中石药业,其中常隆化工产量为2.3万吨,中石药业0.8万吨,南通江山0.4万~0.5万吨。50%左右的乙草胺产量出口,其中以原药和高含量乳油出口为主,也有一些微乳剂、微胶囊剂等新剂型的出口,主要出口到乌克兰、巴基斯坦、南非和泰国等国家。乙草胺龙头企业内蒙古宏裕农药公司、江苏常隆化工、山东侨昌、大连瑞泽的乙草胺都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我国乙草胺原药价格维持在1.9万~2.2万元/吨,稍高于成本价,这主要是受原料价格波动影响为主,一直处于微利的状态。近年来,由于产能偏大、产品老化和进口产品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销售额下滑,出口受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以及其他产品冲击并未增长,年均出口在2万吨左右徘徊。

目前,我国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田均主要使用乙草胺作为主要除草剂。东北地区春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20-150毫升,华北地区春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华北地区夏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另外还广泛用于玉米、花生、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田地中。

乙草胺属于酰胺类除草剂,可经呼吸吸入、食入,其中食入为主要入侵途径。乙草胺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其毒性阈值表现为:LD50:1497mg/kg(1308~1713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大鼠经皮)。在我国农药名录手册中,乙草胺的分类为中毒。相比之下,饱受争议的草甘膦的LD50只有:大鼠急性经口LD50>4320mg/kg,兔急性经皮LD50>7940mg/kg。远低于乙草胺的毒性,在我国的农药名录中为低毒。

乙草胺在使用中需要佩戴防护设备,接触乙草胺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一旦发现早期损害需及时脱离和治疗,有效防范职业性中毒。慢性肝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皮肤病者属于职业禁忌证。

越来越多的研究标明,乙草胺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威胁。乙草胺已经被美国环保局列为B-2类致癌物,流失到环境中的乙草胺及其代谢产物可能会给人类、水生生物以及食草的鸟类等带来癌症、遗传病、繁殖紊乱和畸变等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欧盟此次决定淘汰乙草胺,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2011年12月底,欧盟委员会决定不予除草剂乙草胺再登记,并下令欧盟成员国在2012年7月23日取消其登记。现存库存的使用宽限期不能超过12个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