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几乎每年都在安徽合肥的部队大院里过寒暑假,常常能见到逃荒要饭的农民
【本文来自《小岗村这样的粮食产量,在人类农业史恐怕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在上中学之前,几乎每年都在安徽合肥的部队大院里过寒暑假,而这两个时段常常能见到逃荒要饭的农民(主要在82年前)。那时候都是真要饭,携老带小的敲门讨食,开门的人家也就给一碗剩饭、一个馒头或是一点点剩菜而已。
印象中,夏天逃荒大多是遭了水灾,冬天是因为收成不好。据部队里负责支农的人说,安徽有些农村是属于长年要吃救济粮和返销粮的,但返销粮虽然便宜也要花钱买,农民买不起怎么办?就搞以工代赈,秋冬修水利,然后才发粮。估计小岗村应该就属于这种多年都需要吃救济粮和返销粮的情况。
很多城市里的人其实并不理解,所谓包产到户和大包干即包干到户是不一样的。
包产到户还是以生产队为核算主体,你一户农民向生产队包10亩地,生产队会跟你核定每亩任务,这里假设是400斤,那么秋后你要向队里交4000斤的粮食,再由生产队向国家上交公粮,而生产队也会给你记上相应工分(折算成钱)并发放口粮;至于超额的部分,则由农民和生产队按比例分成的(从五五开到七三开都有)。
大包干就简单多了,农民交足预先确定好的公粮和生产队提留后,剩下全是自己的,或吃或卖全由自己掌握,但生产队也不再管你的工分和口粮了。
据说,当年敢搞大包干的都是些特别穷的地方,主要在安徽和四川,因为包产到户还可以算成是集体核算,但大包干就肯定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