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只考虑到了安全性,忽略了需要快速便捷交通方式的客观事实
【本文来自《清华教授为电动车用户发声!新国标不符合老百姓需求,别让不骑车的人闭门造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深远铁匠
新国标把国内最遵纪守法的人群排除在外
现在国内的中大城市基本都是禁摩限摩,新国标中对于电动自行车进行补充的轻摩和电摩对这些地方的人根本没有意义,有了摩托驾照也根本没法开。
而国内中大城市的居民可以说是全中国最遵纪守法的一群人了,你让这群国内最遵纪守法的人直接无路可走。
人民出行的需求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就算是有钱买了四轮的,两轮出行的需求也一样存在。
就像去学校接送娃,如果都开四轮的去,直接就可以把学校周边的交通瘫痪掉。两轮肯定是更好更合理的选择。更不要说很多闹区停车难堵车什么的问题,不大风大雨的情况下,三五公里内的两轮都是更好更环保的方式。
我买过真正符合国标规定的两轮电动车,满电状态下就我一个180斤的上个10度的坡都像乌龟在爬,要是电量少一点,或者带个娃什么的,根本就上不去。你马力上去了,就只能靠软件来限速,而软件很轻易就能被破解,就算厂商不提供,第三方也能轻易破解,大不了就是换个控制器的事。而第三方破解的安全隐患更大。
其实新国标是有把这些需求考虑在内的,但由于限摩政策的存在,导致新国标直接瘸了一条腿,把最愿意守法的那群人直接排在了法外,所以才导致了这么多的矛盾。
当下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了,就应该去除禁摩限摩的政策了,哪些只对电摩开放也好。对促进社会发展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正确的,新国标其实跟各大中型城市的禁限摩政策产生了直接冲突,制定新国标的人只考虑到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而忽略了各地禁限摩政策下需要快速便捷交通方式的客观事实。
现在事实是很多在大中型城市骑乘“解限电自”的人是迫不得已,通勤距离长时间紧张且公共交通不够方便(例如解决最后一/二/三公里问题,频繁换乘公共交通速度慢,需要更加灵活的日常出行载具等需要)。
解决这问题的途径在大中型城市几乎只有三个选择:
1、买一辆四轮机动车(价格高、日常使用成本高,至少需要在家和通勤目的地各有一个固定车位及充电桩);
2、买一辆小排量汽油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价格低、日常使用成本低,可以直接和非机动车混合停放不需要固定车位及充电桩);
3、买一套公司附近的房子(重磅价格、日常维护成本高,后续还几十年的房屋贷款,喜好屯房的富哥可以无视)。
相信聪明人都能看出广大人民群众会选择哪个方案,而那最合理的选择在各地政府野蛮无理的禁限摩政策下直接成了一个废案(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几乎等于整个主城区的超大范围禁摩区域、禁止禁摩区域内两轮摩托车的销售、禁摩区域内不发放新牌照无法上牌上保险、禁摩区域内驾校不提供两轮摩托车驾照教学考试)。
当“解限电自”被没有相关骑行需求的四轮机动车主们疯狂唾骂的时候,本地政府的不合理禁限摩政策却被他们自动无视掉了,难道是在担心两轮摩托车重回路面和四轮机动车抢路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