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字,因一名普通士兵而家喻户晓,并诠释着无穷力量
01
1944年9月,天气已经入秋,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已经凉意习习。
一名士兵拿着工具钻进一口新挖的窑洞里。他的任务是尽快完成这个窑洞,然后再抓紧时间烧制木炭,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做准备。
作为一个南方人,陕北的冬天对他来说十分难挨。除了严寒,还有无穷无尽的物资匮乏和极大的生存压力。而士兵,已经在这里度过了7个这样的冬天。
▲正在和战友烧炭的张思德(左)
可他也知道,要赢得战争的胜利,所有的困难都要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克服——这一点,在他身边的每个人无一例外。想到这,他手上似乎又有了新的力量。
然而,一场意外终结了这一切的努力。窑洞在一瞬间垮塌,沉重的黄土砸在了士兵身上将他掩埋,生命停止在了29岁这个数字上。
很可惜,他不知道,这其实是他要度过的最后一个难挨的冬天。仅仅一年后,我们就将最终赢得这场战争,日本天皇将低下那曾经傲慢的头颅,向其侵略的中国人民投降;而五年后,一面五星红旗将在据此两千公里之遥的北京天安门前升起,这代表着他的民族终于实现独立和解放。作为中共中央警卫团的一员,他原本亲眼可以目睹这一切的。
他叫张思德,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02
士兵牺牲4天后, 在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参加了这名普通党员、普通士兵的追悼会,并作了一场短短的纪念演讲。
其实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23年,比这名士兵还年轻。一般人难以想象,在这短短的23年里,这个政党已经付出了超过百万成员的牺牲。这些牺牲遍布于全国各地,且持续不断。也没有人知道,未来还会付出怎样的牺牲。而张思德,只不过是其中最近牺牲的一个。
这样的代价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成了这些舍生忘死的牺牲?又是什么,让后来者明知会吃苦会牺牲,依然趋之若鹜、前仆后继?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萧瑟的秋风中,那个枣园操场上,响起了一口湖南方言。
这一演讲,后来被整理成了一篇687字的文章。从那个延安的小操场开始,里面的每一句话,散发着无穷的力量,在历史的时空中不断回响。因为,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一名普通党员普通士兵的缅怀,还是一个政党对自己宗旨和使命的阐释,更是对一个民族未来前途和命运的承诺。
这篇文章,有一个5个字的题目——为人民服务。
03
今天,我们在这个国家里,到处都能看到这5个字的痕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这5个字,《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有这5个字,中南海大门口有这5个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呼号中有这5个字,学生课本里有这5个字。
公交车的驾驶室里镶着这5个字,边防哨所的营房里写着这5个字,灾区救灾军车上贴着这5个字,无数在基层奔走并努力的人胸前挂着这5个字。
这5个字,依然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信念。一位外国人到中国贫困的山区旅行,他惊诧于为什么如此偏远和人口稀少的地区,却能享受世界上最快的通讯和交通的便利。建设如此不计效益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考虑是什么?他从普通中国人那里得到的答案是:因为人民需要。
这5个字,依然是一种深入灵魂的号令。河北某地水灾,一支军队小分队受命参加救灾。在完成当下任务又得知某处山区可能有人被困时,他们会下意识地整理行装再前进。有困难但不需要动员:因为那里的人民需要帮助。
这5个字,依然是一种创造奇迹的力量。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放弃了出国的机会,也放弃了企业的高薪,而是选择在一个清冷的实验室里挥洒青春。我问他们其中一人,为啥做这样的选择,他的回答是:如果突破了这个“卡脖子”,那我们产业链就会往上走一步,人民的生活就会好一点。
……
04
今天,距离那名叫张思德的普通党员、普通士兵离开我们已经80个年头了。
幸运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早已告别了苦难,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起来;值得期待的是,还有很多很多伟大的目标等着去实现。唯有努力奋斗、不怕牺牲,才能继续前进。
请每一位后来者都务必牢记,这个政党是怎样拥有无穷力量的。
“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