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餐饮寒冬

500

一线城市餐饮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全国餐饮消费复苏的当下陷入了负增长。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1-4月,全国餐饮收入17360亿元,增长9.3%。

与此同时,北京和上海的餐饮收入均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今年1-4月,北京餐饮收入422.2亿元,同比下降2.3%;上海的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90.26亿元,同比下降2.5%。北京和上海可谓是“难兄难弟”。

相较于北上的负增长,广深则陷入了低迷不振的状态。

今年1-4月,广州和深圳的餐饮收入增速分别为4.1%和0.7%,低于全国9.3%增速,与其他城市相比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以重庆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餐饮市场却表现出了明显的活力。

500

今年1-4月,重庆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4.3%,跑赢全国增速,远超一线城市的餐饮消费增速。

为何一线城市餐饮增速放缓或者出现负增长呢?这背后与餐饮竞争、县域经济、人口流动等多重因素有关。

首先,北上广深的餐饮业竞争十分激烈,头部品牌更容易生存下来,许多单体店只能黯然离场。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四大一线城市新注册餐饮企业数为5.3万家,同比下降5.8%,注吊销数为3.1万家,同比增长3.7%。

另一方面,在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租金费用居高不下,作为一项关键的固定支出,它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边界。在一线城市吃得哪是饭,简直是啃地皮。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餐饮经营者一边要积极增长收入,一边还要提高内部效率,才能维护好日常的餐饮业务。

例如,上海餐厅的成本结构中,租金占到总收入的15%,食材占30%,人工占20%,这些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65%了。

虽然很多餐厅看上去门庭若市,但可能长期徘徊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缘,门店经营非常脆弱。

如今,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高昂房租,一线城市餐饮业的创业难度正逐步攀升,市场淘汰的速度明显加快。

在以流量和低价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中,连锁餐饮企业及资本实力强劲的大型餐厅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它们可以运用价格优惠措施吸引顾客,同时依靠销量支撑实现持续经营。

相比之下,单体店如果缺少网红特质、或者精细化特色化经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很多大牌餐饮都开放加盟了,你这小店还能在一线城市开下去吗?

与之相反的是,重庆等新一线城市,拥有较小的餐饮竞争压力,城市本身也带有浓厚的烟火气,很多街边巷子里的小店到了凌晨依然顾客盈门,人们消费热情较高。

另一方面,房价的波动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北京、上海不少居民的财务状况深受房地产波动影响,房产贬值直接削弱了大家的消费意愿。

同时,一线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与职业压力,在消费意愿减弱的情况下,会导致非必需性消费如餐饮、娱乐和旅游出现紧缩。

房子降价了,财产缩水了,顺带被裁员,钱包都瘪了,哪还有心情吃饭呢?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重庆的房产价格更为亲民,这使得当地居民拥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从而具备更强的购买力。

今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51元,人均消费支出7058元,且三分之一的消费用于食品烟酒支出。

综上,对创业者来说,一线城市的角逐非常激烈,打不过大品牌,到头来为房东赚了钱。对一线城市消费者来说,经济调整、房价波动使得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导致餐饮消费率下滑。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人口流动。

出于对消费流量的考虑,很多餐饮人开店会优先选择人口流量大的一二线城市。但人口的流向,却发生了变化。

根据数据平台“城市数据团”的统计,2023年1-11月,在一线城市当中,北京市、广州市的人口累计净流入在2月上旬才由负转正,但人口流入幅度不大。

而上海、深圳的人口累计净流入,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深圳市的人口流出速度,比上海更快。

对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一旦面临经济不稳定,一线城市中就业的不安全感加剧,他们倾向于回归熟悉的故乡环境,缩小求职范围,以寻求更加稳定的工作机会。

因此,2023年一个显著的人口流动特征是从一线城市回流至家乡,或是迁移到距离家乡较近的省会城市。

同时,一些原本较低线的城市通过文旅成功转型,成为新兴的“网红城市”,这同样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

因烧烤走红的山东淄博、因麻辣烫走红的甘肃天水、靠《狂飙》走红的广东江门,很多县城都可以靠旅游业分一杯羹,其特色美食吸引了很多人。

这些新兴的网红城市打破了以往由超大城市独占的消费吸引力,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进而促进了当地餐饮业的繁荣发展。

县域城市的低成本房租、下沉市场的火爆,为本地消费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推动了地方餐饮业的持续繁荣。

不过,尽管一线餐饮市场竞争残酷,每年都会有大批餐厅死掉,但它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例如,一线城市有非常完善的营商环境和政企服务,可以短时间内就通过开店审核。

有创业老板在老家开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需要一两个月才下来,跑了相关部门无数次,而这些在深圳上海最多也就一个星期左右。

在下沉市场,需要更多的人际关系来照应。而在一线城市,只要一心照顾好自己的顾客。

客观数据也正验证了这一点。《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四大一线城市营商环境排名全国前四,营商总得分分别是深圳0.6064、上海0.6062、北京0.6006、广州0.552。

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凭借庞大的高素质人口基础,汇聚了丰富的餐饮行业专业人才。无论是产品研发、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还是工程维护,每个环节都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

总而言之,一线城市餐饮业面临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机遇,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相信会迎来新的转机。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彻底卷不动了?北京、上海餐饮收入出现“负增长”!

https://a-mp-weixin-qq-com.observersnews.com/s/CVeoz4r8ZzG-xSpyBarBPw

1-4月京沪餐饮消费下行明显  餐饮赛道流量、低价竞争愈演愈烈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528/herald/505ec91a7d6ebf60094757121f16340b.html

餐饮业的2024:顾客在哪?钱会流向何方?

https://a-mp-weixin-qq-com.observersnews.com/s/vYyLvCbzaN0nRYIABOgDIQ

贾国龙看好的北上广,现在还适合餐饮创业吗?

https://a-mp-weixin-qq-com.observersnews.com/s/ZcAuecHPpDMOcrUG0tBksA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壹图网

本回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