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逆转!东亚经济新秩序: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角色互换

唐驳虎工作室2024年06月17日 13:37:430人参与0评论

近年来,“中进韩退”现象成为了韩国经济的一大特征。2023年韩国的出口总额为6326.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4%,进口额为6426.7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2.1%。贸易收支出现了近100亿美元的逆差,也标志着韩国连续两年陷入贸易赤字的困境。

深入探究国别贸易细节,是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出现了显著的结构性转变。

500

2023年,韩国对华出口额为1248.35亿美元,而自中国的进口额则达到了1428.49亿美元,这意味着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180.14亿美元,是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

中国已经从韩国的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转变为最大的逆差来源国。这一变化的根本在于中国不再单纯依赖韩国的技术和产品支持,而是在多个领域成长为有力的竞争对手。

500

以消费电子行业为例,韩国的三星、LG曾经是中国市场上的宠儿,引领高端潮流。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消费电子品牌不仅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上赶超,全球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反观韩国,如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件等质量风波,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品质信心受挫。

在新兴科技领域,诸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中国企业的“世界级”实力让韩国发出了“中国追赶韩国时代结束”的感慨。在AI时代,中国企业将凭借其独特优势绽放光芒,进一步加剧了韩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压力。

500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韩国出口额还能达到6326.9亿美元,半导体出口尤其是对华出口扮演了核心角色。但这种态势能否长期维持存在疑问。因为中国正稳步构建自己的芯片供应链,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

韩国过去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不断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深耕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在全球市场中坚守制造业、增强竞争力的不懈努力。

500

然而近年来,韩国制造业的关键部门,包括汽车、造船、化工、电子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不断拉动经济下行,韩国GDP在2022年跌出了全球前十,目前已退至第十三位。

韩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多重挤压,挑战重重。韩国的首要难题源自它的规模局限:

作为一个5100万人口的国家,韩国难以自成一体地支撑一个内循环的市场,天然迫使企业采取“两头在外”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500

这种模式虽然拓展了发展空间,但也让韩国的经济变得脆弱,被称为全球经济的“金丝雀”。无论是国际市场的微妙调整、贸易冲突的爆发、自然灾难的突袭,还是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都能轻易震动韩国制造业。

另外,韩国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使得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时,更加脆弱,容易受到波及。

更关键的是,作为体量大28倍的竞争对手,中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正在侵蚀“韩国制造”的优势,韩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遭受的全面挑战,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

500

另外,韩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困扰。韩国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已经陷入负增长。由此引发的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创新能力下降和企业结构被动调整等,都成为制约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韩国经济正面临复杂而严峻的挑战。现在来看,制定出顺应市场发展和时代潮流的产业政策,应对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竞争,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已成为摆在韩国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