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漳州,一代峇峇富商陈笃生在十九世纪的新加坡地位举足轻重

500

新加坡建国仅有59年历史,而新加坡人公认为“人民医院”的陈笃生医院,却有180年历史,它是新加坡服务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多学科医院之一,是新加坡本地第一家平民医院;也许你会好奇,它为什么用“陈笃生”的名字命名?

祖籍福建漳州的陈笃生,1798年出生于马六甲,他是新加坡开埠时期的福建帮领袖,也是新加坡华人中首位被封为太平局绅的峇峇富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位在新加坡可谓家喻户晓的符号级人物吧!

500

500新加坡这家180年“元老”医院,为何用他的名字命名?

500

创立于1844年的新加坡陈笃生医院(Tan Tock Seng Hospital)

创立于1844年的新加坡陈笃生医院(Tan Tock Seng Hospital),今天已在其官网显著位置上张贴180年纪念专栏;众所周知,新加坡于1965年建国,仅有59年历史,而陈笃生医院创立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是新加坡服务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多学科医院之一。

陈笃生医院,简称TTSH,是新加坡人公认的“人民医院”,拥有10000多张床位,它是新加坡本地最繁忙的公共医院之一,也是新加坡第二大急症综合医院,仅次于新加坡中央医院。

陈笃生医院,是新加坡本地慈善家陈笃生于1844年捐资为贫困者设立的平民医院,后改为陈笃生医院,其创立的初衷是什么?1845年,陈笃生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自从我经营我的企业以来,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希望为被遗弃和受苦的人们做点什么。

500

早年的陈笃生医院

要说陈笃生医院的历史,得先说一下新加坡开埠与华人移民新加坡“老客”与“新客”的历史。

十九世纪,在工业革命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海事大国相继崛起,他们纷纷派出舰队到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为了与荷兰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经营的港口竞争,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莱佛士到马来亚一带,寻找合适的港口。

1819年2月6日,莱佛士与苏丹、天猛公(注:现任柔佛苏丹的五代先祖)签署协议,将新加坡辟为自由港,这就是英国殖民者在新加坡开埠之始。1824年8月2日,英国人给了苏丹、天猛公一笔钱,新加坡就被割让了,也变为英国人“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

1832年,英国人把“海峡殖民地”迁至新加坡,变成政治中心后,大批的马六甲富商选择南下,当时最多是华人峇峇娘惹富商,他们在南洋已经生活了二代或数代,也被称为华人移民新加坡的“老客”;其中,最有名的福建峇峇有二位,一个是1793年出生于马六甲、南下新加坡经商的薛佛记,另一个是1798年出生于马六甲、后来成为新加坡巨富的陈笃生。

您可能知道,新加坡福建会馆是新加坡影响力最大的侨社之一,会馆原址是陈笃生于1840年领头捐建的天福宫。1844年,陈笃生捐资兴建了一家贫民医院,即后来改名的陈笃生医院。

500

由柯木林、林孝胜、陈维康撰写的《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史》

假如我们将薛佛记、陈笃生、还有厦门大学创校校长、也是富商的林文庆等这一批较早融入新加坡的早期华人移民,可称为“老客”;如从厦门集美移居新加坡的陈嘉庚,其女婿、从福建南安移居新加坡的李光前,以及陈嘉庚族亲陈六使等,包括出生于福建省金门县、已故的大华银行荣誉主席黄祖耀等,这一批在新加坡建国之前移民的华人,就可归入“新客”。

至于在新加坡建国之后的华人移民,如迈瑞医疗创办人之一的李西廷、海底捞创办人张勇、舒萍夫妇等,只能归入“新新加坡人”了。

2019年,为纪念陈笃生为贫困者设立的医院成立175年,院方特地组织了一场八公里义走活动,途经医院原址、天福宫和新加坡河等地标,走一遍陈笃生在新加坡留下的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史》作者之一、时年72岁的陈笃生玄孙陈继廉也参加此活动,他还透露,当年陈笃生看到不少人死在街头,就建议当时的总督威廉·巴特卫设立一家贫民医院,总督表示资金不足,陈笃生便捐出7000西班牙元(注:银元,当时的通用货币之一),在珍珠山成立贫民医院,即今天的陈笃生医院之前身。后来,该医院以陈笃生的名字命名,后于1909年迁至摩棉路,即陈笃生医院现在的地址。

陈笃生去世后,其家人仍鼎力支持医院的发展,1858年,又设立了第一个只收女性病人的病房。今天的陈笃生医院,已成为新加坡本地最繁忙的医院之一,顺带提及,陈笃生医院旗下的国立脑神经中心(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多年来接诊了新加坡国内绝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李光耀的女儿李玮玲教授曾担任该中心院长,李光耀夫人柯玉芝生前曾因两次中风在此治疗。

当时,担任义走主宾的是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还有其夫人章慧霓;2016年他曾因中风入住陈笃生医院治疗,45天后康复出院。作为陈笃生家族后人,陈继廉表示,他很高兴医院的职员仍延续着陈笃生的精神。“如果陈笃生还活着,他会很高兴……医院仍治疗来自不同背景的病人,并秉持着相同的关怀和恻隐之心。”

500陈笃生在十九世纪的新加坡地位举足轻重

500

陈笃生(1798-1850年)

虽说陈笃生是早期新加坡的侨领、有名的福建籍峇峇富商,甚至可以说是巨富,但他的2000多名后人直到10几年前才找到位于福建漳州海澄镇仓头村尤墩社之祖籍地,寻到了家族之“根”。

陈笃生于1798年出生于马六甲,祖籍福建海澄,其家族以种植为生,1820年代,时年20岁的陈笃生响应莱佛士打造自由港号召,迁居新加坡,其后于1840年代成为大进出口贸易商,他拥有的商船、业务遍布东南亚、印度、欧洲及中国。陈笃生也是早期新加坡侨领,于1846年获英国殖民政府颁授“太平局绅”勋衔,是第一位享有此荣誉的新加坡华人。

1850年,一代峇峇富商陈笃生去世,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继承了他庞大的产业。顺带提及,陈笃生的儿子陈金钟,是将泰国大米引入新加坡并转售他地的“第一人”,在当时的社会及政治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陈笃生医院设立专为照顾女性病患的病房,就是陈笃生遗孀李瑞新秉承丈夫遗愿而作出的大爱之举。

陈笃生的玄孙陈继廉曾透露,从2005年开始,他们在新加坡的家族后人每三年会举办一次家族聚会。陈笃生去世后这100多年来,其后人与异族通婚,有的已成了混有英国人、德国人、泰国人血液的混血儿,或成为别国的国民;截至近年,其登记在册的家族成员已有3300多人,不包括尚未联系上的,除了新加坡,还有遍布英国、德国、美国、澳洲、泰国和中国的后裔。

虽说陈笃生家族后人知道祖籍福建海澄,但由于行政变迁,陈笃生后人一直没有找到祖籍地具体位置。2010年3月,《厦门日报》刊登《侨领陈笃生玄孙托人福建寻“根”》文章,此后,在厦大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林振锋、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以及众多读者的帮助及牵线搭桥下,终于锁定了位于漳州海澄镇仓头社的后许陈氏,确定此地是陈笃生家族祖地血源。2011年8月,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名陈笃生家族后人,与后许陈氏相认,也完成了寻根谒祖心愿。

500

陈笃生雕像

陈笃生玄孙陈继廉参与撰写的《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史》,通过对殖民地和家族档案的研究,辅以丰富的中文、泰文、日文等材料,勾勒了陈笃生这位在十九世纪的新加坡地位举足轻重、也是重要先驱人物的历史及个人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记载陈笃生事迹的一些文章、早期书籍用了诸如“家境清寒”、“卖菜小贩”、未致富前以贩卖蔬菜、水果、鸡鸭为业的论述不同,《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史》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包括陈笃生母亲侯玉娘的一份遗嘱等珍贵资料,论证了陈笃生在马六甲时,已是“有钱蓄奴”之家,应该是家境殷实。换句话说,陈笃生从马六甲移居新加坡时,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1838年到1839年,已是峇峇富商的陈笃生,出资购买土地,并带领福建籍商人筹集位于新加坡直落亚逸街的天福宫,他还亲任大董事,直到他1850年逝世,他领导“福建帮”长达10年。后来,到了陈笃生之子陈金钟(1829-1892年)、其孙陈武烈(1875-1934年),祖孙三代领导“福建帮”长达75年,他们对创建华社、乃至做出的慈善公益,都有很大的贡献。顺带提及,新加坡福建会馆,就是在天福宫的基础上创设的。

陈笃生作为新加坡早期侨领、富商,“富而行其善”,他除了在1844年于珍珠山建立贫民医院(即今天的陈笃生医院),曾为饿死街头的乞丐,捐赠超千具棺木。在他辞世后,其子陈金钟、其孙陈武烈除了继任天福宫大董事,还传承陈笃生的慈善大爱精神,继续支持陈笃生医院,其孙陈武烈还创办道南小学,并与人共同创办新加坡女子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陈笃生及其儿孙与泰国王室关系密切,加上其对泰国米业的贡献,陈笃生曾为暹罗王室驻新加坡的代理,其子陈金钟后来被委任为暹罗驻新加坡领事。

500

2022年,王瑞杰及陈继廉等出席《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史》新书发布会

《家风传承——陈笃生家族史》一书的三名作者,除了知名历史学者柯木林、林孝胜之外,作者之一的陈继廉是陈笃生五世裔孙,他现为陈笃生医院保健基金委员会主席。

陈继廉可说是陈笃生家族的非正式发言人,他除了透过《厦门日报》寻根,为了编撰此书,还探访祖籍地四五次。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新书发布会后,举办了家族的第六次聚会。顺带提起,聚会时,他们会将在英国印制的长达44公尺、收录3300多名家族成员名字的族谱卷轴,张挂在会场,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名字。

陈笃生是早期新加坡本地的优秀企业家、商界精英、华人社会领袖、大慈善家,其后代人才辈出,如陈金钟(陈笃生长子)、陈德源(注:陈笃生幼子、也是第七子)、陈武烈、陈齐贤(注:马来亚橡胶种植业之先驱者)、陈温祥、陈惟贤(注:陈继廉的祖父)等人均颇有建树,他们对新加坡乃至区域社会,乃至与泰国等周边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了解,陈笃生的父亲陈月中与母亲侯玉娘,去世后葬于马六甲武吉新绒。据来自祖籍地的家谱记载,当年陈月中从家乡漳州海澄渡海南下,后移居马六甲,陈笃生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家乡族谱记载了陈笃生孙子陈齐贤这一代。

陈笃生家族祖籍地——龙海市海澄镇仓头村尤墩社,有一座陈氏祠堂,谱籍记载,仓头村尤墩社与同属于仓头村的后许自然村陈氏(注:当时《厦门日报》寻根最初锁定的祖地宗亲)祖源同根,均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后裔一脉。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