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毕设被骂惨,是博眼球吗?

500

前不久,一位央美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被很多人吐槽,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面积的负面评价,直到这位同学发布道歉声明,事情才得以平息。

近日另一位美院毕业作品也被吐槽作品像“摆地摊”,难道现在的艺术作品也开始降级了?

500

央美毕业设计被骂惨了?

央美毕设作品最近被吐槽的事件主要围绕一件名为《超级蜂巢》的作品展开,作品主体由一摞纸板和会动的纸箱组成,下面有纸箱被制作、回收和搅碎的视频,还有投影在箱子上向上攀爬的两只手。

据作者透露,这个作品的造价超过了近两万块钱。

500

由于作品看上去像是一堆废弃的纸盒子摞在一起,许多网友和观众认为它缺乏艺术价值,甚至将其形容为“一堆废纸壳”或“一堆垃圾”。

面对网友的质疑和批评,作者站出来为自己的作品道歉,并表示可能让大家产生了误会。

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进行制作的困难之处,包括亲手切割每一层纸板、制作电机和投影设备等。

她强调,这个作品旨在唤起人们对废弃物再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

一些网友对作者的解释表示不理解或无法接受,认为这样的作品无法体现艺术的价值和美感。

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大家对艺术作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并且会以《超级蜂巢》为一种标准来对比讨论。

第一个被进行比较的就是天津美院的毕设作品《人的一生》,有人觉得这个作品比“一堆废纸壳”有意义多了,看的自己热泪盈眶;也有人表示,如果不注意看,还以为是在摆地摊,觉得乱七八糟一大堆,毫无美感。

500

看到网上的各种评论,有的网友提出了一个疑问:“艺术作品一定要有美感吗?这个标准到底是什么?”

500

博眼球,还是真表达?

审美不断在提高,人们与艺术的距离也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是也有很多艺术品被人直言看不懂、炒作,根本不是艺术创作。

艺术到底是表达还是炒作,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争议。

最为经典的就是杜尚于1917年创作的《泉》,这实际上是一个签有他化名“R.Mutt”的男性小便器。

《泉》在展览初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反响,许多人认为这根本不是艺术,只是恶作剧。

而杜尚却通过这件作品表达了对“艺术必须是美的”这一观念的质疑,颠覆了传统艺术对“美”的定义。

500

区别艺术创作是在表达还是在博眼球的一个点,就是看创作者的动机。

往往出于商业利益、追求短期关注度等外在动机,创作者的主要目的就不是真正出于内在的艺术冲动和表达欲望。

想要表达自我的作品,在内容上往往更具内涵,能够引发观众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500

每一个人看待艺术品的角度不一样,看待艺术创作的观念也就不一样。

回到设计本身这件事,其实每个设计者的初衷都各不相同。 

有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为了卖钱,获得收益。

而有的艺术作品是为了给自己打标签。

比如有设计师在各大时装秀设计品上都用同一个刺绣元素,并搭配一些奇特的造型,为的就是让大家记住这位设计师是专门做刺绣的。

500

还有一些行为艺术,只为给大家一些警示。

比如“我在上海浪费时间”,希望大家不要有时间羞耻。

500

创作目的、内容深度、市场反响、艺术价值等,都能成为大家影响对作品的判断。

对于艺术来说,并不是非得要所有人都读得懂,看得明白。

500

艺术不是给普通人看的?

审美具有普遍性,人类具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心理机制和情感体验基础。

某些形式美的法则和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不同群体所理解和感受。

不管是专业的艺术家,还是业余的观众和普通人,都能够解读艺术品。

500

英国艺术家蒂姆•诺伯勒和苏•韦伯斯特作品

每个人在传递信息时都有自己的“编码特点”,接收者在接收信息时也有自己的“解码特点”。

王朔在《看上去很美》一书中,表达了一个观点:“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却也不必因此就把别人都当无可救药的傻瓜或一概斥为别有用心。”

根据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的不同,解码的特点也都大相径庭。

简而言之就是每一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回过头来再看《超级蜂巢》,很明显作者想传递的信息是对环境的保护,理解的观众接收到的是废物再利用的价值。而不理解的观众,接收到的信息只是造型不够好看。

500

Midsummer Eve

从传播学理论上来看,表达者表达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信息的减损甚至扭曲。

当我们的想法被表达出来时,其真正含义可能只能被表达出25%。这意味着,即使我们试图清晰地表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损失。

艺术家自己说出来的创作初心和思路,不一定能被所有观众理解到。

在传来传去的过程中,自然就被曲解了一部分意思。

当初沃霍尔创作了一系列完全模仿日常消费品包装的盒子,其中“布里洛盒子”尤为出名。

500

这些盒子看起来与超市里卖的真实包装盒无异,但实际上它们是沃霍尔的艺术作品。

当这些作品首次展出时,观众和评论家们并没有立即识别出它们的艺术价值,而是误以为它们只是普通的商品展示。

艺术是为普通人而存在的,普通人也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500

Laivi poder

艺术是雅俗共赏的,它不受定义的局限。创作者有创作者的艺术,观赏者有观赏者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艺术从来都是不被定义的,我们只是在各自的理解中共同感受艺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