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原始部落沉迷黄色,反而显得我们很没见识

500

前段时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马斯克的星链让与世隔绝的亚马逊丛林部落沉迷黄色”,读者们被标题所吸引,当作娱乐新闻看完一笑,也就罢了。

这篇文章发布后,

引来多家媒体相继转发和讨论。

500

近日马斯克本人评价《纽约时报》的这个标题对雨林部落“既不尊重也不友好”,纽约时报随即出来辟谣,解释并没有说土著们沉迷色情网站的意思。

想起此前一大堆国内外博主跟风、国外媒体自爆乌龙,这正是一种文明世界带着巨大偏见对原始部落进行凝视造成的效果。

6月11日,《纽约时报》

在受到抨击后紧急发文辟谣,

但这个标题怎么有点阴阳怪气呢...

500

我们详细找了下Marubo的地理位置,其实我以前看亚马逊丛林人类学研究时,也对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部落土著们在全球化进程中与现代文明产生的交互与碰撞,以及马斯克的星链,除了让土著们具备更丰富的生理知识之外,还能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

Marubo,位于亚马逊流域北部的Atalaia do Norte的Javari盆地。Marubo这个名字并非是他们自己取的,而是由外来的民族学家对当地几种少数民族的归类与汇总。

蜿蜒的查瓦利河,

连接了秘鲁和巴西。

图:Shutterstock

500

原始土著并不是全都被钢铁、枪炮、病菌灭绝了,他们有很多都适应到了现在,而且保持着原有的组织形态。

既然是原始部落,他们也还在这片古老的流域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

男人负责烧森林,开垦耕地,狩猎、收橡胶、制造独木舟和木鼓等交通、祭祀工具;女人负责照顾老弱病残,采集香蕉和木薯,编织床单和裙子,烹饪,并且制作祭祀用的贝壳饰品、用作人体彩绘的颜料等等。

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让

当地人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又丰富。

图:Shutterstock

500

总的来说,Marubo人的生活围绕着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分为两大部分: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启动萨满大法向天再借五百年。

而在古老、闭塞,充满危险与未知的丛林里,人力能左右的极为有限,因此与神灵的交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Marubo人围绕祭祀,各有分工。

男人负责熬制与神灵对话的阶梯——灵魂的葡萄酒——死藤水Ayahuasca。女人负责用贝壳、果实制作项链、手镯等装饰品,并且制作用于人体彩绘的jenipapo莓果染料——

在土著的文化里,普遍认为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由一条巨蟒震动形成,因此艺术家们在死藤水的作用下,将神话深加工为各种几何缠绕,再由巫师(部落里的艺术大师)将复杂程度堪比集成电路板的纹样绘制到土著们的身上:

狩猎、收割橡胶时用作辟邪,怀孕时用作神灵守护,生病时用作驱魔……

死藤水Ayahuasca的主要原料

是南美地区的一种稀有植物死藤,

意为“死亡或灵魂之藤”,

除了药用外,还有强烈的致幻作用。

图:Shutterstock

500

500

伟大的死藤水,作为亚马逊丛林智慧的起点,南美洲一众信徒趋之若鹜的灵魂指引神药,在Marubo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孕妇预测自己生男生女、明天去不去打猎、适不适合和邻居结婚等等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土著们都借由死藤水得到神启。

死藤水由几种草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合成出关键化合物二甲基色胺(在我国属于违禁药品),俗称DMT,再由死藤提供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这两种化合物的作用下,你将“开启灵性的大门”:在黑夜中看到堪比摩天大楼的蜘蛛和美洲豹,体会到老鹰一般凌驾群山、腾云驾雾的感觉。

并且据亲历者回忆,该仪式举行时,你所处的那片区域还会下雨,直到仪式结束为止,这种强力致幻剂和超自然气候现象让亚马逊丛林土著们对自然、神灵敬畏得五体投地,因此大大小小的萨满仪式是每一个丛林土著的必修课。

萨满举行治疗仪式

图:Shutterstock

500

作为一个合格的Marubo人,必须熟练掌握用于不同目的(治病、求雨、求子等)的萨满仪式操办流程和礼节。

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农耕文明、航海文明、游牧文明逐渐在工业革命的脚步中,逐渐融合,相互影响。而亚马逊丛林独特的地貌仿佛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结界,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外部文明的侵入和掠夺,一方面对于压力闪转腾挪,反而用外来技术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本来,Marubo人在丛林深处过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给自足的生活。

图:Shutterstock

500

直到19世纪末,在丛林中嗅到商机的秘鲁橡胶老板们逆流而上,来到了Javari盆地,通过一番熟练的巧取豪夺,垄断了河流及流域两岸的橡胶树林,用武力和火力将当地土著变成农奴,并设置办事处Barracão,派驻专员治理并进行贸易。

Marubo们被奴役了上百年,他们损失了橡胶还有平和快乐的生活,受到暴力与疾病的困扰,但也在第一次与白人的接触中,接触到方便高效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物资,学会了葡萄牙语。

直到1912年橡胶价格暴跌,橡胶生意已成为烫手的山芋,橡胶公司卷铺盖连夜逃离亚马逊,人口逐渐外撤。直到1930年左右,Marubo们再一次回到与世隔绝的状态。

那时南美黄叶病的流行,

扼杀了巴西的橡胶工业。

图:Shutterstock

500

但已初步开化的土著们,很难再回到那多有不便的生存状态中,他们需要捆绑原木的钢索、乳胶用的锡碗、切割橡胶树的刀、铝锅、缝纫机、枪支等。

因此他们乘坐自制独木舟南下,与博阿费尔橡胶种植园取得了联系,通过生橡胶和野兽毛皮置换需要的工具,达成了狩猎文明向贸易文明的过渡。

但精明的橡胶园主很快发现,提取到的橡胶适合用船顺流而下运输,而不是由Marubo们用肩膀一筐筐扛过来,因此他们在河边建了个仓库,囤积了一批橡胶,与Marubo人的合作也渐渐减少了。

天然橡胶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

先要提取裂缝处流出的乳白色树液,

然后把生橡胶汁压成片状,

在阳光下晒干。

图:Shutterstock

500

500

但部落中一个家庭为事情带来了转机。在1960年代,Sebastião Marubo作为最早离开森林生活的马鲁博人之一,带回了另一项新技术:船用马达,将到达下游城镇的旅行时间从几周缩短到了几天。

老子英雄儿好汉,Sebastião的儿子Enoque,曾走出部落,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可视化设计师,作为部落里最懂现代文明的人,Enoque励志将互联网带进部落。这一梦想在马斯克的Starlink发明之前,都只是一个梦想。

2022年,马斯克和时任巴西总统达成合意,宣布星链(Starlink)入驻巴西,Enoque看到了曙光。

Enoque和巴西活动家Dutra全身心投入到请国会议员为部落安装天线的请愿活动中,但并未得到回应。直到Dutra在脸书上看到美国女性发言人Allyson Reneau在SpaceX总部外的合影。

她第一时间联系了Allyson,幸运的是,大家一拍即合,Allyson欣然应允,自掏腰包买了20个Starlink天线(约为1.5万美元),当即前往部落,指挥土著们组装好光伏电池板和天线。丛林深处的土著们,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从左至右依次是

Enoque、Allyson和Dutra

图:纽约时报

500

接下来,就是纽约时报所报道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部落青年们不事生产,看起来Starlink已经完全替代死藤水成为新型精神迷幻剂。部落青年们通过天线打开“灵性的大门”,开始寻求各种新奇的体验:

小孩们沉迷于虚拟现实枪支射击游戏;女孩们通过社交软件和陌生人聊天,甚至转账;青年们则通过色情网站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战中……

部落里的青年们捧着手机

图:纽约时报

500

部落长老们觉得潘多拉的魔盒已被打开,毕竟不打猎就会饿死的丛林生活模式不允许部落土著躺平,长老们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到网络的便利,就已在打击网瘾和电信诈骗的道路上策马狂奔了:

1、 互联网每天早上开启两小时,晚上五小时,周日全天开启。

2、 组织互联网使用培训:合理上网、规范上网、拒绝网贷网赌、识别电信诈骗。

图:网络

500

Enoque的父亲Sebastião表示,部落的互联网之旅其实早已被预言,几十年前,Marubo最受尊敬的萨满曾预见到一种可以连接全世界的手持设备。

“这将对人民有益,但最终,会导致战争。”Sebastião说道。

Enoque否认父亲的说法:“我认为互联网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不是伤害,部落长老们也表示不能没有互联网。“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但也不必因噎废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既然上了这条船,就再也不能逆流而行,互联网能给土著们的生活带来质的转变,甚至使用得当的话,也能使部落文化得到更好地保留与传播。

在近日的报道风波中,

Enoque也通过Ins发布视频,

谴责媒体的不实报道,并表示

“互联网对我们的人民来说非常重要。”

图:LADbible

500

土著们现在被毒蛇咬了后,不再靠身上的纹样看八字够不够硬,而能通过WhatsApp召唤弟兄们来及时救援;部落的经济作物也能通过互联网寻找商机,带来更好的销售渠道和收入

甚至部落青年们也能有更多的婚配自由,避免更多的近亲结婚;萨满仪式或许也能通过直播获得更多的打赏收入。

今年4月,Allyson女士再次来到巴西。应 Enoque 的要求,她又买了4组Starline天线。其中2组将送往隔壁150人的 Korubo 部落,该部落至今仍有一些居民处于完全隔离状态。

Allyson也于近日发声,

告诉大家不应忽视互联网

带给当地居民的积极影响。

500

诚然,一定有观点认为这样破坏了原始文明,污染了亚马逊净土。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观点,原始部落之所以是无价的,在于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他们代表着我们失去的野性,

就像梭罗100多前写下的:“希望与未来不在草坪与耕地之间,也不在城镇里,而在那不受人类影响的,颤动着的沼泽里。”因此,人们失落于互联网给这种生活带来的冲击与同化。

但是Marubo们首先是人,而不是标本,他们不需要通过保留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满足外界社会的窥视欲。以往都是我们通过纪录片、报道凝视部落的生活,看着现代科技的漏网之鱼们如何在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艰难求生,而卫星通信的普及,使这种凝视变成了双向的

也许我们也成了Marubo人们的人类学研究样本,通过凝视我们的世间百态,他们也能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向更健康、安全的生活迈进。

都是镜中人罢了

图:电影《楚门的世界》

500

正是因为有雨林等地理障碍作为缓冲区,使得这种渐进的适应和学习成为可能,所以现在在雨林深处,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形态,他们既保留了传统的祭祀文化及生活方式,又能熟练使用开垦工具、星链等先进的技术。

他们有快速融入并适应现代都市的能力,但城里人是没有雨林生存能力的,从这个角度,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要广泛得多。

只是在星链等高科技入驻原始部落时,如何在迭代和淘汰落后生产方式与保留、传播文化精髓与独特性中找到平衡,是全世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