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印度不宜丟忘的一点

我们应注意到印度早在立国之初,就有发展社会主义、有建基于此而发展的理念,有表述于宪法的一些相应言辞。

尽管印度所讲、所认为和主张的社会主义,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很不一样,但我们不能否认,她早早既已有一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共识。也就是说,印度至少已认定其社会发展的底盘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底盘,而另有考虑,而想基于社会尤其自己的社会另作、自作考虑。

实际印度社会的原生状态,也并不适宜其长期守在资本主义底盘上发展。资本主义底盘在意识形态上会很必然地主张个体主义、等级主义。对原本就松散、缺乏大一统文化基底尤其自成就的大一统文化基底的印度来讲,个体主义的长讲及弥漫而蓬勃自身的盛大,无疑不仅不利于印度所急需的自成就型的大一统文化形成,而且还会动摇乃至削弱原就松散的一统联结;而印度社会已深知种姓制度的危害与阻碍,已深蕴对此的反对,若再过于大讲等级主义,无疑会自聚矛盾、自蕴只会紧绷乃至扩大的冲突与压力。这些都使印度不得不从社会一体观以及由此而有而生出的社会主义观,去盘算思考很多问题,去想适合于印度的新底盘的打造,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一定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当然,印度的此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样式的,也不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式的,而会在各种文化摇摆乃至冲突、动荡中启问启思,启开它自己的面容及身形、行程。近期,印度在宗教上采取印度教化的发展、在社会形态上强化国家主义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突出民族主义,这些都在显示她在文化摇摆中存在,也在相应状态下尝试、探索前行。

在未来,不能说印度会厄运更大,只要她思解、重视问题的解决,并知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大概念应靠应倚,即便矛盾很多、矛盾在以后会剧烈,她也会在总体上走在一个化解而行的路上。

更不用说,她还有一个大邻居,而且是已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并且靠未弃社会主义而发展的大邻居在身旁。即便从脸面和自尊性上讲,印度整体上也会努力坚持化解矛盾和问题而行。

当然,欧盟的发展,也会给印度另一种思路,但这种思路也主要是在国家结构及组织形态上怎么进一步去选择的问题。

当印度还想进一步参考欧盟的发展时,其文化摇摆现象、状态会更剧烈些。

除非印度基于已有的资本主义底盘,在以后催生、促生出更多极端化思想一一包括但不止巩固贫富等级及分化,印度总体上不会裂解,而会努力在融合式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