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的演技,到底行不行?

500

《玫瑰的故事》真的刷爆全网。

刘亦菲,让黄亦玫这个有点夸张的“万人迷”人设都变得合理起来。实实在在的走进了观众心里。

因为角色少,演技时高时低,之前不少人都说她“空有皮囊,没有灵魂”。

500

刘亦菲到底有没有演技?

刘亦菲又火了。

《玫瑰的故事》上线就爆,观众们一边感慨天仙的神仙颜值,一边又在讨论她的演技。

500

在镜头前,刘亦菲松弛自然。

在开场的这几集里,黄亦玫是二十岁出头的女孩。面对哥哥会撒娇,第一次面试的回答从稚嫩到自如。

刘亦菲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很轻盈灵动的,活脱脱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因为渣男的原因被母亲误解,她的委屈和百口莫辩都从表情里透露出来了。

500

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她从天真的少女变成了心怀牵绊的母亲。

从少女到母亲,黄亦玫的年龄跨度很大。一些观众们也直言刘亦菲是不是在装嫩。

但更多的是对她演技进步的称赞。

500

刘亦菲除了成年以前演的那几个“白月光”,观众们似乎都找不出其他能说出口的角色。

大学毕业的黄亦玫,网友们说刘亦菲在装嫩。

还有网友说她的演技依然停留在二十年前,比不过剧里的其他演员。

500

有人再次diss她的演技,也有人认为她进步很大。

大家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是因为观众对她格外宽容?

500

脸好又努力,观众对她格外宽容?

其实刘亦菲演过不少口碑扑街的电影,但路人缘始终极好。

在《梦华录》里,她的演技虽然进步了,但也还是存在着气息不足、略显木讷等问题。

但在这张脸面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500

古典的发际线,有明显的折角,能提升上面部的折叠度和立体感。

相较于更女性化、显温柔的圆弧形发际线,这样发际线更加大气耐看。

从脸型上看,刘亦菲太阳穴饱满,颞骨线条流畅,颧骨不过分突出,腮部也不会过方。

这导致她不挑造型,不挑角度,能扛得住镜头怼脸。

驼峰鼻从视觉上修饰了她略长的面中部,又增添了辨识度。自带清冷感的直颌也给刘亦菲的整体气质加上了仙气buff。

500

这些略显矛盾又整体和谐的特点,组成了刘亦菲复杂、有变化的气质,而不是一味的甜、艳、冷……

相较之下,其他女明星虽然也很美,但总有人get不到,男女对其颜值的评价常常两极分化。

远远达不到像刘亦菲这么高的国民认可度。

500

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空有一张脸,早期拍戏也是真的很拼命。

“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我就敢尝试。”

拍《神雕侠侣》时,遭到飞瀑冲击至落水,险些坠下悬崖。

拍《露水红颜》时,5米深的水下戏,她反复憋气,直接跳入水中。

500

演《倩女幽魂》时,为拍打戏遍体淤青,说她全身上下没一块好的。

500

拍《花木兰》的时候,导演妮基·卡罗说:“刘亦菲在完全没有休息的状态下,2个小时内饰演了5场戏,又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非常残酷的体能测试。身体达到极限她也没有退缩。”

荧幕上,刘亦菲所有打戏动作都很轻盈。身轻如燕,行云流水。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经落下了颈椎病。

500

她是真的豁得出去。

正是她身上这股劲,才让观众对她格外的包容。

500

刘亦菲演技确实差点意思?

不否认的是,刘亦菲的演技确实有进步。是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于角色本身。

不管是黄亦玫还是赵盼儿,这两个角色都能发挥出刘亦菲在外形上的长处。可以说,这是刘亦菲的舒适区。

角色里很多鲜活的状态,和戏外的刘亦菲别无二致。

500

在之前,刘亦菲很容易成为“木头美人”。

一些大的情绪欺负很容易演的僵硬尴尬,五官不知道该怎么摆。

像农妇和女妖之类的角色,就很容易“翻车”。

500

演员的表演有没有“体验”,这就牵扯到表演流派的问题。

表演主要有三个派别,表现派、体验派和方法派

500

表现派指的是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通过外在表现形式突显人物个性。

比如声音、道具、特定的表情,标签式的动作等等。

这类演员往往会预先在内心构建他所需要出演的“角色的形象”,然后通过模仿这个形象达到演出效果。

TVB内部对演员的培训很多也是将老一辈演员的演出经历提取成册,制定一些具体的实践标准。当演员需要表达某种情绪时,只要将这个设计好的实践标准模仿一遍就行了。

体验派和方法派则是表演的主流。

体验派,简单来说就是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

它需要演员把角色的情绪替换到自身。

500

举个例子。

年轻人演一个老头,用体验派的方法就不是去模仿老头,而是让自己相信老头的情境发生在了自己身上,相信自己是真的关节不好、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清……

在国内,这一派玩得最溜的就是张曼玉。

你看《花样年华》就会发现,她的专注力似乎不在表演上,感觉全程都在恍神。

虽然表演痕迹很淡,但气质却独一无二,只要出现就让人挪不开眼。

500

方法派传承自体验派,同样要求演员达到下意识的真实反应。

但它与体验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演员可以通过情感替代、情绪记忆的方式来达到角色的情感,也可以通过想象、感官和情感对角色进行填充设计,创造出符合真实情境的表演。

这些,体验派是不允许的。

500

举个例子,让直男演一位同志。

体验派要求演员必须从这个同性身上找到你爱的部分,而方法派则允许演员将对手替换想象成一个女人。

梅丽尔斯特里普就是这一派的代表。

演撒切尔夫人的时候,她找来了所有的资料,通过持续不断地练习去接近撒切尔夫人的状态。

500

国内典型如巩俐。

各种细节模仿到极致。

500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效率高

只要把情绪记忆玩熟了,完全可以说演就演,说变就变,说入戏就入戏,即便资质普通,经过长时间的复制和模仿也能达到很好的演出效果。

而体验派是很吃天赋的。

容颜要清淡但有味,少一点便寡淡,欲一点便风尘,一定要恰到好处,气质也要独一无二。

500

一个专业的演员首先要探究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饰演一个角色之前,演员需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他们要了解角色的经历、性格、背景和情感等方面,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写人物小传,为角色形象的塑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500

其次要在生活中刻意练习。演员需要将角色的特征内化,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身体和思维中。

通过刻意练习,逐渐将角色的特征深深地融入到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中,从而更好地呈现角色的连贯性。

除了专业技巧,演员能迅速进入角色调动情绪,还需要有自己的情绪库,以此来保持角色的意识。

500

不管如何,最重要的还是理解角色、进入角色。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