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奉旨泄密吗?美国最后的底牌被掀了

出处 |  策辩

500

较量无声!

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两个领域的斗争:一是隐秘战线,二是水下。

2014年8月,在亚太地区秘密部署的美海军“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密歇根”号(SSGN 727)停靠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临时休整,时任该艇艇长本杰明·皮尔森狂言:自2013年12月以来,“密歇根”号就被部署到亚太地区,实施监控、训练以及其他秘密使命;我们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以及菲律宾海执行了任务。这些区域就像我们的大后院。

他的这段话用大白话讲就是:中国海对美核潜艇来说就是大后院!

该艇本来是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执行战略打击任务,改装后可以携带154枚潜射的巡航导弹,而且还可以搭载特种部队,执行秘密行动和特种作战行动。

500

这么一个大杀器,在中国海像后院一样游荡,这个地点、这个时候、这个背景下说这样的话,显然意有所指。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羞辱中国,也是恫吓美国盟友们,威胁他们按照美国指令行事。

之后2014年开始的非法南海仲裁闹剧证明了这一点。说实话,那个时候我们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反潜力量和能力确实是短板,给了他们嚣张的空间。056型重点执行反潜任务的轻型护卫舰,那段时间密集下水,可以说明这一点。

其实还有一个背景。

大家应该注意到了,过去美国给自己的狗腿子们秀肌肉,都是用核动力航母,而不是那潜艇说事。

之所以2014年美海军不秀航母秀潜艇了,是因为2011年中美军方高层会晤时,我们就公开地表示正在研发打海上移动目标的东风-21新型中程弹道导弹;2014年首支正式列装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部队,就部署广东韶关,剑指南海。

自那时起,航母在我们面前,就已经是砧板上的肉!

航母看不住场子,所以美国只能拿核潜艇来撑场面了。

可它们嚣张得意的日子同样不会太久。

2021年10月2日,美海军最先进,号称静音性能最好,隐蔽性最强的海狼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康涅狄格号(SSN 22),在南海北部水域以高速航行时,撞上了一座未知“海中山脉”。

事后美国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当时康涅狄格号高速航行,艇上值勤军官和水兵疏忽,不熟悉当地地形,“地图错误”,结果导致发生了这起严重事故。

“地图错误”?

多么刺眼的词语。以美海军长年累月派遣水深测量船在南海活动的情况,它们会对这个地方不熟悉?

500

所以事情出来后,我们这边当然喜闻乐见,同时大家纷纷揣测到底是何种“神秘”力量,让美国最先进、最神秘的核潜艇撞了“山”?

6月12日香港《南华早报》披露了中国科学家一项研究成果,称潜艇水下航行是,必然会扰动周遭海水,部分扰动会传到海面,可被装备高分辨率雷达的军机或卫星侦测到。而这些细微的水波可能透露出重要信息,如潜舰的位置、速度、航向,甚至型号。

披露的相关研究指出具体实例,称在南海东沙海域,一个长约100米,直径10米的潜艇,在水下100米以超过20节速度潜航时,会在海洋表面产生几厘米高的波纹,这种波纹可以被装备高性能雷达的军机或者卫星探测到。

不是巧合的巧合:2021年在南海撞山的美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长约107米,直径约12米,撞山时据称航速超过24节。

你说这让人联想不联想?

按照较专业领域公开资料的说法,美海军海狼级攻击型潜艇,是美海军最强大的水下战斗平台之一,其静音性能世界首屈一指。纵使它以高速潜航时,也能保持寂静无声,让对手很难从海洋背景噪音中分辨出它的踪迹。

可现在,中国科学家换道,从另外一个物理领域侦察搜索踪迹,不按你美国人“规则”死磕了。看到这篇报告,估计美国人想死的心都有了,花了无数经费,迭代无数次的海中静音技术,被降维打击了!

500

这还怎么玩?

对于潜艇而言,其最大优势就是隐蔽性,担负的刺客角色,一旦被发现,那么基本没有多少生存机会。

据媒体报道资料,称破解上述检测可以通过增加潜艇下潜深度降低被发现概率,但是与此同时,近年来舰船尾波侦测技术进展迅速。去年8月中国科学家同样发布过一项海上侦测技术研究成果,使用6G技术的新型反潜雷达可以侦测和卫星,可以发现海面上小至数十纳米的潜艇水面水波。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复杂海况中以高达96%的准确率检测出潜艇尾流,从而发现跟踪潜艇。

你说,潜艇这张底牌,美国还玩得下去吗?

500

前段时间,继康涅狄格号在中国海栽了后,社交媒体盛传又废了一条“大黑鱼”。潜艇水下斗争相当隐蔽,很难被公众知晓,无从证实相关传言真实性。不过5月中旬权威媒体军事频道一天内发布的“早上逮黑鱼”“晚上教做鱼肉煲”短视频,还是很让人联想的。

他们敢玩,我们就敢吃更多“烤鱼”!

出处 |  策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