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除了抄袭,这次的WWDC还有啥?

苹果的WWDC都看了吧,如果您用过近几年的安卓机,肯定会抛出一句——就这?

500

看完了,iOS,MacOS的更新我都怀疑,是不是苹果在国内的手机厂商安排了商业间谍,这简直就是按头抄啊!

果子,果子,你也有今天,作为曾经的创新领导者,如今也叛变了?!

500

不过后面的AI部分多少找回了场子,让我看到了目前的系统级AI的最优解

苹果创新没了?按头抄国内厂商?

2024年,iOS的桌面图标还不能个性化排列,是不是多少有点逆天了。不过好在这次新发布的iOS 18终于把这块拼图给补上了。

500

一同更新的还有,深色模式,自定义主题颜色,控制中心功能替换,以及主界面的快捷方式替换。这些在几年前,就已经是国内厂商的标配了。

500

呼声已久的APP锁定和隐藏,以及通话录音也一同登录到iOS 18中,只不过出于隐私的考虑,通话录音开启后,对方会收到通话录音的提示。Only Apple can do!

500

照片APP根据时间,地点,旅行等排序,在一众国产安卓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功能了,倒是Message中的不少的小功能挺可爱也实用,但我们早已经习惯微信了。

500

再看看MacOS,其中最大的更新是电脑端终于可以和手机端互联互通了。这已经是华为小米在几年前实现的功能了,但从效果来看,苹果还是更人性化一点,不用给手机解锁,就可以从PC端连接。

500

而Safari的AI总结功能,在其它浏览器上,已经非常常见了。如果总结下iOS和Mac OS两大系统的更新,乏善可陈应该是最准确的描述,但接下来的AI功能,让凌晨看直播的我,清醒了不少。

系统级整合AI,目前最优解

在别的地方,AI的全称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到了果子这里,则变成了——Apple Intelligence。库克,你是懂谐音梗的。

500

那这个Apple Intelligence(下面简称AI,doge)有何不同?苹果给出了5个标准,那就是性能强大,简单易用,高度整合,深度私人化,注重隐私的保护。

对于目前的大模型应用来讲,前两项很容易达成,毕竟论模型参数量,多模态能力,如果后发力的果子能达到,那么OpenAI和谷歌肯定也行。

而后三项,没有多年的交互经验是难做到的。通过发布会来看,苹果在这方面确实做的比其它厂家好很多。

通过发布会来看,目前苹果第一方的APP都已经实现了AI的高度整合,生成式的内容在任何APP中都可用了,帮助改写风格,根据内容生成图片等等,这和安卓拉不开差距,真正的杀手锏是APP之间的互联互通

500

像Siri已经打通了各个APP之间的壁垒,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协调多个APP完成操作。比如这个演示的例子,下午的会议被推迟了,视频中的老哥想知道还能不能赶上女儿的演出,这个时候,Siri会自动读取电子邮件,日历中的活动安排,通过地图来预估公司到女儿演出剧场的交通状况,综合不同APP之间的信息,最终给出一个答案。

500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贾维斯的感觉了,一句话,就可以让AI完成几个APP的信息互通起来。而深度私人化的特点,让AI可以更了解你,像个一直伴你身边的私人助理一样。

还是上面的例子,你不用和AI解释你的女儿是谁,因为它已经从的电子邮件,短信中知道了你的一切人际关系,你也不用告知AI,你女儿的演出时间和地点,这些信息,AI也在悄无声息中得到了。

目前苹果,已经开放这些API,这也就意味着,第三方的开发者也可以有类似的功能,像帮忙订机票,问外卖还多久到,这种操作,在不久后大概率都会出现在苹果设备上。嘿,Siri,帮我定一杯奶茶,只需要一句话,不用操作任何APP,Siri就会根据你的习惯完成选购,下单等一系列操作。

我看很多人觉得苹果这个AI好像也不是很创新嘛,苹果在AI里面是不是又落伍了,我不这么认为

用系统AI打通App的后台数据在商业上是一个非常暴力的操作,以前我需要自己去看地图,过程中可能就会看到地图的开屏广告,地图App得靠这些广告赚钱。现在Siri替我把地图看了,相当于苹果靠AI直接抢夺了原本属于App运营商的商业版图,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简直是釜底抽薪啊。

500

果子哥可能不懂创新,但他一定懂赚钱

下个问题就是隐私,如果一个AI知道我这么多信息,那么我的隐私是不是就完全的暴露,成为了裸奔冲浪选手了?其实并不是,其中相当的一部分的功能,都是通过苹果部署在本地的模型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你的数据信息都会留在本地。

但代价就是,只有搭载A17Pro或者M系列芯片的设备,才有足够的算力驱动这个本地模型,也就是说,在iPhone中,目前只有iPhone 15 Pro或者Max才可以使用AI功能,相信此时最难受的肯定是iPhone 14 Pro Max用户了。

500

当系统判定某个任务本地算力不够处理的时候,会把信息传到苹果自己搭建的云算力上。为了保证用户隐私的安全,这些个云计算中心都使用了苹果自己的计算芯片和传输加密算法,为的就是保证一切数据的安全。按照发布会的说法,传到云上的数据,就连苹果自己也不能访问。

500

而在一些苹果AI认为其它模型可以做的更好的时候,会提示用户是否要使用其它模型,目前发布会上实装的是OpenAI的GPT4o,据传之后还会有谷歌的Gemini。总之一套组合拳下来,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隐私。

500

不过这一做法受到了不少质疑,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就是马斯克了,他认为这就是把用户数据卖给OpenAI了,以后要来龙哥上班,需要把苹果手机放进电磁屏蔽箱中。只能说,龙哥还是会整活的。

500

为什么只有苹果给出了版本答案?

有了AI加持,iPad OS也有不小的更新,史诗级的计算器,除了正常使用外,还可以根据手写的计算式得出结果,结果也会根据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非常人性化了,而在笔记APP上,系统会自动优化笔迹,纠正错别字等等。

500

watchOS,visionOS还有周边硬件都有一些小的更新,其中最亮眼的应该就是Air Pods这个点头接电话,摇头拒接的更新了,对于社恐来说非常适用。

但这些都没能掩饰目前苹果在创新上的乏力,但在AI整合上,苹果可以说给出了在当前算力条件下的版本答案,给其它厂商打了个样,AI这样玩,用户才喜欢。

把本地和云端结合起来,最大化的保护隐私,这种做法在AI一出来的时候,就被不少人所认同。但想要在安卓上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一个可用,好用的本地模型,只有像谷歌这样的大厂才能做出来,如果采用OpenAI,隐私先不说,延迟就会让用户崩溃。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安卓没有做起来,Gemini Nano不是也能在端侧跑起来?

且当Gemini Nano和苹果端侧拥有一样的能力,但安卓混乱的生态,让信息无法很好的在第三方APP之间聚合,在开放的生态下,用户也会加剧对于隐私的担心。

这个时候,封闭的生态,一言堂的开发规范,反而成为iOS最大的优势,只要规规矩矩接入我的API就好,隐私问题交给我,想要干坏事,审核时候我直接给你ban了。

不管怎样,这次苹果关于AI的做法,应该是目前版本答案,只是想要体验,国内可能需要等待明年才可以,今年夏天,将率先在美国推出小规模测试,到时候,我们会给大家带来第一手的体验,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