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万元填志愿,张雪峰们又赚疯了

500

来源|新品略财经

作者|吴文武

张雪峰万元志愿填报服务被一抢而空现象的背后,张雪峰们又赚疯了。

01 花上万元填志愿,张雪峰们又赚疯了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来了,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共有1353万名学子走进考场,刷新历史新高。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高考之后,填志愿就是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早在高考前,志愿填报就已经成为了一大热门话题,更是早就成为了一门热门生意。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日前,考研名师、大V张雪峰填报志愿服务被抢购一空话题上了热搜,该话题还是一如既往地吸金和充满争议。

原来是张雪峰旗下志愿填报公司App“峰学蔚来”针对2024年应届考生售卖的价值11999元的梦想卡、17999元的圆梦卡,上线后很快便销售一空。

据媒体报道,有家长表示,抢张雪峰志愿填报服务的名额,需要不停地刷App,甚至加老师的粉丝群才能抢到。

更有不少网友表示,张雪峰又一次玩“饥饿营销”。也有不少网友吐槽这是:智商税。

郑州大学毕业的张雪峰,最开始做考研辅导,2016年6月凭借《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走红网络,曾参与多档综艺,出版一系列高考志愿和考研书籍。

张雪峰敢说真话,讲段子,敢怼人,真性情,圈粉效应超强,目前张雪峰抖音粉丝为2516万,是全网一个超级大IP。

张雪峰的多个言论也曾引发争议,比如调侃西南大学、“埋汰新闻学”“文科专业是服务业”等,认可的人点赞,不认可的人狂喷之。

张雪峰建立了一个过亿元的商业版图,不仅是研途教育的老师,还是该品牌的联合创始人及股东。与此同时,张雪峰还是峰学蔚来的创始人兼老板。

在几年前的一次福州巡讲中,张雪峰还曾表示自己有三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即将上市;第二家公司,当时的估值为5亿元至8亿元。

张雪峰的火爆只是当前志愿填报付费咨询火热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的早期入局者,比如,优志愿、掌上高考、赢鼎教育、百年育才等老玩家,还是靠长期沉淀的数据建立壁垒。

特别是部分省份开启新高考后,不少考生和家长对了解的志愿填报信息并不多,也催生了信息了解需求。

付费志愿填报没有明确和固定的收费标准,不同机构收费相差很大,从几百元,到数千元,多则上万元,毫无疑问:2024年,在志愿填报收费业务上,张雪峰们又赚疯了!

02 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是一门洋葱圈生意

从张雪峰近两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被抢购一空话题就可以看出,2024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咨询继续是一门火爆的大生意。

人们一直对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服务持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是智商税,另一派则认为是真需求。

首先,我们大可不必去一棍子打死,去全面否定高考志愿付费咨询服务存在的价值,毕竟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供给,有市场供给也会有需求。

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是一个供需都很明显存在的市场现象,解码志愿填报生意,犹如洋葱圈一般的存在,从外到里,依次有三层:信息差生意、流量生意和焦虑生意。

在《新品略财经》的记忆中,早些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考生和家长们都是通过报纸、杂志、院校目录书籍等渠道去了解高校和专业等信息,甚至很多时候都是看校名、看专业,凭着感觉填志愿的都有。

特别是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看似人们了解到的信息更丰富了,速度也更快了,但考生和家长所了解信息还是比较有限,显然没有张雪峰们等行业机构和从业者了解的信息多。

从洋葱圈最外层看,高考志愿填报本质上就是一门信息差生意。

洋葱圈的第二层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流量生意,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短视频时代,高考志愿填报已经是一个流量密码。

短视频直播、各种攻略、种草笔记、学姐分享、高考志愿填报师们都抓住了高考志愿填报的流量密码。

《新品略财经》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高考志愿”,共显示出79万+篇笔记,各种各样的分享和种草笔记应有尽有。

比如,有一位博主就分享整理了一份《张雪峰(亲授)高考志愿填报秘籍》笔记,海报里写着:张雪峰高考志愿填报,2024年整理,内容包括新旧高考改革讲解、200+视频音频、200个专业、院校分析技巧等。

在洋葱圈的最里层,志愿填报做的是贩卖焦虑的生意。

无论是头部机构,还是各路中小型机构或者是个人,各种演讲、避坑指南等画面和观点都在或多或少地制造焦虑。

03 吸金、焦虑、争议,多面共存

市场火爆、利润丰富、有流量密码,再加上短视频、张雪峰们等头部机构的“渲染”,让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成为一个将近10亿元规模的大市场。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5亿元,这相比于2016年的1.3亿的市场规模,足足增长了6倍多,预计该市场将会很快突破10亿元级规模。

从2014年高考改革以来,志愿填报咨询需求突然增长。据企查查数据,我国现有1462家高考志愿相关企业,有意思的是,其中有1051家都集中在高考“最卷”的省份之一的河北,占全国总量的占比达到72%。

如前文所述,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没有固定收费标准,就算是上万元的一对一咨询服务,也还是有不少家长和考生抢着买。

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下,让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咨询成为了一门堪称暴利的生意,一年一个月,一年就一次,在很多机构眼中: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月赚百万的生意。

不止张雪峰们等机构是市场的大赢家,这两年百度、抖音、今日头条、360等互联网大厂早就涉足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领域,提供包括查分、查院校信息等服务。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就连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都卷起了大模型风。

今年4月28日,网易有道宣布,正在探索大模型与升学规划产品的结合,已有4个核心规划的场景已经在“有道领世升学规划”的整体产品中落地。在5月末的“万象大会”上,百度官宣将上线“AI志愿填报助手”,将大模型技术引入志愿填报服务市场。

市场上还有不少新玩家和创业团队瞄准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搞大数据,搞大模型,都卷起大模型,实际上还是提供的大数据咨询服务。

然而,一年比一年火爆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存在另一面,各种争议和市场乱象一直存在。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各种机构和从业者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高价咨询货不对板,网上有很多网友分享过之前用过的付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达不到预期,甚至还闹出了不少矛盾。

更搞笑的是,一些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都不需要经验,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关键是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填报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

最近几年,市场上也有不少呼声,呼吁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呼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明确收费标准,尤其是对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机构进行相应处罚。

未来,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咨询会一直存在下去,热度或将会越来越高,但至于是真需求,还是智商税,就看消费者如何选择,又是如何评价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