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豪言“华为不可能追上”?话不能这么解读

台积电最近的消息很多,首先是在6月4日台积电的股东大会上,董事长刘德音宣布正式卸任,由CEO魏哲家兼任董事长一职。这并不令人意外,去年年底就有刘德音不再担任董事长的消息了,外界普遍猜测是将台积电转移至美国亚利桑那的项目进度缓慢所导致。

另一个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的话题是,刘德音声称华为不太可能追上台积电。有些带节奏的自媒体就说,台积电太狂妄了,这是公开侮辱华为啊。更逆天的是说什么台积电暴怒,华为不配成为对手。还有些网友认为,台湾人又开始放出一些优势在我的话了。也有网友做了个类比,这就像是富士康在说苹果不可能追上富士康,台积电和华为根本就不是一个赛道的。

500

实际上,想要搞明白刘德音为什么这么讲话,就一定得结合当时的语境来看。当时的语境是,有场下参会人员提问如何看待华为正在积极发展晶圆代工产业?台积电会不会被赶超?刘德音表示,台积电重视每一个竞争对手,也永远会有竞争对手,跟华为不华为没什么关系。之后,他在进一步回答是否会被华为赶超时,才提到华为不太可能追上来。

首先,这是一场股东大会,台下听企业高管讲话的都是投资人,刘德音当然不可能说华为会赶超台积电,这么讲话等于把投资人的信心灭一遍,你还要不要投资人给你投钱了?所以这种回答也谈不上是不是侮辱华为,因为答案已经框定死了,作为利益团体的核心成员也只能这么答。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会有人在台积电股东大会上问这个问题。而且要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很有指向性的,明确问的是华为正在积极发展的芯片代工,而不是其他企业。

在大家的印象中,华为海思负责设计芯片,华为自己生产手机、平板等各类成品,但并不做芯片代工。然而实际上,从近两年的边边角角的消息来看,华为正在布局自家的芯片代工网络。求人不如求自己,在美国制裁下遭到台积电断供是一个教训,而另一方面是中国国内市场的产业竞争也是残酷的,哪个友商不盯着你的市场份额呢?看着美国制裁华为而幸灾乐祸,甚至想上去咬一口的可大有人在。在这种内外压力下,也只能自己打通供应链,最次得有个备份。

但又话说回来了,你总不能指望华为一家企业自己把上下游全都做到行业顶尖吧。如今供应链是一个高度分工化的结构。目前没有明确的消息可以证明,华为仅凭单一企业自身组建的芯片代工网络,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先进制程的全部生产环节。注意啊,这里说的是仅凭华为一家,华为与中国其他企业合作生产不在叙述的范围内。

所以刘德音的话,你单纯从语言的角度,以及较短的时间范围内讲,是可以这么说的,也不算对股东说谎,但就是玩文字游戏毫无意义。因为华为也可以说,在造手机上,台积电永远追不上华为。重点在于长期看来,华为的芯片代工体系其实并不需要在技术上超越台积电,只要接近台积电的生产水平,就足以靠着中国巨大的先进半导体需求市场完成对台积电在商业上的超越了。而且扮演这个角色的没人规定必须是华为,可以是任何一家大陆的民族资本。

台积电要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几年后还有没有台积电?美国人连北溪管道都敢炸,还能不敢炸了台积电?等到了统一那一天,甭管是文是武,搞不好剧本就是阿斯麦尔远程锁光刻机,然后美日韩三国合起伙来炸台积电厂房。

其实主要问题在于,台积电跑不掉,美国也接不住。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凤凰城建设的第一座工厂,已经开建三年了,到现在却仍未完工,第二座工厂的建设也在今年1月宣布推迟。主要原因是工厂建设流程冗长,以及缺少熟练工人。

美国工人并不愿意接受台积电的高压管理模式,说难听点叫做美国工人“骂不得”,人家不接受批评,只接受鼓励,但上司骂员工,乃至用离职来威胁员工,在台湾的工厂里很常见。同时还有语言方面的困难,台湾工人仍习惯于在工作中用中文技术语言互相交流,生产资料也以中文为主,由于涉密的原因,项目工程语言还不能轻易发到在线翻译软件里翻译,美国工人得现学中文。

同时,台积电为了满足地方工会给出的就业要求,必须招募足够多的美国工人。但许多美国工人发现,英特尔虽然技术差一点,工作压力却小了很多,待遇还好,那为什么不去英特尔呢?台积电只能高薪留人。最终,这形成了美国工人拿得多工作效率低,台湾来的工人拿得少工作效率高的抽象职场环境。

此外,就算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前两座工厂能够在2026、27年前后开始商业运营,其年产量也仅有60万片晶圆,相较之下,台积电每年要生产1600万片。所以说,台积电在美的工厂,完全是一个政治表态项目,无法完成产业上的替代。

总之,短期来看,台积电发展如何确实与华为没什么关系,但长期来讲双方终将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而台积电短期内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台海的气候会如何发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