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难以走通的道路:如何理解那十年(一)

一 引言

我想谈谈我对从1966年开始的那十年的理解。为什么他要这样做?为什么失败了?后人的道路和他启动的那十年的路线是何种关系?今日的成功与他的探索是何种关系?他是对是错?还是说有对有错?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重大历史选择的难点在哪里?

我将融合两种视角:当时人的视角和2024今日之人的视角。

二  大背景:他想要避免的几件事

要分析他启动那十年的动机,最佳入手点是分析他在六十年代中期希望避免的事情。我认为最主要的有六件。

1 变修,

2 走资,

3 政权由于内部原因垮台(完全失序或者是大内战),

4 向美苏两大帝国主义中的一家或者两家屈服(接受不平等的地位),

5 与两大帝国主义中的一家或者两家爆发三战级别的大战,

6 两大帝国主义联手压制中国。

我先快速分析一下后面三件事。众所周知,在六十年代,他采取了同时坚决对抗美苏的外交路线。

事后看来,他的规划应该是通过对美苏施加压力以及利用美苏之间和内部的压力,迫使至少其中一方对华政策大转向,明显缓和对华关系,承认中国的应有地位,接受中国在政治上大体平等的前提下获取广阔发展空间。由此则可有效避免后面三件事。我不清楚他更偏向于哪一方转向(或许是美国),反正最终美国转向了。

好,现在我们来分析前三件他希望避免的事情。

首先是变修的问题。这里的压力是相当大的。首先是中国的旧社会传统要短期内根除不容易。而他在前十七年中也看到了不少可以证明有严重封建作风残余的例子,具体就不展开了。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存在着权力代代传的不可忽视的风险。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变修的一个基本标志。

另一个变修的压力来自于苏联的示范。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亲近原因,以及苏联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战争和建设成就,效仿苏联的动机是强大的。与亲苏势力合作斗争是他一生工作的主线之一,这一点大家不要忘记。同时要注意,五十年代前期在苏联帮助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而五十年代后期甩开苏联进行探索,遭遇过惨重的失败。

为什么他不接受在模式上偏向苏联呢?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这么做了容易导致第四条恐惧变为现实,即在苏联帝国主义面前屈服。除此之外,他对苏联模式有深刻思考,认为中国偏向苏联模式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都有很大的问题。

苏联有严重的内部政治问题,这一点我想党内持异议的应该不多。别的不说,光是赫鲁晓夫彻底否定斯大林这件事情冲击力就已经足够了。

在政治方面,变修完全可能是中国封建糟粕同苏联政治弊端的合体。上级对下级的严重压制,官僚体制对群众的严重压制,官僚体系对整个社会活力的扼杀,代际之间上升渠道的消失,这些都是完全可能出现的。而这是完全违背了革命者的初心的。

在经济方面,我们现在回头看,苏联经济有重大弊端是明显的。但我不敢确定在六十年代中期他是不是坚信这一点。不过就算苏联的经济模式表现还不错,苏联的建设经验也不能简单移植到中国。

即使五十年代干得比较好的时候也不是简单照搬了苏联的模式,而是依然有自己的很多主见。所以,即使要学苏联或者学其他什么国家(比如说美国欧洲),必然要有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主体意识。

下面说走资问题。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看,要彻底防走资是极为困难的。别忘了本来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非经典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之后又在短短几年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步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在这个阶段之前以及建立这个阶段之后,长期都存在着需要容忍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经济的想法,甚至有“剥削有功”之类的论调。在民间,至少小资本主义或者小生产者小经营者的模式在很多民众眼中是自然合理的。五十年代后期出现的重大经济挫折也使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模式回潮变得颇有吸引力。

国际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是超过社会主义的。且不说美国在二战后积累的巨大优势,就算是美国在六十年代中后期显示出了不健康状况,也不要忘记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强势崛起。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潜力远未穷尽。

因此,无论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角度看(要经历资本主义才到社会主义),还是从中国的国情以及国际局势看,一定程度的走资属于顺势而为,要挡住并不容易。

注意,走资和变修是可以同时发生的,比如资本主义以修正主义的方式复辟。此外,走资和变修显然也可能导致对帝国主义屈服以换取帝国主义对走特定路线的支持。

至于防止政权由于内部原因垮台,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前两条危险的存在。另一方面,在防范变修走资风险时措施过猛也可能导致矛盾过度激化(比如把军队完全搞乱)乃至倾覆政权。这其实也是他在执行那十年路线时常有反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六十年代中期的他看来,中国存在着不小的变修的压力,不小的走资的压力,以及可能相对低一些但依然存在的向帝国主义屈服的压力。与此同时,正顶着可能同帝国主义爆发战争的巨大外部压力,还面临被帝国主义联手压制的风险。必须坚决应对上述威胁,当然应对措施不能激烈到令政权垮台的地步。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他决定采用非同寻常的方式在国内防修防走资。与此同时,在国际上展开与美苏同时坚决斗争逼迫某一方转向的路线。所以那十年实际上是有内外两个大操作的。外部操作众所周知取得了重大胜利(当然没有完全锁定胜利,锁定胜利还有待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以及中越战争试出苏联底线),内部操作就是大家感兴趣的那十年的路线,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