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这身军装,就选择了怎样的底色?

01

100多年前,嘉兴南湖浩渺烟波上停泊着一艘中型画舫。在这条画舫上,一个名叫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正式宣告成立。13名与会者,他们同时也是全国50多名党员的代表,共同讨论并通过了一份约700字的文献纲领。

500

在这份文献纲领中,这个政党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要求以革命的形式实现这个奋斗目标。

彼时,旧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目标,犹如刺透黑暗的一束阳光,照亮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并愿意为之奋斗。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残酷的环境下,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与背叛其实并不鲜见:陈公博、周佛海、顾顺章、向忠发、张国焘……这些名字,无一不是曾在党内有很高地位的人,但都背叛了信仰,背弃了理想,甚至一度将这个政党置于死亡的边缘。

而另一些深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人,则一次次在重要的关头力挽狂澜,拯救了革命事业。毛泽东同志多次与危险擦肩而过,但始终抱着坚定信念去探索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周恩来同志在环境极其残酷的上海负责地下工作,曾数次面临生死考验,但信仰始终坚定如一。

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给出了深刻的结论:伟大的奋斗目标,需要那些真正忠诚于理想且纯粹干净的人才能完成。

02

底色,是画卷的第一层着色,决定整个画作的基本色调和风格。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秋收起义后,因战事不利,起义军被迫转向江西三湾地区。这支队伍最初的情况也并不理想,成分复杂、思想混乱。

毛泽东同志在三湾地区对这支队伍进行了改编。人民军队,从此有了鲜明的底色。

“你为什么加入红军?”这是每位红军战士参军前必须想清楚的问题。这不是为了混口饭,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要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500

▲油画《人民军队听党指挥》

红八军团成立时,党中央安排罗荣桓同志担任政治部主任。军团长周昆曾在罗荣桓手下当连长,政委黄甦在此之前还只是团政委,这两人现在居然都成了罗荣桓的领导。

很多人认为组织这样安排很不合理,为罗荣桓打抱不平。

罗荣桓得知此事后,欣然接受组织安排,并把那些为他打抱不平的战士找来,告诉他们:“革命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14年后解放战场上,罗荣桓同志所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的一名班长,在攻打隆化中学时,面对国民党军的碉堡,毅然手撑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最后时刻,这位名叫董存瑞的班长口中所呼喊的,同样是“为了新中国”——这就是参加革命意义所在。

因为有了这一层鲜红的底色,这支队伍中的每一名官兵,才能不计个人生死得失,才能战胜无数困难、完成各种任务。

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失败走向胜利绝不是偶然。只有心中有了永恒的信念和底色,一支军队的奋斗才能永恒且强劲。

03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这支军队诞生至今已近百年。

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再遥远,但同样,风高浪急乃至惊涛骇浪的考验也近在眼前。

“你为什么加入红军”这一问题,变成了“你为什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应该承认,相比于当年的烽烟四起、血雨腥风,今天的官兵少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多了改革的“阵痛”和转型的“烦恼”;相比于当年的激情澎湃、质朴单纯,今日的军营少了弱小与落后的难题,但多了不同利益的纠结交汇、不同观念的激荡交锋。

“舟至中流不进则退,唯奋楫者方能破浪前行”。如果说,那抹鲜红的底色曾经体现在“解放全中国”的革命年代,那么,今天的人民子弟兵,更需把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写在“承担新使命”的新时代。

鲜红的底色,在八一军旗上,永远醒目,永远熠熠生辉。选择了这身军装,从来不是为当官发财混口饭吃;选择了这身军装,依然是要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陈祥榕走上荒凉的高原,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文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牺牲后,同一批来自福建的战友们,大多选择了继续服役,继续守卫这大好河山。张超将自己的生命永恒融入到海天之中。这名本有大好前途的飞行员,勇敢扮演了征战海天的“探路者”角色。他离开后,其战友接力奋发,“刀尖上的舞者”伴随一艘又一艘中国“大船”远赴深蓝。

500

党缔造了这支军队,又一次次从苦难中、绝境中把这支军队引向胜利的航道。历史已经远去,考验仍在继续。今天的我们,该怎样面对这抹底色?

我们必须从这抹底色中得到净化,叩问初心,时刻自警自省,为谁当兵为何而战;我们必须从这抹底色中探寻方向,放眼未来,心怀忧患,以对国家与民族的勇敢担当,应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我们必须从这抹底色中汲取力量,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党和人民正赋予这支军队新的更伟大的使命。唯有奋斗,才能铸就新的更伟大的辉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