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被俘之后,这个大臣怎样打赢首都保卫战?

500

NO.2208 - 北京保卫战

作者:A马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期一次重大变故,不但将号称50万的精锐大军全部葬送,还使得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并导致了后来的北京保卫战。而北京保卫战的结果则直接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土木堡之变后

一方面,土木堡之变,瓦剌大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全歼明军精锐军队,杀死明朝随军的众多大臣,尤其是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这一巨大的胜利让瓦剌首领也先非常激动,开始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在被俘虏的明朝太监喜宁帮助下,瓦剌知道了明军的防御情况,也就明确了以朱祁镇为人质,尽可能去换取最大的利益的方案。打算在进攻北京和其他城池时,利用朱祁镇让防守的明军投鼠忌器,这样可以一路高歌猛进摧毁大明,甚至恢复元朝统治也不是不可能。

500

明英宗朱祁镇

在这样的背景下,瓦剌大军借土木堡大胜的威势,带着朱祁镇前往北京的门户宣府和大同,想利用朱祁镇的身份打开进攻北京的道路。瓦剌大军经过多次尝试,都未能攻克郭登和杨洪守护下的宣府和大同。随后也先决定改道进攻紫荆关,在优势兵力的攻击下,终于攻下了紫荆关,明朝守备孙祥战死。这样,也先大军前往北京的道路被打通。

另一当面,明朝在得知此惨败后,朝野一片慌乱、人心惶惶。北京城内士兵士气低迷,百姓惊慌失措。大家都很疑惑:土木堡一战,明军主力消耗殆尽,皇帝被俘,京师防守空虚,面对即将到来的瓦剌大军该如何应对?

对于此种情况,明朝内部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主战派,另一派则是南迁派。如果坚持死守北京,兵从何来?由于明军的精锐已经在土木堡被全歼,北京周边留守的军队数量并不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二线部队,从全国其他地方调兵则需要时间,一时半会也救不了北京的急。一旦北京失守,明朝统治将面临被推翻的局面。

500

明军人

很多朝廷大臣建议南迁,像南宋一样,放弃北京。通过丢弃半壁江山来避开瓦剌锋芒,苟延残喘来保存大明朝廷。在此危难之际,一个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那个人就是于谦。

于谦其人

1421年,于谦成为进士,进入仕途。初期被任命为御史。在朱高煦叛乱中申斥朱高煦,得到了明宣宗的赏识,后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并巡抚陕西、河南。在巡抚陕西和河南的19年间,于谦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得到了当地官员和百姓的好评。1448年,于谦回到北京,任兵部左侍郎。因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兵部尚书邝楚随朱祁镇亲征,于谦于是开始主持兵部工作。

准备北京保卫战

面对土木堡之变后,朝廷的慌乱、百姓的无措、士兵的恐惧,于谦显示出其果断、坚韧的性格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稳定了局势,坚定了信心。

500

于谦

一是痛斥南迁,使朝廷坚定决心。当时朝廷有很多官员主张南迁,希望通过南迁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官衔。有很多人甚至已经开始收拾行囊,随时准备南下。于谦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面驳斥以徐珵为首的南迁派。徐珵以夜观天象为名,积极主张南迁。于谦痛斥徐珵说:建议南迁的人,该杀!主张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迁都就会像南宋一样。

二是迅速立帝,稳固社稷基础。因为朱祁镇被俘,明朝没有定心石,更何况也先到处带着朱祁镇以皇帝为名不断袭扰明朝众镇。于谦和众大臣一起,坚持立暂时监国的朱祁钰为帝,多次上书劝解,最终说服朱祁钰在1449年九月六日登基,年号景泰。新皇帝的登基稳定了军心民心,使得北京保卫战有了主心骨。

三是坚定信心,得到新皇帝的信任。于谦通过在朝堂上的痛斥和据理力争,宣扬如果放弃北京就会给明朝带来不可挽回的局面的思想。强调明军虽然大败,但北京的守卫基础并未动摇,同时瓦剌军队作战果然勇猛,但也有不小的短板,如果及时调集军队是可以守住北京的。

500

瓦剌军

这样的主张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的支持,并成功说服了很多中间派的官员,在这些官员的支持下,朱祁钰也知道如果南迁就会落得和南宋一样的下场,也由此坚定了守卫北京的信心,开始支持于谦。

四是调集兵力,积极筹划北京防务。在得到新皇帝的支持后,于谦开始积极筹划北京防务。将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南京备倭军、山东备倭军、江北运粮军和宁阳侯陈懋的浙军共计十多万人立即调往北京进行布防,同时为了解决北京的粮草问题,命令这些军队在入京时,必须前往通州,从通州粮仓携带足够的粮草入京。这样不但及时解决了北京城的防守兵力问题,也解决了北京的粮草问题。

随着也先攻击紫荆关,于谦又派人及时到各地征集军队,到北京保卫战爆发时,北京已经集结了超过二十二多万的明军,解决了守城军队问题。

500

明骑兵

五是肃清余党,消除朝廷高层的隐患。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就是王振。虽然王振在土木堡之战中被明军樊忠杀死,但是朝廷中还有众多余党。不铲除这些人就会给北京保卫战的开展带来很多干扰。于是借众多官员弹劾王振,并在朝堂上打死锦衣卫指挥马顺及太监毛贵和王长随之机,于谦拉住朱祁钰,让皇帝下令肃清王振余党,为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是积极备战,迅速恢复信心。于谦利用也先大军没有及时进攻北京的一个多月时间,抓紧部署军队、强化训练、鼓舞士气、修补城墙、储备物资,做好了应对瓦剌军队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积极备战,北京的各项防务井井有条,士兵也收获了信心,士气开始高涨,时刻准备着大战爆发。

大战来临

1449年10月,也先大军到达北京周围。针对这种情况,于谦任用的大将石亨建议坚壁清野,死守北京城,但是于谦力排众议,提出为了打击瓦剌军队的嚣张气焰,军队开出北京九门之外列阵迎敌,并要求军队出城后,立即关闭九门,不得擅自放人入城。这就意味着明军将出城死战。

500

明军安排了都督陶瑾出城防守安定门,广宁伯刘安出城防守东直门,武进伯朱瑛出城防守朝阳门,都督刘聚出城防守西直门,镇远侯顾出城防守阜成门,都指挥李端出城防守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出城防守崇文门,都指挥汤节出城防守宣武门,于谦则亲自出城防守德胜门。

也先大军一开始试探性进攻西直门,被迅速击败。随后瓦剌军队开始进攻德胜门、安定门都未获得成功,最后集中兵力攻击西直门,在明军的誓死守卫下,也先军队大败,不得不退至土城,后转向进攻居庸关,但因遇到雨雪天气,居庸关守将罗通命令士兵不断向城墙上浇水冻成冰墙,瓦剌军队无法进攻。随后瓦剌军队在结营时,被夜间明军使用大炮攻击,损失惨重,不得不败退而归。北京保卫战获得了成功。

为何能打赢北京保卫战

在刚刚经历土木之败后,明朝能迅速扭转局势,赢得北京保卫战是有各种原因的,最主要的就是以下几点:

500

明火箭军

首先是于谦的挺身而出。在朝廷一片混乱之时,于谦凭借其不屈不挠、正直勇敢、才华出众的品质力挽狂澜。他沉着冷静,身先士卒,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梳理解决了北京的布防、朝廷的混乱、将士的士气、百姓的惶恐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是非常高效果断。

其次是于谦的指挥有方。为了打赢北京保卫战,于谦不拘一格降人才,重用败军之将石亨,后者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在瓦剌大军兵临城下时,果断让大军出城迎敌,背靠北京城死战,激发了明军的战斗意志。

最后是于谦发挥了明军所长。瓦剌军队主要是骑兵,机动性强、适合冲击作战。明军在土木堡就是被瓦剌骑兵反复冲杀,导致军队混乱,一败涂地的。而在北京保卫战时,于谦指挥明军在野战中发挥火铳、大炮的优势,有效杀伤了瓦剌军队的有生力量。

500

北京保卫战之前明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危急时刻,作为一名文官的于谦挺身而出,以其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冷静的头脑和超人的能力,率领明朝军民顽强战斗,成功击退了瓦剌军队,拯救了大明王朝,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为明朝之后一段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