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连夜绣红旗”的迷思

既然今天又针对台湾写文了,顺便补一段我关于风闻区沙袋“北海懒农”的评论。

最近他有2条发言被人爆锤,分别是“大陆人身边几乎找不到台湾产品(此处特指终端产品而非中间品)”以及“台湾不是靠大陆赚钱的”

我的评价是:“这两句话都是客观上正确的。”大陆人具有普遍高估市场作用的倾向,无知、立场或者兼有。

这两句话合并来看,指向了一个苦涩的事实:“尽管物理距离上台湾离大陆更近,但从经济价值链的‘拓扑结构上’,台湾与西方的距离要比大陆近得多。”

大陆与台湾在经济往来总量单纯统计数字上的庞大,掩盖了双方其实在价值链路上其实是松散的、可替代的。

大陆人极少意识到或者愿意承认,ECFA所谓的“赏台湾饭吃”,惠及的都是那些本来就摇摇欲坠,按市场规则应该关停并转,释放资源给其他行业的行业。

用一个大陆人熟悉的词来概括,叫做“落后产能”。而“落后产能”原则上都是要制定时刻表去优化掉,起码是软着陆的,断无无限期一直补贴下去的道理。

正是这一层窗户纸没被戳破,导致没有经济学功底或者立场上头的人过高估计ECFA切断后对于台湾经济的影响力。

相反,整个西方对于台湾的支柱产业半导体,则是完全不可或缺的上游:技术、设备、材料、市场(大部分由台湾直接掌握,少部分由大陆台湾联手掌握,懒农所谓的“大陆台湾联手赚世界的钱”指的就是这部分,那些使用N-2以下工艺成熟制程的电子产品大多属于这类。)

如果有一天中国和西方决裂,分割当今的全球化经济体系,站在台湾的视角,她的抉择是:

1. 回归中国,但回来干什么呢?自己只掌握半导体的工艺,上游的市场、技术、设备、材料啥也没有,无米下锅。在中短期,回归中国的台湾经济需要完全吃大陆的输血。而配给制的日子,是不可能好过的。

2. 坚持留在西方,半导体的生意勉强能维持,但是民生物资价格与供给全面失控。会造成一段时间的混乱,但依靠暂时的配给制与西方支持下的供应链再平衡,没有不可替代性的民生物资早晚会复归新的均衡(均衡,但不及过去高效)。但毕竟是稳定了,在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日子还能过下去。

3. 情况2的配给制与1的配给制的差别在于2的配给制时间很短,而且早晚结束;1的配给制时间较长,而且不一定能最终脱离配给制(比如东德)。

台湾会怎么选,其实是没有疑问的,这就破除大陆人的一种没来由的一厢情愿“连夜绣红旗”。

即便西方不干涉武统,台湾人也不会放弃抵抗,这种抵抗情节,是不依赖于“是否具有抵抗能力”的,你把草莓兵嘲笑一万遍也没用。

如果我们假设:“在武统之前,大陆不能全面掌握半导体上游相关资源。”那么可以推导出:夷平台湾,移入本土忠诚人口是最优解。

如果不这么做,这些被保留下来,又消极抵抗不肯融入的人群,最后的归宿是什么呢?对,是哈马斯。(哈马斯不是一个组织,哈马斯是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

如果你真的在意他们身上客观存在的同族印记,你要如何做呢?起码要做到2条。

1. 大陆必须自行全面掌握半导体行业上游,定向容纳回归后的台湾人。(台湾2000W人,如果不打核战争人口暴跌,不要指望平衡且饱和的就业市场能消化掉这2000W。武统前要围三阙一,大喇叭广播宣传应润尽润,目的是尽可能削减战后就业压力)

2. 要在外交与战略上提早将台湾现有的半导体产业转移到西方(最好全去美国,不允许去日韩,因为日韩有作为干涉支点的潜力,不排除武统时因军事需求被顺手荡平的可能),干涉武统台湾除了所谓的“价值观同盟”外,对西方的实际影响在于台湾在半导体制造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反过来说,如果你提前消解台湾在半导体上的“不可替代性”,西方其他无关各国,考虑到无法预估的军事风险及成本,很可能是愿意睁眼闭眼的。

更详细的论证过程参考:武统方案的内蕴悲剧_风闻 (observersnews.com)

但要我说,人口根本不值钱,况且转移半导体的过程中,台湾最精华的人口已经基本转移走了,留下来的都是药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