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降级”的年轻人,找王婆消耗荷尔蒙?
这段时间,开封王婆实火。
年轻人明明嘴上说着“财神殿里长拜不起,姻缘殿里爱搭不理”,身体却诚实的奔向河南开封,到“王婆说媒”的舞台上勇敢追爱。
王婆的爆火反映出年轻人怎样的恋爱心理诉求?
“恋爱降级”的年轻人
集体去求王婆做媒?
最近,开封万岁山景区的“王婆”爆红。
大批年轻人连夜赶到河南,只为参与“王婆说媒”活动,向“月老手下第一销冠”求个姻缘。
人人都说单身好,个个都往开封跑,这些找王婆说媒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年轻人的心态无非就是三种。
一种是觉得好玩、想去凑个热闹。
另一种是真心想找对象。
还有就是抱着玩的心态找对象。能找到最好,能加几个帅哥/美女做朋友也很好。
毕竟如今爱情幻想和恋爱方式双双降级。
从前的幻想对象是霸总/白富美,现在人夫感、后妈文学、“窝囊废”、娇夫……都成了最受欢迎的设定。
从前,爱情要热烈、长久、甜蜜、如胶似漆……
如今,越来越多人试图在亲密关系里保持独自一人时的心态和生活状态,对恋情保持着冷静甚至疏离。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恋爱降级”后,有三分之一的都市青年的恋爱状态为:不说开始,不确认身份,不进入生活。
他们对感情采取一种更加谨慎、被动和自我保护的态度: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不愿意在情感上过度投入。
“恋爱降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互动减少。
从前谈恋爱要频繁聊天、打电话或者见面约会。
如今的恋爱方式变成了:偶尔问候,也没什么共同话题,所以非必要不联系对方。约会次数也锐减,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情感上,两个人也彼此疏远,好像跟对方不熟。
不会主动表白,不主动关心对方,不主动吵架,也不主动求和……
不想过纪念日,也不再花心思对方创造惊喜。
更别提深度交流、分享想法等深入了解对方的操作,也不会再努力培养共同兴趣。
对于两个人的未来,似乎也没什么可规划的。
能处就处,忍不了就分手,双方最终能不能走到一起完全随缘。
究竟发生了什么,年轻人为何会恋爱降级?
为什么会“恋爱降级”?
“爱情降级”的主要原因,是爱情交换的不稳定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就是各取所需。如果双方都能获得想要的价值,就能使这段关系趋于稳定。
爱和被爱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人们都希望从恋爱关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价值,无论是情感上的满足还是物质上的支持。
可相较于“从前慢”的时代,如今不稳定的因素太多,经济下行,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的观念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害怕全身心投入,害怕会受到伤害。
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生活节奏等让人们经营爱情的时间和精力变得有限。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大,生活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可现代恋爱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成本,以及人们对于恋爱关系的期待和要求却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耗费钱和时间的爱情成了生活的奢侈调剂品,工作赚钱才是当务之急。
社会风潮的鼓吹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媒体和舆论在鼓吹不要恋爱脑,专心搞事业,宁缺毋滥。
另一方面,家人和亲朋又在不断催婚,认为到了年纪就该结婚,不要太挑剔。
这种矛盾的风向也让年轻人对于恋爱关系感到困惑和迷茫:到底是应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还是只要遇到条件合适的人就试试在一起?
即使抛开外界因素不谈,年轻人自身对恋爱的想法也相当矛盾。
一部分人已经习惯独自一人的自在生活,并不想改变现状进入恋爱和婚姻。
还有一部分人,虽然内心对爱情也有向往,但长时间的独处也让他们担心自身缺乏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
于是,“谈恋爱太麻烦”成了很多人惯用的借口和挡箭牌。
那么,不恋爱的年轻人要到哪里去发泄荷尔蒙呢?
不恋爱,荷尔蒙发泄到哪了?
越来越多尚未或不愿踏进恋爱中的人,正在试图寻找“恋爱平替”。
有的是能在精神/生理上发挥恋爱对象功能的人/动物,有的是其他能带来精神愉悦的产品……
最典型的就是找各类搭子和养宠物。
各类能带来剧烈情绪波动的短剧、短视频,也能提供消遣,帮助人们消磨时光,缓解孤独感。
SAU
虚拟恋人也是最近比较火爆的情感陪伴服务。
在各APP、游戏里,虚拟恋人们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等方式与年轻人交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
线下,除了参加王婆说媒,寺庙求签也是年轻人的一大爱好。
遇事不决,先问玄学,年轻人还热衷于消费各种玄学商品。
比如“招桃花手链”“爱因斯坦的脑子”等,来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智商上的提升。
看直播、逛漫展、买盲盒、养娃、快速旅行……也都能起到发泄荷尔蒙的作用。
这些“恋爱平替”都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了感情生活的空缺,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
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恋爱关系,只是一种暂时的填补。
@F_瀚文
再回过头来看“恋爱降级”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也反映出年轻人更爱自己的趋势。
“恋爱降级”反映了年轻人心理上自我保护机制的增强。
他们并非不再相信爱情,只是可能更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安全,平衡个人需求和恋爱关系,避免因为过度投入而受到伤害。
“恋爱降级”也可以被视为年轻人正经历心理成长的体现。
在过去,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将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寄托在恋爱关系上,而现在,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内心成长。
他们不再把恋爱看作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自由,在乎自身感受。
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别人。
只有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加充实和自信地面对恋爱关系。
也希望年轻人在更了解自身后,能学会更好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