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马识途:关于他的时代、他的生命、他的理想

来源 锦观新闻

28日,记者从马识途家人处获悉,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8日晚19时25分去世,享年110岁。

马识途,原名马千木,人们亲切的称他为马老。他成长于四川(现重庆市)忠县的一个书香之家,16岁负笈出峡寻求立身救国之道,之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风雨,工作之余又拿起文学创作的笔,成为一名风格卓著、深有造诣的著名作家。年逾百十岁,于他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积累,更是无数精彩瞬间的汇集。长达110年的岁月长河,仿佛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诉说着生命的厚度。在回顾自己走过的百年人生时,马老曾自谦自己是一位“职业革命家”、“业余作家”和“不成器的书法家”。

500

马识途近照(供图:马万梅女士)

负笈出峡的少年、风雨中识途的“老马”在号称长江三峡明珠的旅游胜地石宝寨附近有一个由长江回流冲击而成十分肥沃的平沙坝。平沙坝纵横千里,三面围山,一面临江,马家大院便是建造在这坝里的一个小山脚下。甲寅虎年腊月初三(1915年1月),马千木出生于四川(现重庆市)忠县石宝乡马家大院。大院大门前的三叉溪是一条蜿蜒流向长江的小溪,在溪水边与朋友游泳、嬉戏是他童年最大的乐趣之一,与此同时,他在本家祠堂办的私塾读古书、习语文,深受传统文化浸染。1931年,16岁的马千木也初中毕业了,遵照父亲“本家子弟十六岁必须出峡,安身立命,一切靠自己”的家规,他决定走出三峡,到北平读高中、考大学。带着对未来的希冀,马千木登上轮船。船过三峡夔门时,他意气风发,作《出峡》诗一首:“辞亲负笈出夔门,三峡长风涌巨澜。此去燕京磨利剑,不报国仇不回还。”其后,马千木辗转北平、南京、上海求学。在参加“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时,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马千木在抗战的硝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表签名一栏,他慎重地签上了“马识途”三字,意即自己“觅得正确道路、老马识途”之意。关于这段入党经历,马识途曾多次向周遭亲人、友人提起,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便是其中一位。“每次讲述,马老都像新入党一样激动不已。”侯志明感慨道。的确如此,对马识途而言,入党的日子是“理想的日子”,也是“幸福的日子”。在个人自传《百岁拾忆》中,他也浓墨重彩的写下这段经历。“虽然我的入党仪式并不堂皇,在场的也只有我和钱大姐两人,可这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真切感到热血沸腾,紧紧地握着举着的拳头,睁大眼睛盯着党旗和马克思的像,严肃认真地读完誓词,庄重地说出:‘宣誓人,马识途。’”时光闪回2021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马识途全程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后,郑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马识途,我今年已经进入107岁,我是1938年入的党,我的入党誓词所许诺的义务和责任已经实现了,我无愧亦无悔。”

500

2021年,马识途在成都参加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供图:四川省文联)

忽成作家,灿若霞光的创作马识途的文学之路开始于中学时代。参加革命后,为了安全,“甚至写的片纸只字也不能给保留”。1929年以后,步入政坛的马识途更因工作太忙,而无闲暇和精力去创作。“忽然成为作家”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彼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任《四川文学》主编的沙汀找到马识途,请他一定写一篇纪念文章。于是,马识途便执笔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老三姐》,在《四川文学》1960年第5期发表后,《人民文学》也予以了转载,引起了当时中国作协领导邵荃麟、张光年的注意。马识途犹记得邵荃麟一句话打动了他继续写作,“你写革命文学作品,对青年很有教育作用,你多做一份工作,等于你的生命延长一倍,贡献更大,何乐不为?”往事如云似烟,纷纷扰扰。当记忆的闸门被文学打开,革命生活的许多素材便不断涌向马识途的脑海,他也从刚开始的被动写作转为主动写作。“乘着余霞满天的光景,大写特写。”这是马识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充分道出了他秉烛夜游般的写作热情。自193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110岁高寿,马识途先后创作出版了《在地下》《夜谭十记》《沧桑十年》 《清江壮歌》等小说、诗歌、杂文、电影剧本、文论等各类体裁文学作品,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使马识途真正扬名的代表作,是1982年出版的《夜谭十记》。此书写尽了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百态,其中,《盗官记》被著名导演姜文改编为电影《让子弹飞》。部分篇章被 著名导演姜文改编为电影《让子弹飞》,通过影像,更多的人们走进了他笔下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那个嬉笑怒骂的人间。电影上映后,短短11天横扫4亿元票房,成为叫好又叫座的年度黑马。首映式上,姜文对马识途说“马老是我的保护神,古人有言‘信马由(姜)缰’嘛!”年逾百岁后,他依然“马不停蹄”,即使生病期间,他仍坚持奋力写作,《夜谭续记》初稿完成之际,医生告诉他,肺上的肿瘤阴影不见了,血液指标也完全正常。他戏说道:“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此后,他又相继出版了《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和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一时轰动文坛。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女士说:马老虽在几年前公开宣布过“封笔”,但写作欲望不止,《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就是马老自己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500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马识途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艺术多面手,挥毫泼墨点亮后生文学梦书法是马识途一大志趣所在,他六岁开始习书,自幼临汉碑,习汉隶,其隶书造诣尤有特色,用笔简练,喜以中锋入纸,因此字态沉稳,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马识途早年即对晋唐书风、汉魏碑刻、三代金文深入研究,在吸收历代名家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师古融今,力求严谨而饶于变化。四川省人大历史陈列馆馆名、弟维小学校名、市二医院院名的题词……均是出自马识途之手,字体遒劲有力、刚柔并济。

500

马识途曾经在90岁、100岁、104岁时,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他的“百岁书法展”和“马识途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堪称文艺界盛事。他曾说:“学习书法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个人的思想载体。”“每当写书法,自己的内心一切都放开了,心之所至,任意挥洒。”500

马识途在书斋(供图:马万梅女士)

秉笔写字是为一趣,但马识途挥毫间还心系着许多文学后辈。他将个人的书法作品用于慈善,帮助了许多人。2014年1月,“马识途百岁书法展”举行,200余幅书法作品共卖出230万元。义卖结束后,马识途宣布把义卖所得全部作为“奖学金”捐赠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院用这笔钱专门设立“马识途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用以资助热爱文学、追逐梦想、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自2015年开始颁发至今,马识途文学奖已经走过八届,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川大寒门学子。

500

2022年1月4日,“马识途文学奖”捐赠签约仪式后合影(本报资料图)在马识途108岁之际,在本报的促成下,四川大学文新学院138位马识途文学奖获奖学子曾将一封饱含真诚和感恩的感谢信送给马识途。代表执笔者王沁说:“马老让很多像我一样迷茫的同学找到了自己的灯塔,我感谢马老,让我坚定自己的心之所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