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之所以觉得移民能躺平,唯一原因就是因为在陌生的地方,没人跟他们比

躺平是一种心态,在哪里都有人躺平也有人内卷。有一些人之所以觉得移民能让他们躺平,唯一原因就是因为在陌生的地方,没有人跟他们比——他们根本不属于人家的圈子,人家跟他比个什么劲呢。

读博士的时候听说有一个中国博士生去给白人富裕家庭的孩子当陪读。那个孩子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半小时,不仅补课多,而且不补课时都要这个中国博士生看着写作业看书。该运动还必须运动,不动不行。后来,这个拿钱陪读的人自己都觉得这个孩子太累了。

而这位八零后博士生来自所谓到“山河四省”(挺好的晋冀鲁豫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改这个名了),很多人眼里学生都是牛马到地方。

有一些中国的中等收入家庭或“中低端富人”移民后以为能躺平,就是因为人家学生内卷的节奏他们根本跟不上。人家理工有理工的学法,文科嘛可能希腊拉丁都学作文了,他孩子从小考个fce就觉得了不得了。而且人家在自己社会里的资源,也不是他这种外来户能接触的。

所以当然有放松感了呀,因为实际上你放弃了。

那为什么在国外能放弃呢?另一个原因是在那边,国内的亲戚朋友也不跟他比了。只要他持续发朋友圈,天天蓝天白云大house(因为也几乎吹不出别的事情来,而且一旦家里有人在蓝天白云的东北或西北住个并不算天文数字的别墅,他连这个都吹不出来),那国内的亲戚朋友一直觉得他在国外很惬意,孩子怎么样无所谓了。

最起码,他孩子英语能不错吧?

在这种白人殖民国家长大的亚裔,其实内部内卷严重,亚裔要跟亚裔比拼(因为盎格鲁撒克逊和犹太裔精英的资源你占不到,拉丁和黑人的那一丁点资源你占了人家骂你)。

不过他们不缺学历,因为这些家长到外面只要真融入了,还是继续逼孩子,逼自己。花钱不会眨眼的。

这种孩子缺的不是学历,而是alpha male和alpha female的气质。往往一脸被精神阉割了的样子,这就是亚裔高级脸的根源。

我爱人的这种远亲和她父母移民了的朋友的孩子,至少见过或听过四五个。包括而不限于:上知名大学考下加州的bar然后在教会帮忙的以及兼职做tutor的(很多案子亚洲脸上不了庭);

杜克毕业,其貌不扬,举止古怪,然后只能回到他爹成都老家找女朋友的;

申请到普林斯顿但因为心理问题转到某(其实很不错的)州立大学的——不是人家州立大学不好,也不是他跟不上,就是心理顶不住。

踢球一直很棒但慢慢因为是亚裔不能当队长的——是不是因为是亚裔不知道,但他爹这么觉得。

美国前二十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自主创业失败,离婚,然后跑到东南亚才能找回自己雄性身份的。他最大的自信来源可能是觉得自己是“台裔”(其实他爷爷是江西人)。

女孩好一点:嫁个非亚裔就完了。男的——就这几块料。

估计有好的,但按照比例,现在看还是不成才的多。主要不是能力,是心态。感觉就是weird加自己承认自己低人一等。我自己只有一个远亲是移民,但没上过学。那俩孩子就更“出息”了,一个三十多在麦当劳打工,然后妹妹没事就会去party。运气好娶了个港澳的儿媳,买了个小房子全家住,兄妹不需要上下铺了。

这种不内卷长大的,最后不就过得也不怎么样?他们的表妹(我的远房表妹)在石家庄,人家觉得自己在河北省比他们在纽约好像还轻松点。也算事业有成,光乐器学校人家自己就开了两个。其实没什么对错,主要就是不要双标。想躺平,全国百分之九十五的地方随便躺。特别是在中国挣了钱送到国外的人:只要你们稍微朴实一点,国内景色优美而且有大房子的地方有的是。只不过你们需要子女有一个好看的学历,而在美国本质上这是能拿钱换的嘛——很简单的事情,没必要去诋毁生你养你给你发财机会的地方。

主要是光给钱不一定能换来这个机会。真去了,孩子还得继续内卷。打碎牙只能咽肚子里,拍视频也只剩蓝天白云和院子里能种菜。你如果想真躺平,你这点家产不够败两代人的,估计在白人社会你也没有第三代了(如果你有儿子)。

其实很多事大家都明白,只是希望零零后年轻朋友们少走弯路。作为成年人,爱去哪儿去哪儿,但我们还是要知道,你追求的东西是需要改变心态才能得到的,不是改变地点就够了的。特别普通无产阶级,在国内还稍微有点根基,我们好歹是经历过一场革命的。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