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单身?主要是因为,女性对男性的需求降低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单身# 主要是因为,女性对男性的需求降低了。

在农耕时代,女性对男性的要求很低。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那个时代,女性个体的生存能力很弱,必须要找个男性依靠。由于自身生存能力弱,女性对男性的需求比较多。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女性找男性属于必选项,否则自身难以生存。

但到了现代社会后,随着女性个体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女性对男性的需求越来越低。女性无需男性,便可以独立生活,不存在通过嫁汉来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

女性无需男性,便可以确保自身人身安全。现代社会的治安管理能力非常强,几乎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女性无需通过嫁给一个男性,来解决自身的安全保障问题。

女性无需男性,便可以自由出行。现代社会的交通能力非常发达,出门有汽车,有高铁,有飞机,有导航,所有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便捷能力,让女性享受到了跟男性无差别的出行自由能力。

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所有这一切,都让女性摆脱了过往因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对男性所产生的天然需求。简单来讲,现代社会的女性,对男性的需求,大大降低。

当需求降低后,要求便会提升。对于一个古代女性来讲,当她嫁给一个男性,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后,她的需求便得到了满足。但是对于一个现代女性来讲,穿衣吃饭这些问题,她自己便可以解决,无需男性给她解决。所以,男性需要解决更高维度的需求。

但更高维度的需求,只有少量男性可以提供。但这少量男性能够看中的女性 ,数量也未必多。在这种情况下,最终能够配对成功的男女,便变得越来越少。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一直在优胜劣汰。

对于无法提供更高维度需求的男性,不会有后代。对于未被更高维度男性看中的女性,也不会有后代。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去看待的话,这两类人的基因,都不会传承下去。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在自动提高繁衍阈值,把很多人的基因都给自然淘汰了。

我看到有些男性读者朋友,对上一条内容表示不同意见。

直言不讳的说一句哈,个人的观察和理解是,目前网络上大多数关于此类话题的讨论,比如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单身,或者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单身,本质上是通过一种极限博弈的方式,让对方选择退让,或者通过这些话术去PUA对方,达到让自己所在群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在一般情况下,女性需要男性,男性也需要女性,这是人类刻在原始基因中的本能。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需求有大有小、有强有弱而已。当然,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在少数情况下,可能是男性喜欢男性,女性喜欢女性。

这不仅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原始本能,也是整个动物界的原始本能,属于目前我们所处世界的先天设定规则。不过,我说的“需要”,不代表要结成“婚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彼此有需要,所以当一个纯粹不“需要”对方的话题被广泛讨论时,这个话题本身是有违真实逻辑的。也许在现实中,有个别人可能真的不需要另一半,但是这种不需要,不是普遍情况,而是个例。

所以,当一个违背普遍真实情况的话题,被当作一个真实话题被普遍讨论时,背后的逻辑是,讨论者所在群体,试图通过这样的极限博弈方式,来达到自身所在群体利益的最大化。换成通俗的话来讲,我压根儿就不需要你,看你急不急。如果你需要我,你就得付出更大的成本或代价。

而有些男性读者在看到这类话题时,也发出同样的声音,我也不需要你。

本来大家对对方都有需要,但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由博弈社会,没有固定的相处或者“交易”模型,部分男性和女性都摆出了极限博弈姿态,即表示完全不需要对方,看到底你是需要我多一些,还是我需要你多一些。这种极限博弈姿态, 犹如西方社会的罢工。

西方国家罢工自由,几乎每隔几年,在同一个行业便会来一次。罢工的起源,一般是由于劳资双方对薪资没有谈妥。工人群体想要涨薪,资方不愿意,于是工人便罢工了。罢工后,资方的机器变成废铁,多停摆一天便是多一天的损失。同时,工人们也没了收入,多停摆一天便多增加自己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到最后,就看谁熬得过谁。熬到最后的人,胜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极限博弈,也是如此。

另外,说一个略显残酷的观点。

近代社会所提倡的男女平等,本质上是一个假象。

主要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和男性之间没有普遍性的平等,女性和女性之间没有普遍性的平等,为什么到了男性和女性之间时,便会有普遍性的平等呢?所谓人人平等,主要是指政治意义上的平等,和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即这个社会不应该存在政治意义上的特权阶层,导致人与人之间出现政治意义上的不平等,以及所有人在法律适用面前,是平等的。

但是,这些平等,不代表现实意义上的平等。从现实意义角度出发,人与人之间很难做到完全平等。

比如,假设你去单位上班,你跟你的上级之间平等吗?不平等。你跟你的周围同事之间,一定会平等吗?不一定。现实中存在大量不平等的情况,且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不分性别,几乎无处不在。所以,为什么觉得男性和女性之间一定会是平等呢?

男性和女性只在政治和法律层面,是平等的,但在现实意义角度,不可能平等。

当然,我这话讲得有些直接,不一定所有人都可以接受。不能接受的,可以略过。

婚姻这个制度的起源,本身便带有天然的不平等,是在以男性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农耕时代,男性为了确保自己后代的准确性,给女性建立的一个制度牢笼。在这个制度牢笼下,女性除了具有生育价值、家务价值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价值。

为了保证男性自己后代的准确性,并为了让女性成为自己的附属,除了这套制度牢笼以外,还有一套完整的思想文化PUA内容。简单来讲是,初夜要见红,贞操大于生命,竖立贞洁牌坊给女性搞争优排名,以及三从四德、七出三不去等。

​在这儿讲一下七出三不去。

这是指男性可以休妻的七种情形,以及不能休妻的三种情形。可以休妻的七种情形有:不孝顺、无子、婚外性、好嫉妒、患恶疾、口多言、盗窃。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是对女性的全方位压制。压制到什么程度呢?假设你娶了一个老婆,别的都挺好,但是喜欢在家絮絮叨叨、啰里啰嗦,你也可以把她休了,因为这叫“口多言”。

另外,假设生了重病,不太容易治好,你也可以把她休了,这叫“患恶疾”。通过制度、思想、文化等一整套组合拳,女性在数千年的农耕时代,都只是男性的附属宠物+生育机器+家务劳动力,自身几乎没有任何权利。为什么古代男性能够制定一套如此不对等的规则呢?

个人的理解是,在此之前大概率发生过规模庞大的性别斗争。女性完败,从此以后地位一落千丈,成为男性的附属宠物。由于婚姻制度的天然不对等性,这套制度本身是反人性的。只不过在古代,这套制度主要是反了女性的人性。男性不用受这套制度的约束,可以三妻四妾或者一妻多妾。这套制度主要是给女性的牢笼,而不是给男性的。

相反,是男性精心设计了这个牢笼,并且是这个牢笼的主人。但随着现代社会女性经济能力的提升,以及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部分女性把这套牢笼弃如敝履,且这套制度的牢笼回旋镖,回到了部分男性身上。一个制度,如果在其中的两人,一个利益受损,但另一个受益,这套制度有其存在的可能性。但如果在这套制度中的两人,都感觉利益受损,则这套制度很难像过去一样普遍推行。

当然,我说的是很难普遍推行,不是说必定完全消亡。由于人类社会的思想、制度惯性的巨大作用,想要完全消亡不太容易,但是可能会慢慢变成非主流。

当男女相处的原有固定模型不断受到瓦解,男性和女性不断进入自由博弈状态时,性别对立或斗争会越来越激烈。在西方国家,这种性别对立或斗争,已经发生了很多年,而中国这边刚刚开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