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大城市,我家三代5口人挤在一个不到9平米的板房里,只有一面墙,没有窗户

【本文来自《我认为,六七十年代一只“劳力士”手表900元并不便宜,你觉得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卖火柴的老头
  • 那时除了吃穿,花钱的地方并不多,主要是没有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座大山,家家攒钱主要是为了买当时的“三大件”也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那时自行车有四大品牌,上海的凤凰、永久,天津的飞鸽、红旗,其它地区杂牌排不上位,不仅便宜还不要票。当年我们唐山有个自行车总厂,下设五个分厂,出的自行车叫:燕山。

    手表有上海牌、宝石花和天津的东风牌,这几个最畅销,瑞士的“罗马、梅花、浪琴、白朗多”也很受欢迎,除了罗马240元,其他的进口表都是一百七八;当然,劳力士除外,当时售价高达玖佰元,很少有人问津。

    缝纫机主要有:飞人、蝴蝶、蜜蜂牌,价钱都是一百二左右。

    说没有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座大山是不对的,那时候这三座大山比现在更艰苦!不是花钱不多,是没钱可花。

    70年代大城市,我家三代5口人挤在一个不到9平米的板房里,只有一面墙,没有窗户,老爷子抽了几块瓦开个天窗才有点光,漏风漏雨,。摆了两张床,我、弟弟和父母挤在一张一米二的床上睡了十几年。解决住房要靠厂里建房,要等,要同事之间尔虞我诈、绊脚使坏,解决问题别无他法,又没有钱又买不到房,大家没有办法忍着苦苦煎熬。有多少这类的电影,有多少为了分房子巴结、斯通有权者闹出命案的!给现在人们那还不要造反。

    医疗那时候去单位拿联单,一张联单早起还够用,但也只能开最基础的常用药,好一点的药、大手术要去找关系才同意了能够做,不然是做不了的,到后来一张联单只能一次看病使用!现在绝大多数进口药、大手术一样进医保!

    那时候的教育水平普遍很低,大家也不以读什么高级的好书为目标,以进厂顶职当工人或去站柜台、菜场、粮店,甚至掏粪担去农村卖,早点赚钱为家里分担压力才是多数人家的前途,不是书香门第就没有通过读书晋身的想法。家里条件好、想读书的还不是一样自己找认识关系的学校老师来家里补习,还不是一样给钱、

    现在社会是真比那时候好,人人都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必苦苦煎熬,可以腾出手来追求更幸福的生活。那些经过了还说以前好的,不是忘了本,就是故意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