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全方位审查!

500

2024年2月9日除夕当日,中国和新加坡的互免签证正式生效,新加坡成为了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发达国家。

去年起,对华免签接连传来,泰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联酋等出台对华免签,目前已有23个国家与中国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在龙年春节之际,中国迎来一波“免签潮”。

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便利。

图:Shutterstock

500

中国护照曾长期面临“不好用”难题,国人出行需要一次次办签证,难以“说走就走”。这波免签潮带来利好消息,意味着中国护照“含金量”提升。

作为某外国移民局的前工作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签证申请人,也与各国移民局交流,考察移民法立法和政策。在此过程中,我看到了这份“国家入场券”背后,究竟是什么。

01

·签证,究竟签什么?·

如果护照是一个人的国际身份证,那么签证就是一张国家门票。护照代表你是谁,签证代表你是否受欢迎,被允许来作客。

出国过境过关时,护照和签证缺一不可

图:电影《幸福终点站》

500

既然是门票,就要付费。像曾经的新加坡和泰国,签证费是300元;更高价的美国,签证费160美元,约人民币1150元;加拿大的多次往返签证250加币,约人民币1330多元。

除了高额签证费,一些国家还将签证业务外包给签证中心,申请者还要向签证中心缴纳一笔价格不菲的服务费;如果是面签,花费就更多,申请者要亲自去趟使领馆或中心,这些机构通常只在一线大城市,如果你不是一线城市土著或不在此生活工作,那么作为外地人的你,就要为地理距离买单:离大城市越远,交通费越贵,加上大城市昂贵的住宿和饮食,花销飙升。

对于不同的出行目的,

每个国家的签证申请要求都不太一样。

图:Shutterstock

500

但这还不是最“坑”的地方,签证最“坑”的是,即使买了票,也不一定能拿到票;如果拿不到票,门票钱不给退,为获取门票而花费的额外费用,也都打水漂。

算算这笔经济账就知道,签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签证,只给“买得起”它的人准备。申请者要负担得起昂贵的签证费和服务费,对于这场很可能买票却拿不到票的“风险交易”,承担得起。

而且就算拿到签证了也不是一劳永逸,

大多数签证都有时间期限。

图:电影《消失的她》

500

这场交易,对来自偏远地区的人更为苛刻,加在其身上的杠杆更大。根据中国居民收入现状,越是发达城市,居民平均收入越高,可负担的签证成本还越小;越是偏远地区居民,收入往往越低,承担的签证成本还越大,存在一种天然的“不公平”。

所以出国的,往往是大城市和发达省份居民,内陆、偏远、中小城市居民较少出国。一个残酷的真相是,发达国家,也只欢迎同样“发达”的外国人的到来。

想拿到发达国家的签证,很难

图:Shutterstock

50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波对华免签潮,对广大游客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不仅意味着出国花销变少,也对申请者更“公平”了。但也不乏行业内的人唉声叹气,签证也牵连着一整个产业,签证的消失,将导致签证官、移民局、签证服务中心、旅行社、中介机构等一系列从业者失业。

02

·信息不对称的想象与博弈·

从法理和程序法角度讲,签证是实实在在摆在国际公民社会间的一道坎。它超越了宏观庞大的大国叙事与政治交往,是落在每个普通民众身上的审视。

1882年,清政府驻旧金山领事馆

为中国公民颁发的护照。

图:劳拉申

500

签证的背后,是三个问题:第一,你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第二,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子?最后,你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

当一个人想去另一个从未去过、凭道听途说得知的地方;同时,一个国度要接待一个其从未见过、仅凭新闻媒体来对其归属国获得一知半解的外国人,两者间存在信息差,签证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两者之间展开的拉锯博弈,是一场彼此的想象。

签证,成为一人和一国之间的纽带

图:电视剧《别了,温哥华》

500

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只欢迎有钱人,于是有申请者将所有房产证上交,把30多套房子的房产证摆在签证官面前,以证明其不差钱。

有人认为,只有让签证官相信,其在另一个国家有情人,两人恩爱、如胶似漆,如果拿不到签证将给远在国外的情人带来精神打击,通过向签证官大打“感情牌”来获取签证,为此还发来厚达几百页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将私密肉麻的情话丢给陌生人看,里面还夹着二人“不可描述”的不雅照片。

边境官员盘问

图: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500

500

有人认为,老外喜欢“政治庇护”,重视“人权”,会给受迫害者以“人道主义”援助,于是细数其作为同性恋受到的歧视和精神伤害,只有去外国才能被救赎。

更常见的是伪造的工资、薪酬、存款和就业,编造学历,伪装富有。总之,大部分人认为,国外只欢迎“富人”,金钱是唯一标准,是外国与自己之间可以达成的默契共识。

外国边境上不自信的中国人

图: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500

不过,在外国的一端,理解却千差万别。有人因“过于富有”,被怀疑造假;有人因妻子比其年龄小太多,被怀疑是“拐卖妇女儿童”;还有夫妇,因为收入差距过大,妻子是超级富家女,而丈夫是普通打工仔,被怀疑是“假结婚”。

03

·昂贵的暴露·

为了获得签证,每个申请者都要接受隐私的暴露和刺探。签证是为了侦察识别和排除那些“不受欢迎者”,例如有移民倾向、去了就不走的人,和危害国土安全者,可谓“宁可冤枉好人,不可放过坏人”,签证官视每个申请者为潜在的“不受欢迎者”,对之高度怀疑。

叱咤上海滩的黑帮老大,

也得在边境接受全方位盘查。

图: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500

每位申请者也默认一个不公平规则,即当祖国与目标国存在经济和发展差距时,想要去更高发展水平国家者,就要接受对方对其个人隐私全方位的掌握和拷问,还要为“盘问”支付高昂费用,最终很可能一无所获。这种不平等潜藏在移民法和移民政策的法制框架下。

李安电影片尾,骄傲的国军高级将领父亲在美国边境,接受边境官员搜身。

图:电影《喜宴》

500

申请者还会遭到全方位的审视,来自的省份、地域、经济、家庭都将成为考量维度。

通常来自一线城市和发达省份者更容易获得签证,例如曾经的新加坡签证,给广东户籍者2年内多次往返,却给其他省份的居民仅3个月有效期,即使花了同样的签证费,为此,有人不惜花钱造假,制作假冒身份证和户口。

影视作品中的边境移民官,永远是一张臭脸

图:电影《幸福终点站》

500

来自东北省份的人,往往受到更多审视,东北经济衰落不仅伴随人口流失,也有很多人通过偷渡方式去国外,有了这样的先例,其他人也跟着遭殃,会被视作重点观察对象。

针对单身女性的歧视不言而喻,被认为是有移民倾向者。这在过去的新加坡就很常见。“我的一位援助对象曾对我说:就是那个恶毒的中国女人,破坏了我的家庭”,一位新加坡的社区工作律师曾对我说,他是做社区和种族关怀工作的,“新加坡的种族虽然和谐,却不是理所当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是对单身、貌美的女性歧视尤甚

图: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500

“过去中国内地来的女性在新加坡做保姆,为了留下,会破坏当地人婚姻,做第三者,通过结婚换取身份。这种事现在少了,但是在20、30多年前不少,来自这种破碎家庭的子女,就仇恨中国人。”

办理签证是一次全面的自我审视:应有固定工作、没有失业,有固定房产,居住地、工作地、房产地、户口地和出生地统一,不需要通过地理移动和搬迁,来提升经济地位。要生在罗马长在罗马,任何外国的最好城市对其都毫无吸引力,你的地方无可替代,没有任何事情足以诱惑你抛弃它,因为它就是最好和唯一。在签证官眼中,这就是最完美的申请人,也是最受欢迎的访客。

中华民国时期,驻加拿大温哥华领事馆

颁发给公民的护照。

图:劳拉申

500

04

·免签意味着什么?·

签证的逻辑是木桶理论,取决于一个国家最穷人口的发展状态,为非最富有的人口。只有当一国最穷的人口,都不用为了改变经济条件而铤而走险,向更发达国家偷渡时,免签才会真正到来。

签证能在手续上有效杜绝

经济难民向富有国迁移的可能性。

图:Shutterstock

500

对发展中人口大国,特别是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而言,每位想去国外的国民,将在申请外国签证时,为其并不相识的同胞付出代价。例如贫富差距巨大的印度,上层阶级极度富有、远超发达国家水平,却仍在申请签证时受到盘问和调查,感到深深的被歧视和冒犯。

只要是持有这本护照,就会被当作欠发展国的、有移民倾向的来访者。富人与中产或许从贫富差距中获得阶级红利,但在签证时,也要因为自己造成的不平等而被审视拷问,从这个层面看,签证,又似乎是一种“公平的补偿”。

属于是签证界的黑色幽默

图:Shutterstock

500

对华签证放开,特别是像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免签,标志着中国实力增强,免签地区与中国的经济差缩小,中国人不再被视为潜在的“黑下来不想走”的对象。过去的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对中国内地而言更发达的地区,差距正在弥合,正在完成一场祛魅。

理论上说,免签让出国更方便了,但讽刺的地方或许在于,免签到来时,不是出国最火热的时候,而是出国已经遇冷的时候。

2014年-2023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

图:《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

500

不能忽视时间的变化和国力的对比对出国造成的影响。20年前,能去新马泰已是中产阶级及以上,是轻奢消费;10年前,更多人可以出国游,东南亚往往是第一站;现在,中国生活和收入水平大步前进,东南亚变得稀松平常,吸引力降低。

对出国游客而言,东南亚在10年或20年前已去过,免签对其没有太大意义,更向往欧美等地;对没出过国的人,仅免去签证费不能减轻负担,像新加坡这种物价超高的地方,这群人也不会选择。

如今,经过40多年飞速发展,中国国力提升,但经济逐年放缓,社会整体内卷,失业剧增,人们开始向往体制内,保守现实起来,消费萎缩,对出国游这种纯消费变得理性起来。从过去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变成“世界就这样,保持现状才是万幸”。外国对华免签,是因为已经感受到消费萎缩的寒意。

或许,出国是否更容易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出国已没有过去那么令人向往,免签潮说明的,或许不是出国更容易了,而是更多人不想出国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