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可不仅仅只是诗词

【本文来自《总体上,孔明的北伐是失败的,其军事能力也是如陈寿的评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平原上的人,总是很容易平面化的理解战争,不明白立体化的山地作战和运输实际是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作战的难度。要想真正了解诸葛亮,你就得先亲身的游历一下秦岭和陇右的巍峨高大,峰峦重叠,以及翻越群山的不易。你才能理解诸葛亮顶尖的军事指挥能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可不仅仅只是诗词。

先说下我的经历。3年前的夏天,我从陕西汉中自驾至甘肃文县(即邓艾偷渡之阴平),短短的上百公里国道省道,就目睹了近百处路基被江水冲毁和两处高架桥坍塌的场景。而且更惊险的经历了一次突发塌方,离我的车只有一百多米。要不是车速慢刹的快,估计就连车一起被卷进了汹涌的白水江中。那年文县县城还遭遇了严重的泥石流,学校被冲毁,伤亡数人。拥有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水泥柏油道路和桥梁,还有无尽的穿山隧道,陇右的地理恶劣尚且如此。那二千年前完全没有现代化道路和桥梁,诸葛亮出击陇右时面临的又是什么??

很多人只知道诸葛北伐缺粮。实际上不止缺粮,还缺马,缺攻城重械。但凡你走过秦岭山路就知道,这些东西在当年是不可能大量的从山道和栈道运送过去的。所以,才有了郝昭千人就能守住陈仓城的成果。也就是你得出的结论“攻城略地上,蜀军还是不行”。你只知道不行,却不知道为什么不行。诸葛亮的北伐军队几乎就是纯步兵部队。没有骑兵。更没有攻城重械。攻城重械虽然可以就地砍伐建造,但需要时间啊。时间是需要粮草的支撑才会有的,诸葛亮缺乏的就是时间!!

再说你王平替换马谡守街亭的问题。先说我个人的结论——别说王平,就是魏延甚至诸葛亮亲至,街亭也是守不住的!街亭我也去过。二山夹一道的地形。但问题就出在这个道太过于广阔了。几里地的宽度,导致两边有山也无险可居。街亭城也是残破的不可依凭。马谡面临的困境几乎无解。首先兵力不占优势,其次步兵对阵骑兵先天劣势。最要命的是没有时间砍伐树木当道建设坚固的防御阵地。马谡上山几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步兵当道被骑兵冲击,那后果不敢想。蜀兵可没有后世宋兵那完备的阵型和装备来对抗骑兵。其实马谡上山这个战略放在南方就没有大问题。南方多水,即使是山上,也比较容易深掘出水源。但北方不行。西北就更不行了。本来就干旱,山上就更难掘出水源来了。王平早年投身曹营,身处北方,对北方缺水的常识较为了解。所以正确的指出了马谡舍水上山的危险性。而马谡几乎终生待在南方,可能因此轻视了缺水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毁灭性后果。至于王平全身而退,那是因为张郃只需要击破马谡即可达成战略目标,完全没必要分兵增大自身的不确定性!所以王平全身而退并不完全是王平的指挥得当,更多的是因为他不重要。而且实际上街亭周边还有魏延和吴懿两军的策应。张郃只需占据街亭要道即可不战退敌,完全没必要各个击破。

至于说诸葛亮军事水平低。那我就更疑惑了。一个纯步兵军团深入敌境,兵力不占优势,没有后援,没有骑兵,没有攻城利器,且粮草不济,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几乎就是个疲师之态。却如何将一个以逸待劳,善用骑兵攻势、物资齐备、兵力充足、良将如云,后援不断,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司马懿打成了守势??我很疑惑呀!!!

ps。唐代至元代设武庙。主祭武成王吕尚。配享张良、白起、韩信、诸葛亮等历代名将十人从之。明代废武庙。武圣也由吕尚改为岳飞。清代又将武圣改为关羽。这实际说明古人很认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回复字数有限,就不多说了。

站务

全部专栏